<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5-05 10:58 原文鏈接: 王乃彥院士:核電發展不應因噎廢食

      近日,日本依據該國《電氣事業法》宣布,去年“3·11”地震中發生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1~4號機組正式報廢。從4月20日零時起,日本國內的商用核電機組僅剩50座,所有新建核電項目亦被凍結。  

      至此,這場僅次于切爾諾貝利事件的核災難畫上了一個句號。但福島事故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的核恐慌,即使已然時隔一年,卻仍然難以從人們心頭抹去。  

      然而,在日前舉辦的“核能發展和核安全”科普講座上,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學家王乃彥表示,核電技術仍然安全可靠,且能夠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核電發展不能因噎廢食。  

      算算核電這筆賬  

      “我國能源的提供遠遠滿足不了生產發展的需要,能源不足引起的國民經濟損失達能源本身價值的20~60倍。”王乃彥介紹說,目前我國每年約缺電400億度,以每度電創造20元產值來計算,損失就是8000億元。  

      據了解,目前我國擁有探明儲量的石油33億噸,約占世界的2.3%;天然氣1.37萬億立方米,約占世界總量的0.9%;煤炭儲量則相對豐富,現在探明儲量1145億噸,約占世界的11.6%。  

      但這樣的能源結構對中國來說,卻不一定是個好消息。由于煤炭儲量豐富,中國不得不過多地依賴煤炭發電,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項數據顯示,每獲得一百萬度的電,燃燒煤炭要放出974噸二氧化碳,天然氣釋放424噸,而核能發電則僅為15噸。  

      因此,核電成為近幾十年來備受世界各國追捧的替代性能源。全世界目前擁有核電站總數441座。早在2004年,美國已有20%的電力來自核電,日本和歐洲的比例更高,但彼時我國的核電比例還不足2%。  

      此外,王乃彥認為,核電的經濟效益也是具有優勢的,“尤其是國產的核電機組”。 

      他以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為例給大家算了一筆細賬:秦山二期擴建工程兩臺65萬千瓦機組投資估算為71.5億元人民幣,一年發電總收入18.2億元。即使考慮交稅、償還貸款和成本等,大約10~11年后就可以把貸款全部還清。 

      四道屏障確保核安全  

      同時,王乃彥還認為,核能不僅是一種環保、高效的能源,核電站技術的安全性也依然可靠。  

      他介紹,核電站有四道安全屏蔽。核燃料本身2800℃的高熔點就是一層天然的安全屏蔽,在其之外有一層優質鋯合金核燃料包殼,再往外是防止燃料元件包殼破漏擴散的壓力殼,最外面還有一個將反應堆、穩壓罐、循環泵、蒸汽發生器都裝入其中的“大容器”——安全殼。  

      相比之下,安全事故頻出的煤礦卻時常登上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即使是在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煤炭的百萬噸死亡率也在約3%和5%左右。  

      另外,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工作原理與中國不同。福島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備用的冷卻水電源遭海嘯破壞,反應堆無法冷卻降溫。“而目前在我國采用的第三代核能技術AP1000與EPR中,反應堆上方有一個無需外界電源的‘大水池’,它會在必要時為核反應堆冷卻降溫,避免事故發生。”  

      “另外,其實輻射無處不在,核電廠周圍居民每年受到的輻射量,比坐一小時飛機受到的輻射要小得多。”針對公眾關注的輻射問題,王乃彥表示,“我們要掌握正確的輻射防護知識,而不是‘談核色變’。”

    相關文章

    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構建新型能源體系

    山東省委書記林武日前在煙臺市調研核電產業發展情況,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

    院士專家聚焦中國核能“三步走”:下一步是什么?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電(記者龐無忌)1983年,中國提出“熱堆-快堆-聚變堆”的核能“三步走”戰略。在這一框架下,40余年來,中國核能領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多位院士專家在日前舉辦的核能“三步走”院......

    王乃彥院士:取回核爆關鍵數據的“逆行者”

    人物簡介王乃彥,1935年11月出生,福建福州人,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核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核學會理事長,世界......

    廉江核電項目進入雙機組建設新階段

    記者10日獲悉,由國家電投集團開發建設的廣東廉江核電2號機組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澆筑(FCD)圓滿完成,共澆筑混凝土6686立方米,標志著項目一期工程進入雙機組建設新階段。廉江核電項目在國內首次采用海水二......

    “玲龍一號”全球首堆“神經中樞”開始安裝

    4月10日9時58分,位于海南昌江的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龍一號”首臺DCS(分布式控制系統)機柜就位并啟動安裝調試工作。“玲龍一號”全球首堆“神經中樞”開始安裝。海南核電供圖全球首個陸上......

    兩核重組,催生“聚變”發展加速度

    “在核電領域,我們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逐步轉向領跑。核電研發設計、建造能力、裝機規模、運營業績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在8月22日舉行的兩核重組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說。據......

    探秘“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有何安全“盾牌”?

    在福建省南部,有一座名叫云霄的小城。中核國電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在這座小城誕生、成長,它承載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從并跑到領跑的戰略使命,始終以安全為中心。“華龍一號”的批量化建設首個項目——......

    楊長利:我國核電已具備實現更大目標的基礎

    楊長利認為,我國核電目前已具備實現更大目標、更高質量發展的扎實基礎,他向大會提交提案:進一步加大力度,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未來十年保持每年核準開工10臺以上機組;拓展空間布局,在清潔基荷電力供應保障能力......

    “華龍一號”核電1號機組穹頂吊裝成功

    今天(2月17日)上午9:30,位于福建漳州的“華龍一號”首個批量化機組完成外穹頂吊裝。“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它的建設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玲龍一號”全球首堆核島安裝工程開工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近日,位于海南昌江的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型反應堆“玲龍一號”核島安裝工程正式開工。本次實施的項目為反應堆廠房管道支吊架安裝子項,是連接核島、常規島的基礎設施。“玲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