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新聞網報道,俄圣彼得堡信息技術、機械和光學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特種納米顆粒,該納米顆粒可在磁場的控制下將止血藥物送達內出血血管損傷處,發揮定點止血的作用。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學術期刊上。
就其材料構成,所研發的納米顆粒含有兩種關鍵成份:第一種為凝血酶,凝血酶的作用是與溶解于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發生作用,形成血塊以堵塞血管損傷處;第二種為磁鐵基特種疏松材料,該材料發揮包覆作用承載凝血酶,并可在外部磁場的作用下在人體內定向移動。
磁控納米顆粒的生產有著嚴格的技術要求,首先,其顆粒度不能超過200納米,否則不適于注射;其次,納米顆粒合成過程中不能破壞凝血酶的活性,最后,需采用生物兼容材料。
人體血漿實驗表明,載有凝血酶的磁性納米顆粒具有極低的活性,不會引發血管內血液大面積凝固。靜脈注射進入血管后,納米顆粒在磁場的導引下集中于血管損傷處發揮止血功效,如此時再注射適量的纖維蛋白原,則止血效果更佳。雖然納米顆粒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凝血酶的活性,但采用磁場進行納米顆粒的集中補償了活性的降低。由此,納米顆粒將凝血時間縮短了六倍以上,相應將失血量減少到十五分之一。毒理試驗證明,該材料對人體細胞無任何傷害。
該研究是“研發納米混合止血材料”這個大課題的一部分,科研人員將開展動物實驗及臨床試驗,最終目的是研發可用于人體內出血快速止血的磁控納米藥劑。
人體內出血是最常見的創傷死亡原因,搶救的第一要務是快速止血,盡管存在一系列的止血藥物,但最終需采用外科手術方法才能徹底止血。科研人員試圖研發止血針劑,但此前一直未能解決定點凝血這個技術難題。
營養親和力(Nutrientavidity)是驅動癌癥轉移的主要因素。為了滿足快速增殖的需求,腫瘤細胞重新編程其代謝狀態,以獲得更多的營養和加速分解代謝。幾十年來,營養饑餓一直被認為是對抗癌癥的關鍵治......
癌癥免疫療法提高了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實體瘤對免疫療法的反應相當有限。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閆軍副教授團隊聯合天津大學生命科學院康君副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用于實現腫瘤的聲動力/化學動力/......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塊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研究論文3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與......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塊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研究論文3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這......
從脈管系統到腫瘤的有效納米治療運輸對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癥治療至關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育才、江維及新加坡國立大學DavidTaiLeong共同通訊在NatureNanotech......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由成人皮膚細胞設計的治療性納米載體可抑制小鼠受損肺部的炎癥和組織損傷,這意味著人們有望治療因感染或創傷而嚴重受損的肺。這是一種局部治療,可經鼻腔給藥并留在肺里。相關......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教授邵龍泉團隊研究發現舌-腦轉運的氧化鋅納米顆粒可導致味覺感知異常。相關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AdvancedHealthcareMaterials。在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陽麗華課題組的研究揭示了納米顆粒的彈性如何影響其進入體內血液循環后的壽命,以及如何通過調控其蛋白冠從而實現這種影響。......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陽麗華課題組,揭示了納米顆粒的彈性影響其血液循環壽命的機制,并表明納米顆粒的彈性作為一個易于調節的參數,未來有望用于合理利用蛋白冠。研究成果日前發表......
7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陽麗華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NanoparticleElas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