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7-23 10:55 原文鏈接: “唯頭銜”“唯論文”怪圈緣何難破

      打破人才評價唯論文、唯職稱、唯獎項傾向,不能簡單以學術頭銜配置學術資源,強化用人單位人才評價主體地位??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再次明確了一系列改進人才評價的具體措施。

      自2016年以來,我國陸續出臺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等一系列改革方案,紛紛劍指不合理的、讓人才“愛恨交織”的人才評價方法。

      針對大家關心的人才評價問題,陸續出臺改革措施本是一件讓人感到鼓舞的事。但是,仔細閱讀幾個文件,卻發現其中有一些內容,讓人頗感無奈。比如,2016 年3 月中共中央頒布的《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規定,“堅持德才兼備,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2018 年7 月中辦、國辦出臺的《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規定,“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不將論文、外語、ZL、計算機水平作為應用型人才、基層一線人才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

      也就是說,近兩年半時間,從中央層面一再發文對同一問題作出明確要求,也沒有從實質上扭轉“唯頭銜”“唯論文”的人才評價現狀。“唯頭銜”“ 唯論文”怪圈緣何如此難破?筆者認為,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吳江說到了要害——種種問題的癥結在于人才評價工作的價值導向,到底是以人才為中心設計,還是以管理者為中心設計。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進行的是自上而下的人才評價。有關部門某種程度上把評價工作本身當成工作目標,不停增設人才項目,導致“帽子”滿天飛。而且,管理部門把擁有人才項目的數量作為考核用人單位的標準,人才項目就異化為“數帽子”。而有考核壓力的用人單位領導,自然就會想辦法讓青年人去爭“帽子”,比如把“帽子”當作晉升條件來“鞭策”青年人。這就使得青年人容易急功近利,把精力放在可以很快出論文、出成果的工作上。

      那么,應該拿什么作為人才評價的標準呢?最新出臺的《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給出了明確答案,“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把學科領域活躍度和影響力、重要學術組織或期刊任職、研發成果原創性、成果轉化效益、科技服務滿意度等作為重要評價指標”“SCI(科學引文索引)和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數量、論文引用榜單和影響因子排名等僅作為評價參考”“引進海外人才要加強對其海外教育和科研經歷的調查驗證,不把教育、工作背景簡單等同于科研水平”,等等。這些要求如能落實,“唯頭銜”“唯論文”怪圈必破,人才也就能夠沉下心來,潛心研究、追求卓越。

      而如何能讓這些要求切實落實呢?《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亦有明確規定,“根據科研機構從事的科研活動類型,分類建立相應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避免簡單以高層次人才數量評價科研事業單位。建立綜合評價與年度抽查評價相結合的中央級科研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長效機制。以5年為評價周期,對科研事業單位開展綜合評價,涵蓋職責定位、科技產出、創新效益等方面。”此舉為科研機構松綁,無疑是抓住了要害。推動政策落實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但關鍵在于用人單位能否發揮作用。只有讓科研人員所處的機構有了寬松的環境、長遠的規劃,才能讓科研人員從壓力傳導鏈條中解放出來。只有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真正把人的創造性活動從不合理的人才評價中解放出來,才能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

    相關文章

    IF最高漲幅900%這些國產期刊正在破浪前行

    何時我們的論文能發在國內的好期刊上?有數據表明,2016年,中國學者在全球SCI期刊發文32.24萬余篇,而在中國SCI期刊發文僅有2.24萬余篇,不到前者的1/10。今年,中國的SCI期刊累計達到2......

    取消這些晉升門檻!多所高校“破五唯”動真格

    1月27日,南京大學科技處處長姜田介紹,在職稱評審方面,論文在南大科研貢獻激勵中的權重從原先的80%降低到50%;學校更加鼓勵教師申請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工作、獲得重要科技獎勵、高價值ZL,一些原本并沒有......

    研究生教育打破“唯論文”不等于不要論文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布《研究生申請學位學術成果認定標準及管理規定》,破除研究生申請學位須發表論文的硬性指標要求,引發社會關注。近三年來,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貴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

    研究生教育打破“唯論文”不等于不要論文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布《研究生申請學位學術成果認定標準及管理規定》,破除研究生申請學位須發表論文的硬性指標要求,引發社會關注。近三年來,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貴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

    破除“唯論文”,中國高等教育相繼出臺重磅文件!

    “破五唯”,是貫穿2020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關鍵詞。這一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將中國學術界已高喊了多年的“破五唯”真正推向了改革的拐點。這一年,教育部和科技......

    十不得!教育部出手整治“唯論文”亂象

    教育部印發《關于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社科〔2020〕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

    科技部:存在“唯論文”或獎勵論文發表將被處理

    9月28日,科技部網站發布《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415號(科學技術類130號)提案答復的函》。針對黃力委員提出的《關于確立目標導向的科研項目評價體系的提案》,作出了詳細答復。科技部表......

    破除“唯論文”進行中!這些省份正在這樣做

    今年2月,國家相關部委連續下發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與《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兩個重量級文件。要求破除“唯論文”論不良......

    破除“唯論文”!江蘇、吉林、福建等省份動真格了

    今年2月,國家相關部委連續下發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與《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兩個重量級文件。要求破除“唯論文”論不良......

    兩會聚焦:“唯論文”問題重重科技成果評價改革刻不容緩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馬秀珍提出了“改進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引導科學研究服務國家戰略”的建議。馬秀珍委員分析了“唯論文”導向導致了大量科研精力偏離和大量科研經費流失的現象。她說,我國學術界把國際......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