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最常見的老年癡呆疾病。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癥狀,嚴重影響社交及生活功能。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本周在阿爾茨海默癥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還與肝臟及飲食有關。
Diagram of the brain of a person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圖片來源: Wikipedia/public domain.
縮醛磷脂(plasmalogens)——產生于肝臟中的脂質,是大腦細胞膜的組成部分,以脂蛋白的形式通過血流分散,脂蛋白將膽固醇和其他脂質運輸到整個身體(包括大腦)的細胞和組織。醫學博士Mitchel A. Kling和杜克大學醫學院Rima F. Kaddurah-Daouk博士領導的多機構阿爾茨海默病代謝組學聯盟開發了三個指標,用于測量與認知相關的脂質的量,以便識別血流中的脂質水平降低是否與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增加、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整體認知功能和/或阿爾茨海默病中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其他生物標志物相關。這三個測量指標分別是:縮醛磷脂相互之間的比率; 縮醛磷脂與其密切相關的、更常規脂質對應物的比例; 以及這兩個量的組合。
最新研究
研究人員測量了從兩個組收集的幾個血漿樣本,包括含有omega -3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二十碳五烯酸( EPA )以及omega -6脂肪酸和密切相關的非血漿樣本:第一組包括1,547名患有阿爾茨海默癥、MCI或重要記憶問題(SMC)的受試者,以及認知正常(CN)且參加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影像學計劃的受試者; 第二組是來自賓夕法尼亞記憶中心的112名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癥、MCI和CN的受試者。
研究小組觀察到,這些指數越低,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性越高。MCI和CN受試者中也發現了類似的模式。此外,一些縮醛磷脂水平的降低與大腦中tau蛋白水平的增加有關,后者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標志。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表明缺少與年齡相關的縮醛磷脂可能會使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增加,因為肝臟不能產生足夠的縮醛磷脂。
重要意義
“這項研究有很多意義。” Kling說,“例如,它突出了肥胖、糖尿病等和阿爾茨海默病的潛在關系,因為肝臟必須更加努力地分解脂肪酸,這可能會最終導致產生縮醛磷脂的過氧化物酶體的破壞,從而增加阿爾茨海默癥的風險。”
此外,這項發現也為魚油或DHA給藥對認知功能或阿爾茨海默氏病缺乏影響的觀察提供了可能的解釋,這在其他研究中已經顯示出來。這是由于肝臟中的缺陷使得這些脂肪酸不能并入縮醛磷脂中,而縮醛磷脂對于腦中的突觸功能至關重要,可能會影響認知。與阿爾茨海默癥相關的幾個基因參與脂質轉運或代謝,因此目前的研究正在尋找脂質的產生或運輸變化如何影響大腦結構和功能。
Kling的研究結果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和預防方法提供了新的希望。除了肝臟和大腦中的基因表達外,Kling團隊還在研究縮醛磷脂、其他脂質和認知之間的聯系。
酒精性肝病(ALD)是全球范圍內最常見的慢性肝病類型之一,包括脂肪變性、脂肪性肝炎、纖維化、肝硬化,最終可能發展為肝細胞癌。盡管ALD的疾病進展特征和發病機制已經明確,但對任何階段的ALD均缺乏有效的......
顯微鏡圖像顯示,“領導細胞”會快速遷移到傷口邊緣,其中“領導細胞”的細胞核呈白色,細胞膜呈紅色。圖片來源: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英國科學家在肝臟內發現了一種被稱為“領導細胞......
4月16日,微知卓創始人兼核心技術發明人惠利健團隊與杭州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團隊合作,在高影響力的學術期刊NatureGenetics雜志上發表了兩篇題為“Aspatiotemporalatlaso......
如果你問醫生,糖尿病是吃糖吃出來的嗎,醫生大概會回答你并不是。 但不可否認,飲食與糖尿病之間關系非常密切,也的確存在與高糖尿病風險有關的食物。 近期,《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雜......
·“我們的研究表明,受孕前父親的飲食類型可以影響下一代的具體特征,不僅是飲食總量的多少,還包括飲食的結構。這使我們向研究的最終目標又邁進了一步,即通過為父親制定飲食指南,以降低下一代患代謝疾病和情緒障......
【編者按】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資助(項目編號:22DZ2304300)下,澎湃新聞聯合《世界科學》對獲得國家及上海市科技獎勵的成果進行科普化報道。本篇報道圍繞2022年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項目“肝......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研究發現,孕婦攝入的蛋白質量會影響其后代的面部發育。通過對胚胎面部組織的基因測序以及對小鼠和斑馬魚的實驗,研究人員發現mTORC1通路在調節早期骨骼形成中起作用......
《自然·通訊》雜志14日發表了一項研究,來自澳大利亞西梅德兒童醫學研究所(CMRI)的研究團隊在整個人類肝臟中測試了一種基因療法,目的是為危及生命的遺傳病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次直......
《自然·通訊》雜志14日發表了一項研究,來自澳大利亞西梅德兒童醫學研究所(CMRI)的研究團隊在整個人類肝臟中測試了一種基因療法,目的是為危及生命的遺傳病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次直......
日前,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常津教授與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竇妍副研究員合作,成功研發針對女性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特異性納米藥物,有望為女性患者個性化治療帶來福音。相關成果已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今日納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