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病毒性肝炎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和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來,通過接種乙肝疫苗、阻斷傳播路徑、對患者和攜帶者的規范治療及干預等多種措施,我國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逐年下降,尤其在乙肝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為達到今年世界肝炎日倡導的“消除肝炎”的目標,我國強調通過科學的檢測和監測,幫助臨床醫生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診斷、抗病毒治療監測、隨訪中做出合理決策,從而實現慢乙肝臨床治愈的重要意義;同時,對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感染高危人群及早進行篩查,提高丙型肝炎的篩查率和治療率也是我國當前丙肝防治工作的重點。

      為向全球學術界集中展示中國學者在病毒性肝炎防治領域的研究成果和防治經驗,推動國際同行間的學術交流,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攜手著名國際學術出版集團Wiley出版社,擬定于2019年在國際領先的肝病期刊《病毒性肝炎雜志》(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簡稱JVH雜志)上出版一期中國主題增刊。本期增刊誠邀我國病毒性肝炎防治領域的廣大臨床與檢驗專家投稿。征稿內容包括通過以干擾素為基礎的抗病毒治療方案,實現功能性治愈的研究方向和改善CHB患者遠期預后,降低肝細胞癌發生風險的研究方向,以及病毒性肝炎的篩查、診斷、治療監測和預后判斷的現狀和新的檢測標志物和方法學的探索等。增刊將以英文形式發表,全球同時發行在線和紙質版,并被SCI收錄,與原刊同享影響因子。

      此次增刊客座主編將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任紅教授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檢驗中心主任王成彬教授將擔任檢驗醫學領域的重要編委。任紅教授指出:“為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030年前消除病毒性肝炎這一嚴重公共衛生威脅的戰略目標,到2030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診斷率需要達到90%、治療率達到80%。然而目前我國乙肝和丙肝的診斷率均低于30%[],病毒性肝炎防治之路任重道遠。因此提升公眾疾病認知以及病毒性肝炎的診斷率、治療率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

      精準檢測助力個體化診療,實現慢乙肝“臨床治愈”

      根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2006年我國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59歲一般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據估計,我國慢性HBV感染者約有9,300萬人,其中CHB患者約2,000萬例[]。《指南》同時明確了“臨床治愈”的概念:停止治療后維持持續的病毒學應答,且HBsAg陰轉或伴有抗-HBs陽轉、ALT正常、肝組織病變輕微或無病變。然而臨床上獲得“治愈”的患者微乎其微,如何有效治療慢乙肝越來越受到重視。

      現階段CHB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兩大類,即長效干擾素(聚乙二醇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聚乙二醇干擾素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兼具抗病毒、免疫調節作用及抗腫瘤的作用,對于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具有積極的作用,并且對于降低肝癌的發生風險具有潛在的益處。

      圖: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 任紅教授

      任紅教授指出:“近年來,國內學者開展了多項干擾素治療NA經治患者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經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后HBsAg水平處于低水平的慢乙肝患者序貫或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可獲得較高的臨床治愈率,約30%~50%的患者可以達到HBsAg清除,實現停藥。這些研究成果逐漸確立了干擾素在慢乙肝治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優化治療的方案,也是我國學者在努力實現慢乙肝‘臨床治愈’之路上的主要探索和貢獻。”任紅教授同時強調,在CHB患者的個體化治療過程中,需根據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和應答情況決定患者的藥物用量和療程,以及是否停止治療。

      研究證實,血清HBsAg定量水平與肝內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呈正相關,是受感染肝細胞的替代性指標,HBsAg清除可實現慢乙肝的完全緩解與長期預后改善;HBV DNA定量檢測主要用于判斷慢性HBV感染的病毒復制水平,可用于抗病毒治療適應證的選擇及療效的判斷。

      王成彬教授表示:“我國慢性HBV感染者基數龐大,大多患者需長期進行抗病毒治療,而精準檢測在個體化治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CHB患者的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應定期進行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檢測,尤其是HBsAg定量檢測在指導治療方案調整中起到重要作用。HBsAg定量檢測聯合高靈敏HBV DNA檢測在判斷感染階段、預測自然結局、預測CHB患者抗病毒應答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臨床價值。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治療監測應使用檢測下限達到<20 IU/ml的高靈敏檢測方法,優秀的檢測平臺和方法將能夠幫助臨床醫生盡早診斷、準確了解疾病相關信息,有效指導精準治療的實施,從而對患者的臨床結局產生積極影響。”

      羅氏診斷Elecsys? HBsAg定量檢測使用電化學發光法,具有良好的特異性、敏感性,檢測結果可溯源至WHO第二版國際標準,結合cobas? TaqMan? HBV DNA定量檢測(線性范圍達20 IU/mL-1.7×108 IU/mL),能夠幫助臨床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優化慢性乙肝的治療。

      提升丙肝治愈率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我國HCV感染人群約有2,500萬,占世界HCV感染人群的15%[]。新發HCV感染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從2003年到2017年,臨床報告丙肝病例數增加了10倍。

      任紅教授指出:“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時代的來臨為治療丙肝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治愈率可達95%以上。但我國目前仍然面臨著診斷率和抗病毒治療率偏低的困境。要實現真正消滅丙肝,‘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根據國家衛計委2014年發布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篩查及管理》,HCV感染高危人群應及早進行篩查。HCV感染的實驗室篩查和診斷策略應首先進行抗HCV抗體檢測。抗HCV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時,應進行HCV RNA檢測定性確認。“準確的HCV RNA定量檢測是慢性丙肝個體化治療的基石,在幫助臨床及時、準確地診斷HCV感染、指導抗病毒治療、監測抗病毒療效并預測復發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需要強調的是,在抗病毒治療監測時需要使用檢測下限<15 IU/ml的高敏感檢測方法。”任紅教授指出,“目前關于DAA治療目標是完成治療后12或24周HCV RNA持續低于檢測下限。2015年中國《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對于接受DAA治療的患者,在治療的基線、第4周、12周、治療結束時、治療結束后12或24周應檢測HCV RNA5”

      羅氏診斷全自動Elecsys? anti-HCV II檢測靈敏度和特異性優異,檢測時間僅需18分鐘,是丙肝抗體早期篩查的理想選擇;結合cobas? TaqMan? HCV RNA檢測,最低檢測下限達到15 IU/mL,靈敏度高,對于早期感染樣本檢出率更高,助力實現丙肝的早期診斷;同時在治療監測過程中,通過cobas? TaqMan? HCV RNA檢測,進行抗病毒治療前基線病毒載量分析,可以精確判斷治療中和治療后病毒的應答狀況,更準確預測復發,有效提高丙肝的臨床診療水平。

    相關文章

    全球首例T細胞療法治療乙肝相關肝癌獲臨床試驗突破

    近日,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肝臟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杜順達教授團隊為一名乙肝相關肝癌的晚期患者進行了特異性T細胞免疫治療并長期隨訪觀察。據悉,這是全球首例乙肝特異性T細胞療法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

    全球首例T細胞療法治療乙肝相關肝癌獲臨床試驗突破

    近日,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肝臟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杜順達教授團隊為一名乙肝相關肝癌的晚期患者進行了特異性T細胞免疫治療并長期隨訪觀察。據悉,這是全球首例乙肝特異性T細胞療法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

    遨游系列專題:梅特勒XPR微量天平為精準檢測賦能

    實驗室天平是一種用于稱量的實驗室工具,微量天平能夠準確測量微量體積或微小的物體的重量,分辨率達百萬分之一克。微量天平其實有很多種,且具有廣泛的應用。梅特勒XPR系列微量天平是一款專為精確測量微量樣品而......

    我國科學家解析乙肝表面抗原三維結構

    ·這一研究不僅解決了結構生物學和病毒學領域的長期謎題,還為疫苗的優化、中和性抗體構效關系的理解提供了重要依據,特別是有望加速直接靶向病毒表面蛋白和囊膜組裝的小分子藥物以及引導表面蛋白降解的PROTAC......

    高嘉宏:代謝綜合征顯著增加慢乙肝患者的肝硬化及其并發癥風險

    在慢乙肝患者中,代謝功能障礙(MD)與肝硬化及其并發癥的關系備受關注。2023年以來,新的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定義和診斷標準強調了代謝因素在肝脂肪變性中起到的關鍵作用,但代謝功能障......

    低病毒血癥慢乙肝患者經聚乙二醇干擾素α聯合治療獲臨床治愈

    為進一步提升全國慢乙肝診療水平,為慢乙肝患者提供規范化的診療服務,進一步提高臨床治愈率,由《中華肝臟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主辦的"愈見乙肝2024慢乙肝臨床治愈病例賽"已在全國陸續開展......

    樊嘉:中國超八成肝癌與乙肝有關

    在中科院院士樊嘉等專家看來,中國肝癌發病率持續上升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早篩早診是肝癌的關鍵防線,及時發現盡早治療可根治肝癌,建議高危人群6個月進行一次篩查。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在7月26日由上海......

    丁肝乙肝病毒合并感染檢測技術被提出

    近日,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與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合并感染精準檢測研究中取得進展,建立了一種納米孔單......

    乙肝患者機體損傷原因揭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臟血管系統中的病毒特異性T細胞(藍色)。圖片來源:珀西·A·諾爾/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慢性乙型肝炎(即乙肝)最常見的后果是肝損傷。通常造成肝損傷的是人體對......

    乙肝患者機體損傷原因揭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臟血管系統中的病毒特異性T細胞(藍色)。圖片來源:珀西·A·諾爾/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慢性乙型肝炎(即乙肝)最常見的后果是肝損傷。通常造成肝損傷的是人體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