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消融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國內陸河流域的主要補給源,開展對冰川物質平衡的研究尤為重要。在溫帶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冰川物質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表面能量平衡過程的影響,其中太陽輻射為冰川消融提供最主要的能量源。由于冰川反照率決定了冰面所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因而它是冰川物質平衡模型中的關鍵性參數。冰川反照率還對氣候變化極其敏感,區域性氣候的細微變化都會影響到冰面反照率,進而影響到整個冰川的能量平衡過程。
在以往的研究中,冰川反照率主要通過自動氣象站或反照率測定儀進行實地測量得到。由于冰面狀況的易變性,有限的實測點很難反映出整個冰川反照率的時空變化特征。遙感衛星上搭載的傳感器能為冰川區提供大面積、長期性的影像資料,為冰川反照率變化特征研究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員根據夏季消融期成像的Landsat TM影像和2000-2009年間的MOD10A1數據資料,分析了唐古拉山區冬克瑪底冰川反照率的時空變化特征。研究發現:受空間尺度效應和現有反演方法的影響,由遙感反演的反照率資料在數值上存在一定的誤差,但基本上能夠反映冰川反照率的時空變化特征。從空間分布上看,該冰川反照率隨海拔升高呈增大趨勢,其中在平衡線附近的變化最為顯著;受地形因素的影響,在同一海拔帶內部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從年內變化上來看,該冰川反照率日際變化波動較大,且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征。從年際變化上來看,自2000年以來該冰川年均反照率的變化波動較大,總體呈微弱下降的趨勢,這主要與年降雪和冰面污化程度有關;不考慮降雪對冰面反照率的影響,2000-2009年間該冰川在消融期的反照率呈逐年減小的趨勢,變化速率約為-0.0083·a-1,其原因在于夏季氣溫的升高和冰面污化程度的加大。
本研究項目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030527)、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資助;研究成果發表于《冰川凍土》。
2000-2009年冬克瑪底冰川自動氣象站點位置反照率年際變化
MOD10A1逐日反照率與實測反照率比較
冬克瑪底冰川自動氣象站位置逐日反照率與氣溫變化關系
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尤其是CRISPR/Cas9系統的出現,為科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突破。這項技術改變了人類對基因的認知,重新定義了自然選擇與人工干預間的界限。老百姓眼中,基因編輯可能也是類似于“......
9月4日,四川黑水縣最高溫達到了30.6℃,這在當地并不多見。當天,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與凍土工程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冰凍實驗室”)研究團隊,將一臺槍式造雪機搬上了位于黑水縣海......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山地冰川加速融化,我國山地冰川也正在經歷強烈消融,冰川徑流總體呈現增加趨勢。冰川加速融化是否會促進底部的溫室氣體釋放至大氣,以及冰川退縮后融水系統是否會釋放或吸收溫室氣體?冰......
近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冰凍圈科學與凍土工程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對青藏高原東南部冰川徑流汞排放的研究發現:季風期冰川徑流中總汞濃度高于非季風期,冰川消融對區域水生生態......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2024年8月20日至21日,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向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慶、云南等7省(市)反饋督察情況。反饋會由相關省(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督察......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
生態環境部近日向媒體通報了2024年7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一、總體情況7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7%;PM10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
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消息,從2023年6月到2024年6月,全球月平均氣溫已經連續13個月刷新最高紀錄。這一氣候變化帶來最大的影響是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專家觀測到,今年新疆天山一號冰川的消融速度明顯快于......
科技日報北京8月6日電 (記者劉霞)一個包括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在內、由全球近50個機構組成的國際聯盟,成功繪制出了首份全球土壤病毒(GSV)圖譜。該圖譜對全球土壤病毒圈進行了全面描述,......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冰川退縮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冰川微生物區系的研究成為了科學界關注的焦點。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甘肅省極端環境微生物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唐古拉山冰凍圈與環境西藏自治區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