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1-09 10:03 原文鏈接: 華大基因CEO尹燁自辯:把我們往賣國賊寫能不生氣嗎


    華大基因CEO尹燁。(受訪者供圖/圖)

      從理論上講,做成生物武器的可能性極低。針對某一“人種”的基因武器不太可能實現。

      中國人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遺傳資源,但是現在大型的生物信息數據庫都是國際的,沒有中國自己的。一旦國際上對我們關閉了數據庫,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就什么都查詢不到了。

      沸沸揚揚的基因資源外泄風波之后,華大基因一紙訴狀將自媒體告上法庭。

      2018年10月26日,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致自媒體“記者金微”律師函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公布了給“記者金微”實際運營者金微遞交的律師函,認為其在公眾號上發表的《華大基因被罰!14萬孕婦基因組已流出國外,細思極恐!》一文“包含惡意捏造的事實,公然散播研究項目的不實信息,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對公眾具有極大的誤導性”。

      此前,金微在其自媒體文中以科技部在10月24日的一組處罰通告為由,將華大基因在2015年被處罰事宜和不久前對外公布的一項“14萬中國孕婦大基因數據的研究”進行關聯,暗指華大基因可能大量外泄中國人遺傳資源數據,引發國內不少媒體和公眾揣測。很快,該文閱讀量就達到10萬+。當晚,華大基因收到了來自創業板公司管理部的問詢函。

      隨后華大回應,研究全部在境內完成,樣本及數據保留在深圳國家基因庫,不存在遺傳資源數據出境的情況。這點得到了科技部相關人員的確認。

      針對起訴書,10月30日,金微在微博上稱,這是“華大基因借整治自媒體之機,打擊報復,對其質疑者進行栽贓陷害”。按照金微的說法,自己是合理質疑,沒有造謠,而華大基因則刻意歪曲,讓其封口。

      南方周末發現,被提起訴訟后,該文標題被微信系統改為了“此文含有爭議”。

      “這把我們往賣國賊的方向去寫,我們能不生氣嗎?”華大基因CEO尹燁直言最近很苦惱,他們是逼不得已才起訴自媒體。

      牽頭多項基因組學研究的尹燁是生物醫療界“名嘴”。科普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不僅開設“天方燁談”電臺節目,還受邀出席不少媒體活動,為公眾講述“聽得懂的生命科學”。2018年11月4日,南方周末將相關研究疑問一一拋給尹燁。

      “我覺得挺冤”

      南方周末:14萬孕婦數據的研究存不存在外流問題?

      尹燁:“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項目無外方合作機構,研究全部在境內完成,樣本及數據全部保留在深圳國家基因庫,不存在任何遺傳資源數據出境的情況。但是那篇文章(指“記者金微”文章)強行聯系到科技部的處罰上去。

      南方周末:但發表的論文有外方作者,外方參與了研究嗎?

      尹燁:論文署名的國外作者系學術顧問,未參與到任何接觸到原始數據的分析工作,僅在科研思路、算法設計方面給予智力貢獻。之后我們將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題為《無創產前基因組學研究揭示多種復雜形狀的遺傳關聯,病毒感染模式以及中國人群歷史》。

      南方周末:發表在頂級期刊上都需要將原始數據上傳,為什么你們可以不分享數據?

      尹燁:這是我們當時發表的前提條件。《cell》一開始也要求我們全部上傳,至少上傳到國際認可的數據庫中。但我們說,如果要求上傳,我們就放棄發表文章。但最終他們同意了,所以文章得以發表。

      南方周末:這么多樣本量都征得個人同意了嗎?為什么可以用這么大樣本的數據做研究?

      尹燁: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都來自同意將樣本和數據供科學研究的受檢者,研究披露的是群體分析結果,不包含任何可識別個人身份信息,也不存在泄露個人隱私的風險。

      南方周末:那被科技部處罰的事情又是怎么回事呢?

      尹燁:被科技部處罰的項目是華山醫院等機構的“抑郁癥項目”。2011年,項目方包括國內醫院找到我們,希望能對他們所提供的樣本進行檢測。項目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樣本及表型數據收集,華大未參與;第二部分是對收集樣本進行基因組學分析,通過病例對照研究揭示抑郁癥致病機理。華大科技為項目提供了檢測分析服務,其實是作為一個科技服務方,并非項目申報方。如果之后有研究成果,發表文章會署名相關的項目參與方。

      南方周末:那時候你知道與外方合作需要進行申報嗎?

      尹燁:項目開展前,華大工作人員與項目合作方確認過,國內醫院也提供了審批通過的證明,即批件蓋章頁的傳真件。所以一開始被查到說有問題,華大科技的工作人員懵了。后來了解到,項目方申請的采集樣本數和最終測序的樣本數不符,合作方出示給華大科技的批件頁上只有同意,沒有顯示具體數據。事實上,最終交付給華大科技測序的樣本數,超過了合作方獲批的采集樣本數。

      雖然華大科技也是受害方,沒有違法的故意,但我們確實有對項目合作方審核不嚴的疏忽過失,這點我們知錯就改,隨后開展了整改,對合作方的資質審核、合作流程、效果評價進行了全面梳理和規范,并且已經通過整改,恢復了華大科技關于人遺項目的國際合作,對外說得很清楚。

      南方周末:外方使用了這些數據嗎?

      尹燁:2015年,項目組用部分交付的數據發了學術論文,刊登在《自然》雜志上,當時引起了很大反響。之后,我們受到了科技部的處罰,立即停止了之后的研究。

      南方周末:但是2017年,又有基于這批數據的新研究發表在《自然》雜志子刊上,沒有任何中國作者,這件事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尹燁:是的,因為我們當時強烈反對再利用這批數據發表新的研究,也寫信給了雜志要求撤稿,現在還保留著當時要求撤稿的郵件。但外方堅持要做,所以中方全部放棄署名。你們看那篇文章也會知道很不正常,用的全部是中國數據,但是沒有一個中國人和單位署名。

      做生物武器可能性極低

      南方周末:這是科技部第一次公布處罰結果,如何看這兩年的監管變化?

      尹燁:這兩年國家監管開始嚴格了。這次對全行業是一個警醒。這不意味著真的有多少出境做壞事的,但讓大家都能意識到這件事的意義。

      南方周末:國際上也是如此嗎?有人說美國就不做這些審查?

      尹燁:全世界目前都是逐步趨向規范和嚴格。不久前,美國僅一個半月時間便快速通過了《澄清域外合法使用數據法》。而2018年5月25日,歐盟也出臺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都是旨在保護本區域內的數據,防止境外不當使用。歐盟處罰很重,第一張罰單是針對加拿大數據公司Aggregate IQ,要求30天整改,逾期未合規,將面臨2000萬歐元罰款。

      南方周末:目前管理集中在科研合作項目和國際合作的臨床試驗,還有哪些監管盲區?

      尹燁:可能存在風險的是直接面向消費者個人的自取樣檢測,比如通過快遞郵寄樣品,獲得個人基因檢測祖源、個性化特征等信息,這部分檢測的數據用途,以及是否參與對外合作,都存在不確定性。

      南方周末:遺傳數據外泄最大的威脅是什么?真的會被國外做成生物武器嗎?

      尹燁:從理論上講,做成生物武器的可能性極低。千人基因組項目的數據告訴我們,不同種群間人類的基因序列相似度超過99%甚至更高,且全球“混血人種”在不斷增多,是做不出只針對中國人的生物武器的。退一萬步講,如果真要開發基因武器,那么海外華人那么多,也不需要從中國這樣大費周章來做。此外,從理論上講,“人種”這個概念在遺傳學領域也頗有爭議,因為我們所說的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更多的是從膚色角度,而不是基因角度來定義。我個人的觀點,針對某一“人種”的基因武器不太可能實現。

      南方周末:那么中國人的人類遺傳資源就不該保護了嗎?

      尹燁:當然不是,我們在精準醫學的實踐中的確看到了預防、診斷、治療上都存在一定的種群特異性,特別是在我們綜合研發能力還不夠強的情況下,需要提前做好保護,以免未來所有的研究和產業都受制于人。

      南方周末:但是在臨床界大家爭論還是很多,認為會影響新藥臨床試驗。

      尹燁:這個一直在爭論。對于流程,我想規范和細則都全面建立之后,國家是不是能考慮出臺一個正面清單,比如免申報的項目?這在規范化之后,能減少一些(新藥臨床試驗)手續。

      最難是資源保藏

      南方周末:有人說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資源庫,而不是把重心放在監管上,你怎么看?

      尹燁:我同意,最難的不是在管理,而是保藏。都說中國人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遺傳資源,但是現在大型的生物信息數據庫都是國際的,沒有中國自己的。一旦國際上對我們關閉了數據庫,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就什么都查詢不到了。如果我們有一個國家層面的數據聯盟獲得國際認可,那么我們也不需要所有的數據都上傳到境外平臺了。

      南方周末:國際上人類遺傳資源庫有哪些?

      尹燁:說說目前已經公開的人類基因數據庫:1990年發起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的就是基于白人基因信息的參考基因組。這一計劃由美、英、日、法、德、中等6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完成,華大基因是代表中國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1%中國卷的機構之一。此外,最著名的是2008年發起的千人基因組項目,目前已經公開了2504個人的全基因組數據,這其中包括了各個人種的26個人類種群。

      從國家來看,公開基因數據最多的還是以白人為主的歐美國家,以英國和美國為主要代表。其中,以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為代表的大人群、大數據研究是目前最大規模的項目,已經完成并向全世界依申請開放了50萬英國人的全基因組遺傳數據、臨床測量及健康記錄,全球已有上千個科研團隊申請和使用其數據開展研究,顯示了大數據、大合作對于全人類的價值。美國GnomAD項目也公開了14萬余美國人的基因數據,相關信息均可以公開查閱。

      南方周末:這些信息安全嗎?

      尹燁:上述公布的都是群體數據,不包含任何可識別的個人身份信息,也無法反推出任何原始數據與個體信息,對個人隱私來講是安全的。

      南方周末:中國沒有自己的遺傳資源庫嗎?

      尹燁:國內目前有很一些小型的,分散在各個地區。目前,深圳國家基因庫算是大規模的,今后如何把這些小資源庫建立起數據共享和索引很重要。

      南方周末:還需要什么?

      尹燁:測序儀、測序核心技術都需要自己掌握,才能真正做到數據保護,不然每年中國用的測序數量很容易被推斷出來。深圳國家基因庫,都是國產測序儀,世界上至少有五個國家能造航母,但目前只有三個國家能造測序儀,只有兩家公司能造人全基因組測序的測序儀。只有把這些工具自主可控了,老百姓才能做得安心,做得起。而不像以前,(基因檢測)就只能是去最好的醫院,最有錢的人才能做。

      關鍵詞 : 華大基因尹燁華大

    相關文章

    Brain:科學家識別出參與阿爾茲海默病中神經元易感性發生的關鍵基因

    神經變性疾病早期階段的特征是離散腦細胞群中蛋白質的積累以及這些腦細胞的退化,對于大多數疾病而言,這種選擇性的易感性模式是無法解釋的,但其對于病理性機制或許能提供重要的見解。阿爾茲海默病是世界上主要的癡......

    2024年中國基因編輯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CRISPR/Cas優勢明顯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金斯瑞(HK.1548)、凱賽生物(688065.SH)、華熙生物(688363.SH)、華恒生物(688639.SH)、川寧生物(301301.SZ)等本文核心數據:ZFNs技術;......

    厚積薄發我國科學家揭開表觀遺傳“神秘面紗”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脫氧核糖核酸(DNA)決定了生物體的全部表型。但問題來了,在相同環境中成長的同卵雙胞胎,身高、膚色、性格、健康狀況等并非完全相同,這是為什么?為了揭開表觀遺傳的“神秘面紗”,科......

    藥明康德、華大基因回應股價重挫

    3月7日,受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通過《生物安全法案》提案的不利消息沖擊,港股藥明康德與藥明生物分別遭受20.56%和21.47%的大幅下跌,A股藥明康德更是觸及跌停線,華大基因也下滑4.40%,當......

    全國政協委員宋樹立:建議醫院檢查結果互認互通,四步走

    聚焦兩會,我們也十分關注建議提案。全國政協委員宋樹立建議醫院檢查結果互認互通。宋樹立表示醫院檢查結果是指對超聲X光、核醫學等等這些檢查所形成的數據或者圖像,以及像對血液等其他的一些樣本,通過血液學、細......

    基因解碼揭示人類無尾之謎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NYUGrossmanSchoolofMedicine)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我們遠古祖先的基因變化可以部分解釋為什么人類不像猴子那樣有尾巴。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

    人與猿類如何在進化中“甩掉”尾巴

    猴子有尾巴,而人類和猿類的尾巴卻在進化中消失了,是什么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自然》28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了人類和猿類演化掉尾巴的遺傳學基礎。靈長類動物尾部表型的系統發育樹(Ma表示百萬年前)。圖片......

    一步到位沉默一個小鼠膽固醇基因

    意大利科學家在一項小鼠研究中展示了無需永久性基因組編輯,也可對一個控制膽固醇水平的基因做到長效抑制。這一靶向表觀遺傳沉默(不用直接改變DNA序列就可改變基因功能)的效果在小鼠中持續近1年,令循環膽固醇......

    財政部: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信息查詢使用便利度

    28日,財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信息查詢使用便利度的通知。財辦庫〔2024〕3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為加強全國政府采購數據共享共用,進一步提......

    安捷倫一季度營收縮水5.6%,仍穩坐16.6億美元大關

    2月27日,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A)公布截至2024年1月31日的2024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第一季度營收為16.6億美元,與2023年第一季度相比下降5.6%,核心營收(1)下降6.4......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