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區域保護和調控是土壤環境管理的核心工作,分區控制和分類治理是土壤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國是世界上較早開展現代區劃研究的國家之一,從理論到方法均開展了深入研究(景貴和,1962;黃秉維,1965;侯學煜,1988;鄭度等,2008)。20世紀50年代以后,黃秉維(1958)提出了《中國綜合自然區劃的初步草案》,揭示并肯定了地帶性規律的普遍存在,完善了經典的區劃方法,推動了全國自然區劃工作深入。20世紀80年代后,與綜合自然區劃相呼應,其他種類的部門/單要素區劃同期展開,如生態區劃(傅伯杰等,2001)、土壤區劃(席承藩等,1982)、土地利用區劃(封志明,2001)、地貌區劃(李炳元等,2013)、農業區劃(全國農業區劃委員會,1981)、水文區劃(熊怡等,1995)等。
土壤保護中重要的一環是土壤監測,目前土壤樣本處理仍采用風干或者低溫烘干的方式處理,損耗大,干燥時間長,容易污染土壤樣品,微生物容易流失,從而無法真實檢測拿到土壤確實數據。目前環保監測部門采用凍干機作為干燥的處置設備,但由于采用的是通用而非專用設備,導致出現不適合狀況。博醫康Pilot5-8ES系列土壤凍干機可實現土壤有機物、微生物、土壤原型、以及土壤樣品檢測前的物質保持。
博醫康Pilot5-8ES系列土壤凍干機可實現多種土壤樣本內嵌工藝選擇、VOC捕集、土壤防流失、土壤樣本防污染功能。
博醫康土壤凍干機Pilot5-8Es功能為:
1.干燥與捕水分離,確保樣本無污染。
2.與制品接觸部分采用特殊惰性材料制作,無其它物質析出。
3.選配VOC收集裝置,可全面收集VOC物質。
4.干燥過程中土壤樣本采用膜技術保護處理,無土壤顆粒飛揚問題。
5.干燥速度快,可在20小時以內完成土壤干燥。效率是風干及烘干的數倍以上,提高樣本處理能力。
6.承載能力強,博醫康pilot5-8ESzui大處理能力可處理30Kg新鮮土壤。
土壤中低滲透孔道中物質傳輸受限,成為土壤污染修復的關鍵瓶頸。電動傳輸可提高低滲透土壤污染物和降解菌的可達性,熱效應提高污染物降解菌的遷移活性,兩者結合預期可實現土壤物質的精準靶向傳輸,但其傳輸和耦合熱......
農業干擾作為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全球擾動和全球變化驅動因子之一,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過程產生深遠影響。農田是糧食的主要來源,世界上巨大的人口壓力使人類不得不通過頻繁耕作、施肥和使用農藥等集約化做法來增加......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獲悉,該院科研人員提出全球土壤水分站點空間代表性及其影響因素評估的新方法。該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現有全球土壤水分站點在衛星數據產品驗證中的可用性,......
12月5日,正值第十一個世界土壤日,《中國土壤剖面數據集》在北京舉行的“賡續四十載,再‘普’新篇章”主題活動上正式發布。這使得我國成為全球大疆域國家中,首個建成全域具時間序列高精度數字土壤的國家。活動......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梁翠月團隊,研究揭示了大豆根系“顧此失彼”應對酸性土壤低磷、鋁、錳脅迫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分別在線發表于......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成杰團隊通過研究確定微生物生物量特定潛在生長率在地理氣候梯度上的變化,確定這種變化的潛在驅動因素,并研究對土壤C循環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使用18O標......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青年科學家項目、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在土壤微生物固氮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分別發表于《微生物系統》(mSy......
巖石水在地球關鍵帶發揮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不同生境土壤和表層巖溶帶是如何影響植物蒸騰的,目前尚不清楚,沒有研究從植物水分獲取和耗散連續體的角度定量分析植物對不同生境及干旱的響應。基于根系和葉片的生......
2003年,科學家在火星軌道飛行器拍攝的圖像中發現了許多形似蜘蛛的結構,遍布火星南半球,令人驚訝不已。至于這些地質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一直難以確定。這些巨型結構形態鮮明且獨特。它們通常以一個中心為起始點......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鄧琦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驥合作,研究揭示了土壤碳分解酶對氮添加響應的菌根調控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ofthe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