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科研工作的進度日益加快,實驗室基礎工作量不斷加大,這就使得以往人工的工作不得不用機器來替代,以樣品研磨來說,zui傳統的方式是通過研缽來處理。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實驗室,研缽都是zui為常見的工具。M-600B土壤研磨機在處理少量樣品和一些粗放條件的樣品時,研缽可以滿足基本要求,但目前很多實驗室的樣品量都在日益增大。
而且樣品相互之間的獨立性也要求更高,用研缽去處理時,一是工作量十分巨大,再者很難保證樣品之間沒有交叉污染,使得工作效率和效果都不理想。實驗室研磨機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矛盾。M-600B土壤研磨機專門契合環境檢測部門、第三方檢測部門、高校等研究機構用于重金屬檢測實驗中土壤樣品的研磨和篩分可快速分批將研究試樣研磨到膠裝細度,并進行混合、勻化和分散。M-600B土壤研磨機廣泛應用于地礦、土壤、冶金、電子、電力、材料、化輕、醫藥、美容、環保、陶瓷、玻璃、核研究等科研和產業部門。
M-600B土壤研磨機工作原理:
在一轉盤上裝有4個球磨罐,當轉盤轉動時,球磨罐在繞轉盤軸公轉的同時又繞自身軸反向作行星式自傳運動,罐中磨球和材料在高速運動中相互碰撞、摩擦,達到粉碎、研磨、混合與分散樣品的目的。
M-600B土壤研磨機
1、采用水平式回轉桶,內桶覆PU其內襯,可耐酸堿,耐磨,又可防工件碰撞。
2、桶內無披覆內襯,適合鋼珠或鋼鐵制品,因可加強切削力,促使更大效果。
3、桶身可任意回轉,有適當的斜度,所以下料方便。
4、為研磨機系列中,zui簡單,方便的機型,適合加工,并zui符合經濟的機械購置成本。
5、本機適合用于鍛造,鑄造,翻砂之工作物須有強大切削力。
6、研磨工作需要有去黑膜,黑頭及細磨,倒角拋光之用。
7、噪音小、操作方便等優點。
振動M-600B土壤研磨機
1、采用世界上先進的螺旋翻滾流動,三次元振動的原理,使零件與研磨石相互研磨。從而去除工件表面的毛刺,氧化皮,油污等。根據工件材質及形狀的差異可對應選擇不同的研磨石及研磨助劑。可大大提高工件表面的光整及光亮度;
2、適用大批量中小尺寸零件的拋光研磨加工,提高工效6—10倍。
3、加工過程不破壞零件的原有尺寸及形狀。
4、能實現自動化,無人化作業,操作方便,在工作過程中,可隨時抽查零件的加工情況。
離心M-600B土壤研磨機
1、采用行星傳動方式,利用離心運動的原理,拋光研磨效率高,提高工效10—20倍。
2、適用批量中小型的工件拋光研磨加工,特別適用有民型腔孔及熱處理后的工件。
3、加裝數顯計時器及點動開關及行位開關,從而使操作更加安全方便;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曾江源團隊在全球尺度遙感土壤水分產品時空填補方法發展、對比與驗證方面取得進展。該團隊圍繞傳統偏差校正方法與機器學習方法在填補全球尺度主被動微波土壤水分衛星(SM......
土壤中低滲透孔道中物質傳輸受限,成為土壤污染修復的關鍵瓶頸。電動傳輸可提高低滲透土壤污染物和降解菌的可達性,熱效應提高污染物降解菌的遷移活性,兩者結合預期可實現土壤物質的精準靶向傳輸,但其傳輸和耦合熱......
農業干擾作為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全球擾動和全球變化驅動因子之一,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過程產生深遠影響。農田是糧食的主要來源,世界上巨大的人口壓力使人類不得不通過頻繁耕作、施肥和使用農藥等集約化做法來增加......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獲悉,該院科研人員提出全球土壤水分站點空間代表性及其影響因素評估的新方法。該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現有全球土壤水分站點在衛星數據產品驗證中的可用性,......
12月5日,正值第十一個世界土壤日,《中國土壤剖面數據集》在北京舉行的“賡續四十載,再‘普’新篇章”主題活動上正式發布。這使得我國成為全球大疆域國家中,首個建成全域具時間序列高精度數字土壤的國家。活動......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梁翠月團隊,研究揭示了大豆根系“顧此失彼”應對酸性土壤低磷、鋁、錳脅迫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分別在線發表于......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成杰團隊通過研究確定微生物生物量特定潛在生長率在地理氣候梯度上的變化,確定這種變化的潛在驅動因素,并研究對土壤C循環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使用18O標......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青年科學家項目、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在土壤微生物固氮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分別發表于《微生物系統》(mSy......
巖石水在地球關鍵帶發揮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不同生境土壤和表層巖溶帶是如何影響植物蒸騰的,目前尚不清楚,沒有研究從植物水分獲取和耗散連續體的角度定量分析植物對不同生境及干旱的響應。基于根系和葉片的生......
2003年,科學家在火星軌道飛行器拍攝的圖像中發現了許多形似蜘蛛的結構,遍布火星南半球,令人驚訝不已。至于這些地質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一直難以確定。這些巨型結構形態鮮明且獨特。它們通常以一個中心為起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