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標志物是腫瘤細胞的特有產物,是表示腫瘤存在并反映其一定的生物特性的生化物質。從臨床角度出發,主要是指那些在血液、體液及組織中可檢測到的與腫瘤相關的物質。
近年來,健康體檢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部分腫瘤標志物也已列入健康體檢的項目中。但事實上,絕大部分的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卻往往不能達到早期診斷腫瘤的目的。
誤區一:
有助于腫瘤的早期診斷
事實上,除了AFP有助于原發性肝癌的早期診斷,PSA、F-PSA及其比值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其他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對于腫瘤的早期診斷并不具有很大的意義,其臨床價值主要體現在分析療效、判斷預后、預測復發及轉移等。
腫瘤的早期診斷更多的需要結合病史、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B超、CT、X線、胃鏡、腸鏡)等手段來綜合分析,明確診斷則需要依靠病理檢查。
誤區二:
陰性就可以排除相關腫瘤
既然多數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對于腫瘤的早期診斷并不具有很大的意義,那么,腫瘤標志物的陰性也就不能完全排除相關腫瘤。
例如胃癌早期僅限于浸潤或淋巴轉移時血清CA199才明顯升高。曾經有一位50歲左右的患者胃病史30余年,加重兩周,消化科醫生囑其做胃鏡檢查,他卻以近期CA199、CA50等指標陰性為由拒絕了。半年后出現黃疸,肝功能卻無異常,才被迫接受胃鏡檢查,卻發現胃癌已到晚期,勉強手術后一個月就去世了。
即使像AFP這種對原發性肝癌的早期診斷具有相當意義的腫瘤標志物,其陽性率也僅達到79%~90%,(AFP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陽性閾值為>400ng/ml)。也就是說,還有10%~30%的原發性肝癌的患者,AFP是正常的或只有輕度的升高。
誤區三:
異常就可以診斷相關腫瘤
許多良性疾病都可以有腫瘤標志物的異常,如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可以有PSA的輕、中度升高,子宮內膜異位癥可以有CA125的輕、中度升高,急、慢性肝病時可以有CA125、CA199、CA50、鐵蛋白的不同程度的升高。膽道疾病伴黃疸時常有CA199、CA50的明顯升高,甚至長期吸煙者CEA也會有輕度升高。
曾經有一位50歲左右的單純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其CA199一直徘徊在50~70u/ml之間,(正常參考值 :<37u/ml),全身檢查無任何其他異常,至今已十年有余。
誤區四:
只要聯合效率就高
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應用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陽性檢出率,但部分腫瘤標志物之間的相關性極高,如CA199和CA50之間的相關性可達到95%~98%,即95%~98%的被檢者如CA199正常,則CA50也正常,CA199異常,則CA50也異常,這時就可以選用一些靈敏度更高的腫瘤標志物,如CA724。再比如CA242較少受到黃疸的影響,在膽道、胰腺良惡性疾病的鑒別診斷中具有較高價值。
誤區五:
輕度升高價值不大
正因為許多良性疾病都可以有腫瘤標志物的異常,所以有些醫生認為腫瘤標志物的輕度升高價值不大,只有在高于正常參考值5倍以上才有意義。事實并非如此,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正常參考值的范圍都訂得比較寬。因此,在排除了良性疾病以后,即使是腫瘤標志物的輕度升高同樣有很大價值。
曾經有一位患者,其CA199、CA50都只是輕度升高,經反復檢查,最后通過增強CT查出了膽囊癌,在及時手術以后,至今已存活3年。
臨床上,對于腫瘤標志物的應用應該是既不迷信,也不輕視,根據不同情況、不同目的選擇或聯合使用之。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近年來,抗腫瘤藥物的治療效果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然而,傳統抗腫瘤藥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大、藥效不理想和遞送靶向性弱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醫生和患者。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在......
南通大學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支小飛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合作研究證明了胃癌細胞與感覺神經元之間存在功能性神經元回路,并發現通過使用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腫瘤細胞與神經元......
最近,《柳葉刀》發表社論文章指出,當前全球癌癥防治中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迫切需要相應的數據用于制訂癌癥防控計劃,腫瘤登記相關的真實世界數據因此變得至關重要。腫瘤登記是衡量一個國家癌癥負擔的金標準,能幫......
腫瘤組織具有高度異質性,細胞類型多樣、基因表達雜亂無章,區域界限模糊,傳統的空間轉錄組技術難以全面揭示腫瘤的特性。傳統方法通常將采樣點視為獨立的“房子”,統計每個點的細胞類型和基因表達信息,容易產生誤......
近日,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學院教授、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陳悅團隊發明的候選新藥ACT001,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納入我國“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公開報道顯示......
中國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發現,阿爾法核素既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更有“隔山打牛”的腫瘤次生殲滅能力,有望為腫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手段。這是國內首個圍繞阿爾法核素發射體鉛-212開展的臨床前應用研究。據悉,同......
1月11日,由上海市抗癌協會主辦,上海市醫學會、健恒醫療協辦的“上海市抗癌協會第三期青年腫瘤臨床科學家沙龍”在上海市科學會堂舉行。圖片由主辦方提供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陳馨在致辭中回顧了科學會堂的......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副主任醫師李元方/聶潤聰團隊研究探索了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在胃癌腹膜轉移中的轉錄景觀及其預測潛力,構建了基于lncRNA的胃癌腹膜復發預測系統,并發現CASC15......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亞平和尹琦團隊構建了基于腫瘤細胞膜囊泡的個性化納米疫苗。該疫苗通過向B細胞提供多重活化信號,觸發了抗腫瘤固有細胞和體液免疫應答,實現了高效抗腫瘤的作用。近日,相關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