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1-28 14:19 原文鏈接: “搖擺的床”,能改善睡眠和記憶!

      這里說的“搖擺的床”可不是那種要散架的床,也不是實驗室里的搖床。如果你曾經哄過孩子睡覺,或者隨著吊床的搖擺進入夢鄉,那你一定就知道緩慢搖晃的床會使入更容易入睡。1月24日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兩項新研究,進一步證明睡眠伴隨搖擺的床有廣泛的益處。事實上,人類研究表明,搖晃不但能夠提升睡眠質量,還能促進記憶鞏固。

      在第一項研究中,通訊作者、瑞士日內瓦大學的Laurence Bayer說:“睡得好意味著入睡速度快,并且在整晚都保持睡眠狀態。我們的志愿者(即使是睡眠質量很好的人)在搖晃時也會更快入睡,而且深度睡眠時間更長,夜間醒來的次數更少。從而證明搖晃對睡眠有益。”

      Bayer及其同時過去已經證實,在45分鐘的小睡中,持續的搖晃的床可以幫助人們更快入睡,且睡得更香。在這項新研究中,他們想探究整夜搖晃對睡眠及其相關腦電波的影響。

      研究人員們招募了18名健康成年人到實驗室中接受睡眠監測。第一個晚上是讓他們習慣在實驗室中睡覺。之后他們又在這里度過了兩晚,其中一晚睡在輕輕搖晃的床上,另一晚睡在相同的但是沒有搖晃的床上。

      數據表明,參與者在搖晃時入睡更快。一旦入睡,他們在非快速眼動睡眠上消耗更長的時間,睡得更深沉,醒得次數也更少。

      接下來,研究人員想知道更好的睡眠是是如何影響記憶的。為了評估記憶鞏固程度,參與者接受了單詞配對測試。研究人員隨后測量了他們在晚上回憶這些配對單詞的準確性,并將其與第二天早上醒來時進行對比。他們發現,如果在睡眠期間是搖晃的,那么他們在早晨的測試中表現得更好。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搖晃會影響睡眠期間的大腦震蕩。他們發現,搖晃的動作導致大腦進入非快速眼動睡眠的特殊震蕩狀態(慢速震蕩和睡眠錠)。因此,持續的搖晃動作有助于同步大腦的丘腦皮層網絡的神經活動,這些神經活動在睡眠和記憶鞏固方面都扮演者重要角色。

      第二項研究是瑞士洛桑大學生物醫學系綜合基因組學中心的Paul Franken領導的研究團隊完成的小鼠研究。該研究首次探索搖晃是否能促進其他物種的睡眠。事實證明確實可以。該研究團隊使用商用往復式振動器在小鼠睡覺時搖動它們的籠子。

    圖片.png

      雖然對于小鼠來說最優的搖晃頻率是適合人類頻率的4倍,但研究人員發現,搖擺減少了小鼠入睡所需的時間,并增加其睡眠時間,就像對人類的作用一樣。然而,小鼠并沒有表現出睡得更深的跡象。

      研究人員懷疑,搖晃對睡眠的影響可能與前庭神經系統的節律性刺激有關,前庭系統負責平衡感和空間定位能力。為了在小鼠中探索這一概念,研究人員們研究了前庭系統被非功能性耳石膜器官(存在于耳朵中)破壞的小鼠。研究表明,睡眠期間的搖晃不會為缺少工作耳石膜器官的小鼠帶來睡眠上的任何益處。

      綜上所述,這兩項研究為揭示搖晃刺激對睡眠影響的神經生理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這些發現或許有助于找到治療失眠和情緒障礙患者的新方法,對于老年人也有益,因為老年人經常遭受睡眠和記憶障礙的困擾。

      研究人員說,在未來的工作中,探索與搖晃對睡眠影響有關的大腦深層結構將是至關重要的。

      Franken說:“目前的工具,如光遺傳技術能夠幫助我們破譯哪些大腦結構甚至是神經元群接收來自耳石膜器官的刺激,并將其進一步轉移到睡眠回路的結構中。繪制這兩個系統之間的通信網絡將使我們理解這種機制,并提供應對失眠等睡眠問題的臨床靶點。”

      參考文獻:

      DOI: 10.1016/j.cub.2018.12.028

      DOI: 10.1016/j.cub.2018.12.007


    相關文章

    衰老導致記憶下降?新研究證明音樂記憶與年齡無關

    這項研究證明,在音樂記憶領域中,老年人的表現和年輕人一樣好。研究者們進一步指出,有很多研究已經發現,音樂訓練還能夠作為一種認知“腳手架”(cognitivescaffold),通過在音樂傾聽中保持認知......

    揭秘睡眠不足后記憶混亂的可能生理原因

    此前已有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對大腦造成嚴重破壞,導致學習能力下降、記憶混亂等。但其背后的機制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現在,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表明,上述睡眠不足導致的結果,部分可能源于腦細胞相互連接方式的改......

    睡眠剝奪改變大腦突觸

    此前已有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對大腦造成嚴重破壞,導致學習能力下降、記憶混亂等。但其背后的機制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現在,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表明,上述睡眠不足導致的結果,部分可能源于腦細胞相互連接方式的改......

    NEJM子刊綜述:改善睡眠的10大建議

    2024年7月23日,《NEJMEvidence》發表了一篇關于健康睡眠的綜述,涵蓋了睡眠的多個方面,包括睡眠健康的組成部分,睡眠對情緒、認知和健康的影響,并提出了改善睡眠的10大建議。圖片原文鏈接:......

    音樂識別力似不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有些阿爾茨海默病重度患者不會說話,認不出人,但仍能唱出童年的歌謠或彈奏鋼琴。英國林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給這些現象提供了科學證據。研究顯示,與許多其他形式的記憶不同,識別和記憶音樂的能力似乎不受年齡影響,......

    不規律睡眠增加患2型糖尿病風險

    2型糖尿病影響著全球近5億人,是導致死亡和殘疾的十大主要原因之一。美國布列根和婦女醫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規律與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他們分析了英國生物庫研究中超過84000名參與者......

    不規律睡眠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科技日報北京7月18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布列根和婦女醫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規律與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其中,睡眠時間不規律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同齡人高出34%。研究認為,保持穩定的睡......

    《自然》最新論文:腦袋“進水”很重要

    近年來,睡眠研究領域存在一種“類淋巴系統清洗假說”,備受業內關注。它指的是人體在進入睡眠狀態后,淋巴液會涌進大腦,將白天累積的“有毒物質”一同帶出,這就相當于大腦完成了一次“清洗”。為了進一步確認睡眠......

    Nature|記憶的社交維度:大腦皮層杏仁核對食物偏好記憶的調控機制

    社交互動在動物的生存和決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食物偏好社會傳遞(SocialTransmissionofFoodPreference,STFP)是一種生態相關的記憶范式,通過這種方式,一只動物可......

    睡眠不足擾亂記憶力機制揭示

    海馬體中的神經元(人工著色)在學習和記憶中發揮作用圖片來源:《自然》網站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醫學院科學家研究表明,當實驗鼠睡眠不足時,一個與長期記憶有關的關鍵大腦信號會減弱,即使睡眠不足后再正常睡眠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