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4-09 15:00 原文鏈接: 誰來保護自然“傳粉工”?

       世界上的農作物里,有85%依賴于昆蟲傳粉,比如水果、蔬菜、堅果以及油料作物等。美國加州大杏仁更是完全依靠昆蟲傳粉來保證生產;我國的油菜如果沒有昆蟲傳粉,有可能減產1/4。

      植物和農作物的繁衍生息,離不開傳粉昆蟲,它們是自然界“生”的動力。然而,我們正在失去這些“傳粉工”,在這個群體里,熊蜂的種群數量更是持續下降,歐洲和北美等地區的情況正變得越來越糟。

      那么,包括熊蜂在內的傳粉昆蟲數量的下降,會掀起怎樣的波瀾?又是誰威脅了這些“傳粉工”的生命?如何去保護它們?近年來,國內外昆蟲科學家一直在探尋答案。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以下簡稱蜜蜂所)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找到了讓東亞地區熊蜂多樣性面臨巨大威脅的“罪魁禍首”,并提出不同熊蜂類群的保護策略,為傳粉昆蟲保護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農業、生態系統與環境》上。

      維持生態平衡,保障農業生產

      世界上的農作物里,有85%依賴于昆蟲傳粉,比如水果、蔬菜、堅果以及油料作物等。美國加州大杏仁完全依靠昆蟲傳粉來保證生產;我國的油菜如果沒有昆蟲傳粉,有可能減產1/4。

      熊蜂,隸屬于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屬,由15個亞屬組成,是傳粉昆蟲的一類代表,是眾多野生植物和農作物的重要傳粉者,在生態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主要貢獻就是保持植物多樣性,保障植物正常繁衍,維系生態系統平衡,以及保證農作物產量,維護人類食物的安全。”蜜蜂所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首席科學家安建東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

      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全球范圍內掀起了設施果菜應用熊蜂傳粉的熱潮。實際上,熊蜂不僅是設施作物的重要傳粉昆蟲,更是眾多野生植物特別是高山植物、高原植物以及一些瀕危植物的重要傳粉者,例如華北山區77種熊蜂傳粉的植物涉及49科339種;而云南南瓜農田生態系統中蜜蜂和熊蜂是最主要的傳粉昆蟲。

      不過,近幾十年來,全球多個地區出現熊蜂多樣性下降或一些物種面臨瀕危甚至滅絕的報道。歐洲和北美等地區的熊蜂生物多樣性下降十分嚴重,在北美地區,熊蜂種群數量甚至已經下降90%多,4種熊蜂正瀕臨滅絕,這給我國熊蜂資源保護敲響了警鐘。

      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把目光聚焦到了東亞地區,因為這里是全球熊蜂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而全球已知熊蜂約250種,我國就占了一半,是全球熊蜂物種資源最豐富的國家,開展資源保護研究迫在眉睫。

      但是,東亞地區熊蜂本底資源調查完成較晚,熊蜂多樣性面臨的威脅有待進一步評價。相比于歐洲,我國對熊蜂的研究比較滯后的,我國熊蜂物種整體資源及其分布特征不清, 很多物種鑒定困難,一些熊蜂物種甚至出現幾易其名的情況,給相關研究和利用帶來了諸多困惑。

      為打破這樣的窘境,蜜蜂所近20年來開展了中國熊蜂資源本底調查,并積極探索特殊種群人工馴養和傳粉利用的可行性。

      找出“罪魁禍首”

      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以東亞地區特有的29種熊蜂為材料,利用物種分布模型分析,發現到2050或2070年,東亞地區59%~93%的熊蜂物種分布范圍將明顯縮小;中國中部熊蜂物種數量下降24%,東北亞地區下降10%;3%、10%~17%、7%~28%的熊蜂物種將分別變為極危種、瀕危種和易危種。

      那么,是什么威脅了熊蜂等傳粉昆蟲的生存?科學家在不斷探索中逐漸尋到了“兇手”的蛛絲馬跡。

      生境質量直接影響傳粉昆蟲的種群數量。安建東表示,近100年來,隨著科技高速發展、人口急劇膨脹、城市化大規模推進,人類活動給自然環境帶來諸多改變,很多原始植被破壞嚴重,這會導致野生傳粉昆蟲棲息地的喪失,熊蜂的生境呈現碎片化,嚴重降低了熊蜂的多樣性水平。

      眾所周知,全球氣候變化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已經對許多物種造成威脅。“大部分的昆蟲能夠生存至今,需要一個長期的進化和適應過程,如果出現大范圍的氣候變化,會導致大區域傳粉昆蟲資源下降。”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昆蟲學會傳粉昆蟲專業委員會主任朱朝東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介紹。

      此外,“農藥的大量使用,也對傳粉昆蟲產生巨大影響”。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推廣研究員趙中華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20世紀以來,農藥在農林牧業有害生物防治和作物增產方面的確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同時農藥的不合理應用也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危害。

      這一點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其中,殺蟲劑和除草劑是引起熊蜂等傳粉昆蟲多樣性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絕大部分野生蜜蜂都是地下筑巢,殺蟲劑可直接致其死亡,而除草劑會毀掉它們的野花食物資源,使它們喪失棲息生境,因而無處安家。

      目前,歐盟已證明新煙堿類農藥對蜜蜂的不利影響,并禁用了吡蟲啉等農藥,以保護傳粉昆蟲,特別是蜜蜂的安全。

      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還發現,外來物種的應用也給我國本土熊蜂物種生態安全帶來巨大風險和壓力,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歐洲地熊蜂是全球范圍內商業化應用最廣的傳粉蜂種,但是由于歐洲地熊蜂群勢強大、食譜廣泛、適應力極強,“一旦逃出溫室在自然界建立野生種群,會與當地蜂種爭奪食物資源和營巢場所,甚至還會傳播病蟲害”。安建東指出,其目前已在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智利、阿根廷等國家造成了生物入侵,影響當地的生態系統平衡。

      為了探究歐洲地熊蜂入侵中國的風險,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根據歐洲地熊蜂在東亞及其周邊地區的分布數據,以及中國24種代表性熊蜂的分布及生物氣候學數據,利用MaxEnt等5種分布預測模型,分析了歐洲地熊蜂在東亞地區可能的棲息地,以及對中國不同生態區熊蜂的生境重疊風險。

      結果顯示,歐洲地熊蜂在我國的適生區面積最大。除了新疆西北部的自然分布區外,我國中部秦嶺至東南部地區和東北部長白山地區也適合此種蜂的分布。在我國北方、南方和青藏高原三大生態區中,歐洲地熊蜂對南方熊蜂種群的威脅最大,北方種群次之,青藏高原種群最小。

      保護本土資源 制定應對策略

      當前,多國政府開始高度重視對傳粉昆蟲的保護。近幾年來,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先后頒布保護傳粉昆蟲的國家戰略規劃,保護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傳粉服務。

      有了國外的前車之鑒,為了保護本土熊蜂,維持當地生態系統平衡,業內專家指出,我國應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盡早制定傳粉昆蟲資源保護政策。

      安建東建議,應主動管理、保護和建立熊蜂等傳粉昆蟲喜歡的棲息環境,為它們提供良好的營巢場所。另外,根據熊蜂在我國的分布特征,還應有針對性地建立一些自然保護區,例如在全球熊蜂物種資源最豐富的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西秦嶺山地建立熊蜂多樣性核心保護區, 以保護我國十分豐富的熊蜂物種資源等。

      積極探索環境友好型的農業發展模式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趙中華表示,要盡可能減少農藥的使用,加大綠色防控技術研發,替代化學農藥,以保護傳粉昆蟲資源及其多樣性,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

      當然,嚴防外來物種入侵也是當務之急。安建東指出,我國應該制定嚴格的外來物種引進及管理政策,歐洲地熊蜂在我國適生區不宜引進,并且在溫室內使用要做好隔離,嚴防逃出溫室在野外建立種群,避免造成生物入侵。同時應該加大本土熊蜂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的力度,服務我國生態農業發展。

      從2006年開始,朱朝東就一直在全國推動傳粉昆蟲的研究。他表示,要保護我國熊蜂資源,必須重視對熊蜂等傳粉昆蟲本底的研究,尤其是傳統分類的研究還非常薄弱,觀察和監測能力比較缺乏。應從本底的角度,加強傳粉昆蟲分類學隊伍建設,用生態學手段來量化分析傳粉昆蟲的動態變化,建立一支面向傳粉昆蟲的基礎科研、評價和保護的生力軍。


    相關文章

    科學家開發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

    近日,《科學通報》在線發表了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夏瑞團隊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研究開發出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sRNAminer,可便于研究人員進行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視化。sRNAmi......

    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視化

    日,《科學通報》在線發表了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夏瑞團隊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研究開發出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sRNAminer,可便于研究人員進行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視化。據介紹,植物小......

    植物所在植物轉座子進化方面取得進展

    轉座子(Transposableelements,TEs)是較多生物基因組中主要的組成部分(在玉米中可達到80%以上)。與單堿基變異相比,轉座子序列長、突變速率快,可更快速地產生大效應的突變。轉座子能......

    植物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如何檢測?在線質譜儀輕松解決

    1引言綠色植物是自然界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從環境中吸收CO2,進行光合作用形成自身所需的有機物,放出O2,另一方面,也向環境中釋放微量的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organiccom......

    碰一碰,不說話的植物反應很激烈

    植物如何對非常微弱的機械性刺激——觸碰做出響應是非常有趣的科學問題。以往,我們知道觸碰含羞草、捕蠅草等植物,它們會迅速做出運動響應,而大多數植物對觸碰的響應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觀察到。近日,著名國際期......

    科研人員揭示高溫下植物種子前身胚珠命運的保護機制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秦跟基教授課題組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rabidopsisTCP4transcriptionfactorinhibitshi......

    植物葉綠體蛋白,治療亨廷頓癥等蛋白質病的新希望

    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Aging期刊發表了題為:InplantaexpressionofhumanpolyQ-expandedhuntingtinfragmentrevealsmecha......

    發現特有植物新種“黃鸝馬鈴苣苔”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與廣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在生物學期刊《生態與進化》上刊發論文,發表了一個目前已知為我國橫斷山區所特有的苦苣苔科植物新種“黃鸝馬鈴苣苔”,為我國的苦苣苔科植物又添加了新成員......

    研究揭開導致植物種間競爭的神秘面紗

    植物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通過根系分泌多種化合物,從而影響鄰近植物生長發育的現象,被稱為植物化感作用。早在2300多年前植物學作為一門學科建立之初,亞里士多德的學生、“植物學之父”提奧弗拉斯特就觀察到化......

    菊科植物為何是進化最為成功的植物?

    菊科植物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超強的環境適應性,常被視為在進化上最為成功的植物,但是其背后的分子遺傳機制尚不明確。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楊效曾團隊和北京大學李磊團隊在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題為“Co......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