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8-07 00:00 原文鏈接: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獲批成立科研項目超過30個

      兩江新區長江上游創新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昨日(8月5日),記者從重慶市兩江新區獲悉,中編辦近日作出批復,同意設立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這意味著重慶研究院正式進入中科院的序列,成為重慶市首個中科院直屬研究機構。

      成立16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簡稱重慶研究院。

      去年3月,中科院和市政府簽訂協議,共建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圍繞重慶及西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重點開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與前沿技術創新、技術集成創新、工程化研發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以提升區域創新發展能力。

      同年11月,國務院三峽辦加入共建,重點支持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在三峽生態環境方面的科研及平臺建設工作。

      去年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在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奠基開工。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籌建,重慶研究院充分利用“千人計劃”、“青年千人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兩江學者計劃”等國家、院、市相關人才政策,先后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內外著名大學、知名院所、一流企業引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形成了云計算、微納制造與系統集成、環境微生物與生態等16個研究中心。

      科研項目超過30個

      據兩江新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一年多時間以來,重慶研究院組織實施了工業機器人、動態人臉識別、垃圾滲濾液等關鍵技術開發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

      按照大開放、大合作、大融合、大發展的理念和堅持開放辦院的戰略,重慶研究院先后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中國四聯集團、中科院軟件所、上海普適導航技術公司等國內外著名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等近20家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共建了機器智能、導航技術與地球觀測工程應用、數字高清視頻應用等工程中心和實驗室。

      與此同時,重慶研究院正在兩江新區水土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集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一體的科研大樓,規劃占地300畝。目前在建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預計將于2013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明年將進行驗收

      此次中編辦的批復,意味著重慶研究院的身份正式獲得了國家的承認,成為重慶市首個中科院直屬研究機構。

      據悉,明年底,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將完成驗收工作,預計將建設8至10個工程化研發、中間試驗示范和科技成果產業化中心,服務200家以上的企業,孵化重大科技成果20項、高技術企業5至10家,累計為社會企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

      借智中科院 兩江新區建設長江上游創新中心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正式獲批,將給兩江新區乃至重慶帶來什么?

      昨日,兩江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兩江新區將充分利用中科院在技術、人才、團隊、平臺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積極打造以技術轉化、企業孵化、產業培育、人才支撐為核心的中科院兩江育成中心。

      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進長江上游創新中心建設,優化兩江新區創新發展政策環境,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入駐,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

      加快創新創業城建設,搭建創新載體,推進設立重慶兩江新區創新成果展示評估與交易中心。力爭吸引更多創新成果和高新技術團隊落戶。并探索設立1億元的創新發展引導基金,放大到10—20億元,探索科技金融服務,助推成果轉化。

      這位負責人說,兩江新區正在打造投資總額高達150億元的兩江新區世紀創新創業城,世紀創新創業城分為在水土高新園的西城和龍興工業園的東城,總規模達15 平方公里。目前,兩江新區匯聚了以中科院、院士服務站、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等頂級創新機構和頂級人才為代表的創新資源,并實現了與新區信息產業、汽車工業等核心主導產業的全面融合,這對重慶建設長江上游創新中心和內陸最大技術創新基地將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根據有關規劃,到2015年,兩江新區科技資源聚集度占全市50%以上;市級以上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骨干企業研發機構總數達到100個。搭建國家區域ZL信息服務中心、國際ZL技術交易平臺和科技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投融資平臺各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均占兩江新區工業總產值和GDP的40%以上。

    相關文章

    山東發布通知常態化征集擬轉化科技成果和技術需求

    關于常態化征集擬轉化科技成果和技術需求的通知各市科技局,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省科技廳指導建設山東科技大市場,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

    未來谷—灣谷創新中心揭牌成立

    5月30日,由上海市楊浦區政府、復旦大學和上海市城投三方共同發起的未來谷—灣谷創新中心正式揭牌。中心將依托復旦大學理工醫等優勢學科,聚焦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綠色低碳等領域,旨在促進科技成果轉......

    長期激勵,助力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從最初的理論到形成樣機,再到成為應用專利可以轉化,正是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才得以實現。”在5月24日舉行的青山科技獎頒獎禮上,獲獎人、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楊鵬直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支持科研,對開展科技......

    北京市在9家單位探索科技成果賦權改革

    科技成果的價值在于運用,從2020年起,本市在包括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內的9家中央在京單位和市屬單位,探索建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機制,調動起他們開展成果轉化的積極性。目前,9家......

    浦東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已超100家

    上海浦東新區科技節5月20日開幕,當天,2024年浦東首批13家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亮相,涵蓋了大健康、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隨著此批領軍企業加入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至此,浦東大企業開放創新中......

    從“技術1”到“產業100”聚合效應讓“硬科技”變現

    科技成果轉化成產品并不容易,為了想辦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為更多的小微企業賦能,2022年11月,浙江杭州提出了建設“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中心”的方案。截至2024年......

    寧波中級技術(知識產權)經紀人新材料行業專場培訓成功舉辦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精神,進一步培育壯大寧波專業型科技服務人才隊伍,4月15日-17日,首次由寧波市科技局聯合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市生......

    寧波技術市場蓬勃發展

    近日,寧波市科技局發布一組數據:2023年,寧波技術交易總額達888億元,同比增長72.1%,連續兩年實現60%以上的高速增長,總量居全國計劃單列市第二位。“以創新舉措推動創新,加快提升創新策源能力、......

    吉林省科技廳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政策系列培訓活動

    為大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認定,今年3月,吉林省科技廳聯合省稅務局開展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政策系列培訓活動,累計舉辦了1場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維護工作要點視頻培訓會、12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相關政策培......

    寧波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7000家增幅連續兩年居浙江省首位

    目前寧波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7000家,達7014家。去年寧波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幅達31.2%,增幅連續兩年居浙江省首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快速增長,是寧波堅持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