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5-28 15:12 原文鏈接: 腸道菌群檢查糞便直接涂片染色

    一、糞便直接涂片的優缺點:
    1、優點:①設備簡單②操作簡單③時間短④形象直觀,直接了解糞便菌群的“像”,熟練者對診斷菌群失調有較高的準確性。
    2、缺點:①檢驗者必須有一定的經驗,否則易判斷錯誤②主要是定性檢查,確定分度較困難。
    二、操作技術:
    1、涂片  將新鮮大便直接涂抹在潔凈的玻片上,糞便不可稀釋以防細菌變形。標本務求新鮮,涂片厚薄適宜。
    2、外觀  肉眼檢查外觀顏色、形狀(若含有膜狀物的大便應補做艱難梭菌培養)。
    3、鏡檢  染色技術是診斷準確成功的關鍵,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要對比鮮明。鏡檢時應將涂片視野全面觀覽,切不可看幾個視野就計數或報告。
    三、檢查方法:
    1、細菌總數:觀察菌群涂片首先要總覽細菌總數。了解涂片上細菌的數量是增多還是減少,有無優勢菌或真菌。細菌總數過多的情況較少見或不易引起重視。菌群失調時細菌總數多在正常、減少或消失。
    細菌總數評定標準
    每油鏡視野細菌數評價
    <10顯著減少
    11—100明顯減少
    101—500略微減少
    501—5000正常
    >5000增多
    2、觀察革蘭氏陽性、陰性桿菌及球菌的比率改變
    革蘭氏陽性桿菌:革蘭氏陰性桿菌:革蘭氏陽性球菌:革蘭氏陰性球菌(包括球菌/桿菌)比率反映了糞便菌群的質素,它一般不受糞便稀釋或濃縮的影響,所以較細菌總數有更大的意義,更能反映菌群的本質和預后。
    選定有代表性視野中的部分區域作細菌分類計數,需要數100—200個細菌以求得比例。不同年齡的人的比例都不一樣,一般桿菌與球菌比例約為75:25。
    各年齡組細菌比率平均值的正常參考值(%)
    年齡   革蘭氏陽性桿菌  革蘭氏陰性桿菌   革蘭氏陽性球菌   革蘭氏陰性球菌
    1d:     30.7—61.5     38.5—6.9           0—2.2          0—0.01
    2d:     60.0—71.6     34.8—36.9         3.0—3.5         0—0.01
    3d:     66.9—82.7     16.0—31.4         1.3—1.6         0—0.05
    4d:     79.2—86.2     12.4—19.2         1.4—1.7         0—0.1
    5d:     85.5—87.51    1.0—12.8          1.4—1.7         0.08—0.4
    6d—7d:  75.4—90.1    7.2—20.8          1.3—2.9         0.1—0.6
    8d—15d: 72.4—93.3    5.3—18.9          0.8—1.9         0.1—0.8
    1個月:   76.1—95.2    3.3—21.8          0.9—2.6         0.2—1.1
    3個月:   80.7—95.9    3.2—17.0          0.9—2.8         0.3—1.5
    半年:    82.1—96.4    2.3—15.8          0.5—2.6         0.2—1.1
    1歲:     78.4—94.5    3.5—16.6          1.5—2.6         0.3—1.7
    2歲:     68.3—90.6    7.5—26.6          1.8—12.2        0.2—2.1
    5歲:     51.7—86.3    10.6—37.7         2.0—13.2        1.1—5.4
    10歲:    56.7—88.5    7.6—30.7           2.5—12.2       2.0—6.7
    18—25歲: 54.3—78.3   12.2—35.2          2.3—10.5       2.4—9.0
    26—40歲: 54.3—78.6   12.2—35.2         2.2—12.5        2.4—9.0
    41—55歲: 39.4—59.3   37.3—49.6         2.4—5.9         3.4—6.7

    相關文章

    首次發現腸道菌群毒力系統促進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

    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尹凱教授團隊首次揭示了大腸桿菌Ⅲ型分泌系統(T3SS)在2型糖尿病(T2DM)相關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重要作用。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尖端科......

    首次發現腸道菌群毒力系統促進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

    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尹凱教授團隊首次揭示了大腸桿菌Ⅲ型分泌系統(T3SS)在2型糖尿病(T2DM)相關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重要作用。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尖端科......

    蜜蜂為什么不得糖尿病?他們6年研究給出亮眼回答

    蜜蜂為什么不得糖尿病?周欣很享受觀察人們聽到這個問題時的表情——“就像《瘋狂動物城》里的樹懶‘閃電’那樣,他們的眼睛先亮起來,然后一個大大的笑容在臉上逐漸綻放開。”作為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昆蟲學系......

    腸道菌群里的核心成員被找到有望為精準醫學帶來顛覆性變革

    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羅格斯大學微生物組與人體健康聯合實驗室牽頭的研究團隊,首次找到了腸道菌群里面的核心成員。該研究成果10月7日晚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構建“蹺蹺板”模型該研究負責人、微生物組與人體健......

    腸道菌群里的核心成員被找到有望為精準醫學帶來顛覆性變革

    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羅格斯大學微生物組與人體健康聯合實驗室牽頭的研究團隊,首次找到了腸道菌群里面的核心成員。該研究成果10月7日晚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構建“蹺蹺板”模型該研究負責人、微生物組與人體健......

    研究揭示高脂飲食條件下腸道菌群調控乳腺癌和黑色素瘤進展的新機制

    全球包括中國人群的高脂肪攝入量和肥胖率正快速上升。目前,高脂飲?(HFD)和肥胖已被認為是一些惡性腫瘤的高危因素。高脂飲食可通過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導致癌癥惡性發展。然而,與HFD相關腸道菌群在癌癥進展中......

    Nature重磅發現:腸道菌群通過對環境致癌物的代謝,促進癌癥的發生發展

    眾所周知,人體腸道內棲居著大量的共生微生物,這些腸道微生物數量高達100萬億,是人體細胞數量的10倍,重量可達2kg,至少有1000種不同種類。腸道微生物參與調控人體的消化、免疫、代謝和神經回路,以及......

    瑞金醫院揭示腸菌與人體健康年齡有關

    6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教授王衛慶、畢宇芳團隊與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智惠醫學研究院合作,首次提出“腸道菌齡”的概念,認為......

    新研究或揭示腸道菌群紊亂致病奧秘

    4月17日,海南大學生命健康學院劉柱教授團隊發現,維氏氣單胞菌C4(A.veroniiC4)可通過細菌Ⅵ型分泌系統(T6SS)重塑宿主腸道菌群并致其紊亂,進而導致宿主患病。該發現揭示了細菌T6SS致病......

    長壽之人有什么特征?研究近300位百歲老人發現……

    據健康時報消息,許多人渴望探尋長壽的秘訣或共性,一項刊發在《自然》子刊的研究就發現,百歲老人的腸道菌群結構竟與年輕人“相似”。百歲老人腸道有這個特點俗話說“人老腸先衰”,隨著年紀增大,人的消化吸收會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