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前白蛋白在各型乙型肝炎檢測中的臨床意義:目的:探討血清前白蛋白在各型乙型肝炎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采用免疫透色比濁法,對186例各型乙肝患者于入院時同時檢測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等肝功能指標,進行分組比較。結果:血清前白蛋白與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的變化有一致性,隨著病情的嚴重程度而降低,尤其以肝硬化患者明顯,且從ChildPuch A級→C級,呈進行性下降。結論:血清前白蛋白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項良好指標,并可為肝硬化的分級診斷提供參考。
作者:黃祝青,蔣雪花,劉風華,曹廣亞,韓麗紅
【關鍵詞】 ,乙型肝炎
[摘 要] 目的:探討血清前白蛋白在各型乙型肝炎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采用免疫透色比濁法,對186例各型乙肝患者于入院時同時檢測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等肝功能指標,進行分組比較。結果:血清前白蛋白與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的變化有一致性,隨著病情的嚴重程度而降低,尤其以肝硬化患者明顯,且從ChildPuch A級→C級,呈進行性下降。結論:血清前白蛋白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項良好指標,并可為肝硬化的分級診斷提供參考。
[關鍵詞] 乙型肝炎;前白蛋白;臨床意義
目前檢測肝臟功能的指標很多,但都很難準確客觀地反映肝臟的功能狀況。本文通過檢測186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水平,并與其他常用肝功能指標進行比較,以探討其在肝病病情診斷及療效評價中的應用價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選擇
乙型肝炎186例,均為我科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54 例,女性32例,平均年齡39.2歲。其中急性乙型肝炎16例,慢性乙型肝炎輕度26例,中度38例,重度32例,亞急性重癥肝炎8例,慢性重癥肝炎24例,肝炎肝硬化42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第六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診斷標準[1]。正常對照組20例,均為健康獻血員,平均年齡36.1歲。
1.2 檢測方法
各型乙肝患者于入院次日同時空腹檢測血清前白蛋白(PA)、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血清白蛋白(A)、凝血酶原時間(PT)等肝功能指標,PA測定采用免疫透色比濁法,由日立7060全自動生化儀檢測。
1.3 統計學處理
PA測定結果以±s表示,采用t檢驗。異常率比較采用u檢驗。
2 結果
2.1 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A水平
186例患者血清PA水平較對照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除慢性肝炎輕度組外,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尤以肝硬化組明顯。見表1。表1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A水平(±s)(略)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
2.2 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A與血清ALT、血清PA及PT的比較分析 血清PA的降低與ALT升高、A降低、PT延長變化有一致性。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患者中PA的異常率顯著高于PT異常率,但卻低于ALT的異常率。而在各型肝炎患者中PA異常率高于A異常率,www.med126.com差異均有顯著性。在重癥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PA幾乎全部均降低。見表2。表2 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A與ALT、A、PT的異常率比較分析(略)注:*與同組的PA比較P<0.05;△與同組的PA比較P<0.01
2.3 血清PA在肝硬化患者ChildPuch不同分級中的水平
42例肝硬化患者從ChildPuch A級→C級,血清PA水平逐漸遞減,各級別間的測值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見表3。表3 血清PA在肝硬化患者ChildPuch不同分級中的水平(略)注:*與肝硬化A組比P<0.01;△與肝硬化B組比P<0.01
3 討論
PA是一種主要由肝臟合成的血漿蛋白,在體內半衰期短只有1.9 d,較A半衰期(17 d~21 d)短,在肝細胞壞死輕者,隨病情改善而恢復正常,而在重者則一直處于低值。本文對各型乙型肝炎檢測結果分析顯示,乙型肝炎病人血清PA水平比正常人下降明顯,其變化趨勢與血清A、凝血酶原時間基本一致,但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患者中靈敏度不及血清ALT。有研究表明[2],血清PA隨病理分級的增加而下降,并呈負相關,其靈敏度高于A,與本文結果相符,說明PA在反映肝臟合成功能損害方面比A更敏感,能更好地反映肝臟功能的減退程度及治療效果,與PT聯合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較佳。對于肝炎肝硬化病人ChildPuch分級中各組血清PA明顯降低,且A級B級C級三組間PA下降差異均有顯著性,提示血清PA可為肝硬化的分級診斷提供參考依據,當血清PA<100 mg/L時應考慮肝硬化可能。
參考文獻:
[1]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試行)[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2]任衛英,張順財,胡德昌.血清甲胎蛋白、前白蛋白及總膽汁酸測定對慢性肝炎的診斷價值[J].肝臟,2001,6(3):198199.
微小、危險且易于傳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如今在全球引起了2.96億人的慢性感染,每年會造成大約100萬人死亡,這種隱匿的病毒會入侵肝臟,并且在病程早期大多無癥狀,直至感染者發展到肝硬化或癌癥。大多......
最近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張沖就會發一個朋友圈,配文為“這一秒鐘科學不重要”。配圖則為一篇新上線論文截圖,她和丈夫薛瑞棟的名字赫然在列。今年情人節,這個系列的朋友圈再次“更新”。此次的配圖為一篇Natu......
今天(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國的主題是“堅持早預防,加強檢測發現、規范抗病毒治療”。我國曾是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國家,病毒性肝炎也是我國法定報告的乙類傳染病。國家疾控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經過多年......
近期,JournalofHepat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胡榮貴課題組的最新合作成果——Translatomicprofilingre......
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鵬遠課題組和研究員王凡課題組合作,在CancerResearch上,發表題為HepatitisB-inducedIL-8PromotesHepatocellula......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健康問題之一,目前,全球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人數較多。HBV屬嗜肝DNA病毒科,在人體肝臟細胞核內可形成cccDNA、整合入......
乙型肝炎病毒(humanhepatitisBvirus,HBV)是引起人類乙型肝炎的病原體,能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多種臨床疾病,是我國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雖然目前有HBV疫苗,但對慢性HBV......
肝細胞癌(HCC)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手術(肝切除或消融術)后,仍有一定的幾率復發。據報道,即使是BCLC0-1期HCC患者,其術后5年復發率也達50%-85%。臺灣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未經干預的對照組相比......
據統計,中國的肝臟病患者約有4億人,占全球肝臟病人的40%。這其中約有1.2億人攜帶乙肝病毒。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成為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雖然我國科學家成功建立起乙肝病毒感染模型,但距......
Arrowhead是一家臨床階段的RNAi治療公司,近日,該公司宣布,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中正在進行的I/II期臨床研究(AROHBV1001)中,一個新的三重組合隊列(cohort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