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發育性疾病,目前中國自閉癥患者已超1000萬,且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自閉癥的發生機制目前仍不清楚。針對自閉癥的新藥研發和高度模擬人類自閉癥癥狀的實驗動物模型成為自閉癥研究領域的瓶頸。
DOI: 10.1038/s41586-019-1278-0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周暉暉、中山大學項鵬、華南農業大學楊世華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Robert Desimone馮國平教授團隊聯合在國際頂尖雜志Nature上發表論文,在自閉癥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研制上取得新突破。
研究人員借助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在獼猴上成功改造了與自閉癥高度相關的SHANK3基因。該基因的缺失或突變會導致大腦神經元發育不成熟、神經連接減少,個體表現出社交回避、刻板行為等自閉癥癥狀。
自閉癥與基因變異
科學家已經發現了數百種與自閉癥相關的遺傳變異,其中許多變異只能帶來很小的風險。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專注于一個具有高度關聯性的基因——Shank3。
Shank3編碼的蛋白質存在于連接腦細胞的突觸中,Shank3的作用就在于讓腦細胞互通有無。馮國平教授和他的同事之前研究過Shank3基因突變的老鼠,發現這些老鼠表現出一些與自閉癥相關的特征,包括回避社交和強迫性重復行為。
除了與自閉癥有關,Shank3的突變或缺失還可能導致一種相關的罕見疾病,其最常見的特征包括智力障礙、言語和睡眠受損以及重復行為。
馮國平教授表示:“盡管小鼠研究可以提供大量關于疾病分子基礎的信息,但用它們來研究神經發育障礙也有缺點。特別是,老鼠缺乏高度發達的前額皮質,而前額皮質是許多靈長類動物獨特特征的所在地,比如決策、保持注意力集中和解讀社交提示等,而這些往往會受到大腦紊亂的影響。”
為何選擇獼猴?
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研究所所長Robert Desimone說:“我們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案來治療自閉癥譜系障礙,但是前在小鼠身上開發的治療方法并不令人滿意。盡管老鼠的研究也很重要,但我們相信,靈長類動物遺傳模型將幫助我們開發更好的藥物,甚至可以將基因治療應用于一些嚴重的自閉癥。”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院士曾經也表示,之所以選擇靈長類(獼猴)作為腦科學的動物模型主要是基于兩點。第一點就是靈長類的高等認知能力是老鼠所不具備的。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獼猴的生活節律與人十分相似,如果敲除獼猴節律的基因,便能發現它有很多癥狀可以反映到人的節律異常的癥狀,比如睡眠不正常、有焦慮、有抑郁,甚至有精神分裂的一些癥狀。
CRISPR助力找到自閉癥獼猴模型
研究人員將CRISPR組分注射入受精的獼猴卵中,并通過代孕猴成功產生了攜帶shank3突變的獼猴。
經過分析發現,突變獼猴表現出與自閉癥患者相似的行為特征,如睡眠紊亂、重復性刻板行為增加以及社會交互減少。在社會性刺激時,突變猴呈現異常的眼睛運動模式以及長潛伏期的瞳孔反應,這些表現與自閉癥患者高度一致。
MRI掃描進一步發現突變猴大腦結構和功能均存在與人類自閉癥譜系障礙相似的模式。結構上表現為灰質體積的降低,功能上表現為腦區間(如后扣帶回與內側前額葉之間)長程連接減少,局部連接增強。
該項研究證明了新型轉基因自閉癥靈長類動物模型的成功建立,為更加深入地理解自閉癥的神經生物學機制并開發更具轉化價值的治療手段提供了更好的研究基礎。
根據一項體外概念驗證研究,基因編輯技術可能最終允許在細胞水平上治療三體病。唐氏綜合癥是由第21條染色體的第三個拷貝引起的。這種情況發生在大約700個活產嬰兒中,在發育的早期階段相對容易診斷。然而,目前......
自從基因編輯策略CRISPR出現以來,它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限制:經典的CRISPR系統太笨重了,無法進入人體的許多組織并進行切片和切割。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Doudna因幫助開發C......
根據一項體外概念驗證研究,基因編輯技術可能最終允許在細胞水平上治療三體病。唐氏綜合癥是由第21條染色體的第三個拷貝引起的。這種情況發生在大約700個活產嬰兒中,在發育的早期階段相對容易診斷。然而,目前......
自從基因編輯策略CRISPR出現以來,它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限制:經典的CRISPR系統太笨重了,無法進入人體的許多組織并進行切片和切割。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Doudna因幫助開發C......
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研究員閆森/教授李曉江團隊首次將CRISPR/CasRx系統應用于亨廷頓舞蹈癥大動物模型的治療,并成功在多種疾病模型中驗證了其有效性。CRISPR/CasRx系統的成功......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工程與應用學院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基因編輯平臺——“最小通用遺傳擾動技術(mvGPT)”。這一平臺集成了基因精確編輯、基因表達激活與抑制等多重功能,為研究DNA功能原理、治療遺傳性......
南非更新了國家健康研究倫理指南,其中增加了關于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的新章節。研究人員對此表示擔憂。受精后5至9天、處于囊胚階段的人類胚胎圖。圖片來源:JuanGaertner/SciencePhoto......
近日,生物工程學院智能生物制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因編輯與合成生物工程課題組劉嶸明教授受邀在生物工程領域國際權威Top期刊《生物技術發展趨勢》(TrendsinBiotechnology)發表題為“在工......
生物法合成NMN有新突破。據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所消息,該所通過開發從頭合成途徑提高煙酰胺單核苷酸(NMN)產量,實現超過100倍的NMN產量提升。報道稱,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通過系統工程化改造大......
圖二甲雙胍逆轉靈長類多維衰老時鐘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921006、92168201、92149301)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員與曲靜研究員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