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9-12 14:43 原文鏈接: RNaseA/Tl保護和RNaseH聚焦法實驗

    • RNase保護法

    • RNase H 聚焦法

               

    實驗方法原理 RNA與互補的 [ 32P ] 標記的探針在溶液中復件后形成的 RNA-RNA 雜合分子對單鏈專一的 RNase 具有抗性。此法可以對 RNA 分子末端進行定位或對含內含子的交界定位。與 Northern blot 相比,它是一種十分有效而且靈敏度很高的并可用于測定 mRNA 豐度的方法。雜交過程中加入過量的探針能使所有互補序列形成標記的雜合分子。未雜交探引和已雜交探針的單鏈部分則被消化而清除。“被保護的”探針通過變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膠來檢測并定量。最初是用 DNA 單鏈作為探針,但是單鏈 DNA 的制備耗時多。又因為標記 RNA非常容易,所以根據 RNA-RNA 雜交進行測定十分有利。
    實驗材料

    胰RNase RNase T1 蛋白酶K

    試劑、試劑盒

    雜交混合液 RNase消化緩沖液

    儀器、耗材

    水浴 垂直電泳裝置 暗片盒 X射線片 探針

    實驗步驟

    一、材料與設備

    1. 水浴。

    2. 垂直電泳裝置。

    3. 暗片盒。

    4. X 射線片。

    5. [ 32P ] 標記的探針:將探針溶于水中,濃度為 1~2 ng/μl。

    6. 雜交混合液:80% 去離子甲酰胺,0.4 mol/L NaCl,40 mmol/L NaPIPESC(pH 6.8 ), 1 mmol/L EDTA。

    7. RNase 消化緩沖液:300 mmol/L NaCl,10 mmol/L Tris-HCl ( pH 7.4 ),4 mmol/L EDTA。

    8. 胰 RNase:將酶溶于含 10 mmol/L NaCl 的 TE 溶液中,濃度為 10 mg/ml,煮沸 15 min,緩慢冷卻到室溫。溶液分裝小份于 -20℃ 儲存。

    9. RNase T1:溶于 TE 中,濃度為 1 mg/ml,調 pH 至 7.0,溶液分裝小份于 -20°C 儲存。

    10. 蛋白酶K:將酶溶于水,濃度為 20 mg/ml,分裝小份于 -20℃ 儲存。

    二、操作方法

    1. 對每份樣品,加 1 μl 探針于 29 μl 雜交混合液中。探針重溶于水,為最終體積的 3%,探針的實際數最并不嚴格,因為探針對特定的目標片段而言是過量的。

    2. 將凍干或乙醇沉淀的 10 μg RNA 樣品重懸于 30 μl 完全的雜交液(含探針)。90℃ 加熱 2 min,然后于 45°C 保溫過夜。

    3. 將樣品置冰上冷卻,加 300 μl RNase 消化緩沖液。可用胰 RNase 或 RNase T1 或 兩酶共同于 25℃ 消化 1 h。用胰 RNase 切割尿嘧啶或胞嘧啶后面的殘基,RNaseT1 切割鳥嘌呤后面的殘基。

    4. 加 20 μl 10% SDS,用 0.5 μl ( 10 μg )蛋白酶 K 于 37℃ 消化 10~20 min,除去 RNase,用酚:氯仿抽提兩次。加 10 μg 載體 tRNA 后,用乙醇沉淀 RNA。

    5. 重懸 RNA 于樣品緩沖液中,90℃ 加熱 2 min 使雜種分子變性。在適當濃度的聚丙烯酰胺-尿素測序膠上電泳,用 20% 乙醇將膠固定,用 10% 乙酸除去尿素后作放射自顯影。

                展開


    相關文章

    中國科大:揭示跨膜蛋白SIDT1調控人類核酸攝取的分子機制

    RNA干擾是指由雙鏈RNA誘導的基因沉默現象,在細胞發育和抗病毒免疫等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并被用作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治療的遺傳工具。RNA干擾現象可在秀麗隱桿線蟲全身及其后代中傳播,被稱為系統性......

    研究發現“無中生有”的新基因起源機制

    生物體的復雜性是由它們的基因編碼的,但這些基因從何而來?據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報道,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人員解決了圍繞小分子RNA基因(microRNA)起源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并描述了一種創......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發現古菌C/DRNA識別底物新規則

    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課題組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ScienceChinaLifeScience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Complicatedtargetrecogn......

    新發現!細菌RNA代謝調控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張承才團隊關于細菌中RNA代謝調控機制的研究取得了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藍藻中RNaseE受一個保守蛋白調控》(Aconservedproteininhibitorbri......

    化學學院鄒鵬課題組利用光催化鄰近標記技術揭示應激顆粒轉錄組動態變化

    應激顆粒是在脅迫條件下形成的動態結構,通常認為其中包含翻譯被抑制的RNA以及翻譯元件,并可在刺激消失后解聚,是細胞內典型的無膜細胞器。在應激顆粒組裝的不同階段,大量RNA分子會被招募至應激顆粒中,對維......

    第357期雙清論壇“RNA與重大疾病診療”在杭州召開

    2023年11月21日-22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第357期雙清論壇“RNA與重大疾病診療”在杭州召開。本次論壇由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生命科學部、化學科學部和計劃與......

    中國科學院全國重點實驗室,落戶“大零號灣”

    11月24日下午,閔行區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在閔行區大零號灣科創大廈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此次合作的核心內容是,核糖核酸功能與應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籌)將落戶在......

    遺傳發育所玉米籽粒發育機制研究獲進展

    RNA編輯廣泛存在于植物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RNA編輯作為一種RNA轉錄后加工機制,對于調控基因表達具有重要意義。RNAC-U的編輯是胞嘧啶(C)經過脫氨轉變為尿嘧啶(U)的過程。在此過程中,PPR(......

    綜述:化學干預靶向致癌m6A修飾蛋白

    RNA表觀遺傳學為基因表達調控提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以RNAm6A甲基化修飾為代表開辟了RNA表觀遺傳的研究新方向。首個m6A去甲基化酶FTO的發現證實了m6A修飾的動態可逆性,成為推動m6A領域發展......

    “監聽”細胞對話新技術能快速微創診斷癌癥

    美國圣母大學發明的突破性設備采用了一種創新的方法來“監聽”細胞的對話。未來,這項技術將幫助改善癌癥和其他疾病的診斷。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納米》雜志上。科學家早就知道,RNA在細胞內扮演信使的角色,翻......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