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標記技術是生物分子成像的關鍵。在科學歷史上,人們利用熒光蛋白“點亮”細胞內蛋白質, 實現了生命動態過程中蛋白質分子的可視化。熒光蛋白技術是當代生物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在短短十余年內,其研究即被授予諾貝爾獎。RNA同樣具有獨特的結構、種類繁多的生物學功能以及復雜的時間空間分布。
與蛋白質相比,RNA種類更多,大部分種類結構功能尚未鑒定,被稱為基因組中的“暗物質”。不同種類的RNA及其修飾形式的鑒定、功能與調控研究現已經成為了國際前沿。RNA研究也迫切需要一種類似于熒光蛋白這樣的顛覆性標記技術,這是深入研究RNA功能機制極為有用的工具。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雜志以“Visualizing RNA dynamics in live cells with bright and stable fluorescent RNAs”為題,在線報道了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交叉學科研究中心楊弋課題組與朱麟勇課題組為主組成的聯合攻關團隊在熒光RNA及活細胞RNA成像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自然界尚未發現天然存在的熒光RNA。科學家們一直試圖發展人工合成的熒光RNA,用于細胞內低豐度RNA的示蹤。但迄今為止,RNA研究領域還沒有出現類似于熒光蛋白這樣簡單有效的活細胞熒光標記工具。針對這一亟需解決的技術挑戰,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楊弋教授與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朱麟勇教授等組成了交叉學科聯合攻關團隊,歷經七年緊密合作,最終在熒光RNA研發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基于合成生物學及化學生物學原理,他們成功構建了系列高性能熒光RNA,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動物細胞內不同種類RNA的標記與無背景成像。
研究團隊發展了全新的分子設計理念及分子共同定向進化的方法新思路,首次獲得了系列高亮、穩定、低背景的熒光RNA。這些熒光RNA是僅含40余個核苷酸的RNA分子片段,可以特異結合不發光的創新染料分子,進而產生強烈熒光。其與辣椒類似,它們具有藍綠色、黃色、橙、紅等不同顏色,與五顏六色的辣椒相似,因此被命名為Pepper。通過基因編輯等手段,Pepper可以插入到不同的天然非編碼RNA與編碼RNA分子序列中,進而在活細胞內對各種RNA進行熒光標記和實時成像,而不影響它們的轉錄、定位、翻譯、降解等正常代謝。由于Pepper與染料分子的結合是非共價的,因此可以通過加入不同染料的方法,隨意改變細胞內熒光RNA的顏色,這種靈活性對于熒光標記穩定細胞株和轉基因動物的構建十分有利。
受益于Pepper的高亮度和強穩定性,研究團隊首次實現了活細胞RNA的超分辨成像。研究團隊還利用Pepper對單細胞中mRNA的翻譯過程進行定量研究,結果顯示癌細胞中mRNA量與其編碼蛋白質量之間存在較低相關性,這表明癌細胞的翻譯調控顯著失調,這為癌癥的診療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
與現有技術相比,這項研究研發的熒光RNA在親和力、穩定性、信噪比、活細胞熒光亮度等方面提升了一到三個數量級,體現了熒光RNA從概念到實用的突破,為活細胞中RNA的功能研究提供極具價值的工具。此外,這些熒光RNA與適配體技術相結合,原則上可以針對任意信號分子、代謝物、蛋白質等靶標發展從藍色到紅外的高響應度熒光探針,其性能將有望大幅超過現有基于熒光蛋白的遺傳編碼熒光探針,為活細胞與活體生物傳感、即時診斷甚至實時診斷技術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華東理工大學陳顯軍副研究員、張大生博士與蘇倪博士,通訊作者為朱麟勇和楊弋。該研究得到了華東理工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杜文莉教授與生物工程學院張立新教授,以及哈佛大學醫學院的Loscalzo教授的協助。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項目、“111”計劃、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教育部基本科研業務費、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經費資助。
9月4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在《先進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以往對植物中m6A功能分析研究,多數......
拓撲異構酶I(TOP1,TopoisomeraseI)是一種能促使DNA放松并預防和消除轉錄過程中扭轉應力(torsionalstress)的重要酶類,然而,調節TOP1酶類活性背后的機制,目前研究人......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領導的團隊創建了一個基于AI的工具RENAISSANCE,其可結合各種類型的細胞數據,準確描述細胞代謝狀態,從而幫助人們更精準地理解細胞功能。RENAISSANCE是計算生物學的一......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領導的團隊創建了一個基于AI的工具RENAISSANCE,其可結合各種類型的細胞數據,準確描述細胞代謝狀態,從而幫助人們更精準地理解細胞功能。RENAISSANCE是計算生物學的一......
科技日報北京9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領導的團隊創建了一個基于AI的工具RENAISSANCE,其可結合各種類型的細胞數據,準確描述細胞代謝狀態,從而幫助人們更精準地理解......
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鄭科教授和郭雪江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林明焰副教授及中南大學譚躍球教授等團隊合作,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題為:TheLandscape......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晁彥杰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RNAinteractomeofhypervirulentKlebsiellap......
祖細胞耗竭CD8+T細胞(Tpex細胞)由于其自我更新和快速增殖的獨特能力,如今已經成為了腫瘤免疫療法中的關鍵組分,而且這些細胞在擴張和分化成為功能性耗竭CD8+T細胞已經展現出了巨大希望,也能顯著增......
人體是怎么控制血糖平衡的?包括德國德累斯頓理工大學德累斯頓再生治療中心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向破解該謎團又邁出了一步。他們在胰腺中找到了一組特殊的“第一反應”細胞,這些細胞對于觸發血糖反應至關重要。相關論......
餐擼串侃出篇《細胞》 松弛感是一個網絡熱詞,那么科研人的松弛感是怎樣的?一群由不同單位年輕PI(課題組長)等組成的科研有緣人找到了答案。他們分別是西湖大學研究員解明岐、浙江大學研究員邵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