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九點,中國工程院院士瞿金平受聘華中科技大學雙聘院士儀式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一號樓外賓接待室舉行。副校長解孝林參加了受聘儀式。
儀式上,化學與化工學院黨委書記李濤首先介紹了參加儀式的領導和嘉賓。隨后,解孝林代表學校向瞿金平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
他指出,在新形勢下,華中科技大學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校的“雙力倍增計劃”亦對化學與化工學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解孝林表示,瞿金平院士的加盟為學校、學院的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為華中科技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的深度合作,共同發展提供了契機。瞿金平院士深耕高分子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人才培養經驗,相信瞿金平院士能夠幫助學院邁上新臺階,實現多方共贏,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人事處處長周莉萍簡要介紹了瞿金平院士的學術經歷、研究領域及成就,并對于院士的加盟表達了感謝。隨后,解孝林為瞿金平院士頒發聘書并合影留念。
瞿金平院士發表講話,他首先感謝華中科技大學的誠摯邀請,對學校的快速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瞿金平院士希望能在學校化學與化工學院建立起新的優勢,為此邀請了自己在社會各界的朋友前來共商共議,為建立平臺,加強合作,實現多贏打下基礎。他表示,今后愿與全院師生一道努力,不負華中科技大學師生的期待,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做出貢獻,為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凝心聚力,共創未來。
授聘儀式結束后,瞿金平院士為學院師生帶來了主題為“高分子先進制造與再制造技術進展”的學術報告。瞿金平院士從塑料加工產業升級、塑化輸運原理突破、產品制造技術集成三方面展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高分子產品智能化制造是如何實現高分子產品低耗、高效、高質量的綠色制造,從而促進我國新能源、國防軍工、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領域的技術進步,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瞿金平
人物簡介
瞿金平,1957年6月4日出生于湖北黃梅縣,輕工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聚合物新型成型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 。
主要經歷
1977年,瞿金平作為恢復高考第一屆考生,考入華南工學院(1988年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
1981年12月,本科畢業,獲得塑料機械學士學位;
1982年1月,進入華南工學院化工機械系任教(至1990年12月);
1984年9月,在華南工學院就讀輕工機械碩士研究生;
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7年6月,取得華南工學院碩士學位;
1994年9月,進入四川大學,攻讀材料學(高分子材料)博士學位;
1995年,入選國家教委跨世紀人才計劃;9月,擔任華南理工大學工業裝備與控制工程系主任(至1998年12月);
1996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1997年,入選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計劃(國家級培養對象);
1998年12月,擔任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兩屆,至2007年12月)。同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首批特聘教授 。同年聚合物新型成型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瞿金平擔任中心主任;
1999年6月,獲四川大學材料學博士學位;
2000年1月,擔任國家“十五”“863”計劃高性能結構材料主題專家(至2005年12月);
2007年12月,瞿金平主動要求卸任學校副校長職務,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工作中 ;
2011年11月,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于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輕工裝備);
2015年,瞿金平主持完成的成果“基于拉伸流變的高分子材料綠色加工成型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2017年,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2018年9月,當選廣東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
8月30日,教育部黨組在華南理工大學宣布了有關任免決定,唐洪武同志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張立群同志不再擔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人事司司長何光彩出席會議并......
人人都在爭相成為耀眼的主角,他卻絲毫不失落于這樣的評價,相反,他認為“配角人生”是對他的真實寫照。盡管殊勛茂績加身,他卻為人謙和,淡泊名利,常常教導學生,要搞好解剖學就要耐得住性子,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著......
近日,中南大學官網“現任領導”欄目更新信息顯示,中國工程院院士柴立元已經擔任中南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主管發展規劃、“雙一流”建設、資產與實驗室、校友事務、基金會工作。公開資料顯示,柴立元,男,1......
人物小傳汪景琇,1944年生,遼寧撫順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太陽物理學家。自上世紀80年代起從事太陽活動和太陽磁場研究。基于我國太陽磁場望遠鏡向量磁場觀測,最早對太陽活動區磁場復雜性和非勢性給出定量描述......
2005年,潘建偉與周光召(右)在“求是杰出科學家獎”頒獎典禮上。潘建偉供圖周光召先生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名譽校長,是科學界德高望重的老領導,但在我心中,光召先生更......
2024年8月17日,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原主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周光召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導語|Introduction 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人類需求的不斷提高,導致環境污染逐步加劇。盡管全球正在努力消除現存的污染物,但新污染物的不斷引入仍然對人類和地球構成重大威脅。因此,......
近日,“中樞神經重建國際大科學計劃”(以下簡稱中樞神經重建計劃)申報啟動會在廣州市召開。據了解,中樞神經重建計劃由暨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目前,在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國輝的組織......
8月12日,“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公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志、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戰斗英雄黃宗德入選。王永志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之一,主持我國多型號導彈研制、火箭研發和參......
1955年8月23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大標題格外醒目:黃葆同因申請回國曾遭美國當局無理拘禁。自此,黃葆同的名字和他沖破險阻、艱難歸國的歷程開始為國人所知。1947年,黃葆同赴美留學。他先在得克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