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弋教授等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了封面學術論文,題為“Visualizing RNA dynamics in live cells with bright and stable fluorescent RNAs”。該論文報道他們利用系列高性能熒光RNA,實現不同種類RNA在動物細胞內活體的熒光標記與無背景成像。
迄今為止,在自然界尚未發現天然存在的熒光RNA。目前人工合成的少數幾種熒光RNA熒光強度弱,性能不穩定,難以實用。針對這一亟需解決的技術挑戰,楊弋教授等組建了化學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聯合攻關團隊,利用全新的分子設計及分子共同定向進化技術,首次獲得了系列高亮、穩定、低背景的熒光RNA。這些熒光RNA分子結構緊湊,特異結合創新染料分子后產生強烈熒光,可呈現藍、綠、黃、橙、紅等不同顏色,與五顏六色的辣椒相似,因此被命名為Pepper。它們可插入到不同RNA分子序列中,在活細胞內對這些分子進行熒光標記和實時、超分辨成像時,不影響它們的轉錄、定位、翻譯、降解等正常活動。由于熒光RNA標記可逆,因此它們在細胞內的顏色可按需要而改變,這種靈 活性對于熒光標記穩定細胞株和轉基因動物的構建十分有利。
與現有技術相比,我國發明的熒光RNA在親和力、穩定性、信噪比、活細胞熒光亮度等方面提升了1到3個數量級,實現了熒光RNA的實用性突破,為活細胞中RNA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除了作為RNA標記工具外,它們還有望在活細胞代謝物檢測、核酸即時監測、單分子多重檢測等技術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為生命科學研究與醫學即時診斷甚至實時診斷技術的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手段。
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交叉學科研究中心教授楊弋、朱麟勇,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任艾明課題組聯合,在熒光RNA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為進一步理解和探索熒......
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交叉學科研究中心教授楊弋、朱麟勇,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任艾明課題組聯合,在熒光RNA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為進一步理解和探索熒......
RNA(核糖核酸)研究長期處于DNA(脫氧核糖核酸)研究的“陰影”之下。如今,科學家強烈要求大力推動RNA研究。RNA具有許多不同的形狀和功能。圖片來源:DARRYLLEJA據《科學》報道,5月30日......
科技日報合肥5月10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10日從安徽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化工學院朱滿洲/康熙團隊在金屬團簇熒光調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化學領域國際期刊《德國應用化......
以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乙型腦炎病毒為代表的黃病毒(Flavivirus)由蚊蟲攜帶并傳播,每年導致數億人感染、數十萬人死亡,引起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 蚊媒黃病毒的基因組均為單鏈正向RNA,其......
三維交聯的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構成的熒光水凝膠材料,在發光傳感和檢測等方面具有優勢。近年來,科研人員開發出不含傳統大π共軛結構的發光系統。基于簇集誘導發光效應(CTE)的新興的、非常規的發光材料備受關注。......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草畜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中心在國際期刊《配位化學評論》(CoordinationChemistryReviews)在線發表用于金屬離子檢測的硫屬元素熒光探針研究最新進展的綜......
4月24日,由我所儀器分析化學研究室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耿旭輝研究員、關亞風研究員團隊研發的“小型熒光檢測模塊(mFLD)”通過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組織的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
在對生命之謎的探索中,一種不參與編碼蛋白質的非編碼核糖核酸(RNA)走進了科學家的視野。令人驚訝的是,在全部RNA中,非編碼RNA的占比竟然達到了98%。它如同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質”,在幕后調控著各類......
RNA編輯技術通過改變RNA序列來“補償”有害的突變,使正常蛋白得以合成。RNA編輯也可增加有益蛋白的產生。與CRISPR基因組編輯不同,RNA編輯不會改變基因,也不會產生永久性的變化。圖片來源: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