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塔夫茨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工程化的胰島β細胞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中,然后通過將其暴露于光照下,使它們產生的胰島素水平是典型胰島素水平的2至3倍。這項發表在ACS Synthetic Biology上的研究表明,無需藥理干預即可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控制葡萄糖水平。
胰島素是一種激素,它在精確控制體內循環的葡萄糖水平方面起著核心作用。在最為常見的2型糖尿病中,人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效率降低,從而導致體內循環的葡萄糖水平可能高到非常危險的程度(高血糖),而胰腺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補償。在I型糖尿病中,人體中唯一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被免疫系統破壞,導致胰島素完全無法生成。
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使用可增強胰島β細胞產生胰島素的藥物,或直接注射胰島素以補充天然胰島素生成不足的情況。在這兩種情況下,血糖的調節都是手動過程,需要在定期讀取葡萄糖水平后進行藥物或胰島素干預,這通常會導致峰值和谷值,從而產生有害的長期影響。
研究人員希望開發一種新的方法來提升胰島素生成量,同時使胰島素釋放與血糖濃度保持重要的實時聯系。他們通過利用“光遺傳學”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該技術依賴于隨光照改變活性的蛋白質。
胰腺β細胞經過工程改造,攜帶了一種能夠編碼光活化腺苷酸環化酶(PAC)的基因。PAC暴露于藍光下時會產生環腺苷酸分子(cAMP),這反過來會增強β細胞中葡萄糖刺激的胰島素產生,使胰島素的生成量可以增加兩到三倍,但是只有當血糖量很高時胰島素才會增加。在低葡萄糖水平下,胰島素的生成量仍然很低。這就避免了糖尿病治療的一個共同缺點,即治療可能過度補償胰島素,使患者處于有害甚至危險的低血糖狀態(低血糖癥)。
研究人員發現,在藍光照射下,經工程改造的胰島β細胞移植到糖尿病小鼠的皮膚下可提高葡萄糖的耐受性和調節水平,減輕高血糖癥狀并提升血漿中的胰島素水平。
該研究通訊作者、塔夫茨大學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教授Emmanuel Tzanakakis說:“這是一種逆向類比,但實際上我們使用光來打開和關閉生物開關。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在不使用藥物干預的情況下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并維持合適的血糖水平。這些細胞能夠自然地完成胰島素生成工作,并且其中的調節回路也發揮同樣的作用。我們只是暫時地提升了β細胞中的cAMP,以使其僅在身體需要時才產生更多的胰島素。”
藍光只是將開關從正常模式切換到增強模式。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在多種生物系統中利用光活化蛋白來調節細胞功能的這種光遺傳學方法,這為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了動力。
研究第一作者、Tzanakakis實驗室的研究生Fan Zhang說:“使用光來控制治療有許多優點。顯然,這種反應是即時的。盡管胰島素的分泌增加了,但正如我們的研究顯示的那樣,細胞的耗氧量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在涉及移植胰腺細胞的研究中,缺氧是一個普遍的問題。”
·研究團隊將該系統應用于中國和印度的真實臨床流程,結果顯示,DeepDRPlus系統可以識別高、低風險人群,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篩查間隔和管理策略,可將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篩查間隔從1年延長至近3年而幾乎不發......
飲食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預防策略中起著關鍵作用,但若僅關注單個食物或營養素,會對飲食與2型糖尿病的關系理解不到位。因此,有必要研究飲食模式與2型糖尿病的關聯。2023年12月1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發表在《JAMA·內科學》上的這篇論文,則是計劃中針對2型糖尿病人群的一個小范圍結果。計劃中,參與者能夠獲得一定的健康食材,并得到健康指導和疾病教育,但是遺憾的是,隨訪1年后,雖然參與者的健康意識得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衛健委的研究人員在營養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Nutrient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Dietar......
12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妊娠期糖尿病婦女體重增長推薦值標準》的通告。原文如下:現發布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妊娠期糖尿病婦女體重增長推薦值標準》,編號和名稱如下:WS/T828......
一支丹麥研究團隊通過對皮下白色脂肪組織進行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了與個體體重、2型糖尿病(T2D)狀況、運動訓練以及相關的臨床或代謝特征相一致的蛋白質變化。正如他們在周三的《ScienceAdvance......
研究人員通過包括基因表達、遺傳風險和功能數據在內的分析,已經開始揭示2型糖尿病(T2D)背后的基因調控網絡,強調了轉錄因子編碼基因RFX6的關鍵作用。《自然》雜志上周一報道稱,研究人員依賴于細胞分類的......
2型糖尿病是一種進行性慢性疾病,被公認為全球最常見的代謝紊亂之一。目前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數為5.37億,預計到2045年將達到7.83億。步行,或是預防2型糖尿病的最簡單廉價的方法。近日,發表在《英......
《自然》11月16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一項全國性的生活方式改變計劃可為糖尿病前期個體帶來明顯的健康改善。該研究基于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糖尿病預防計劃的評估,并提供了因果證據,表明行為改......
明明自己每天都在打胰島素,為什么血糖還這么高呢?70歲的王大爺,患2型糖尿病已有10余年,院外長期接受胰島素治療,近日因急性腦梗住院治療,入院查糖化血紅蛋白高達12.7%,出現嚴重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