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20 15:54 原文鏈接: 腎早期損傷檢測的臨床意義

    一、尿微量白蛋白(mAlb)

    1.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mAlb是腎小球濾過膜電荷選擇性屏障損傷的重要標志蛋白質,其測定的應用被稱為80年代對糖尿病學的兩大貢獻之一。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展,糖尿病人的慢性并發癥特別是血管并發癥,已成為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DN沒有特殊的臨床和實驗室表現,尿蛋白仍是診斷DN的主要線索。目前認為,尿蛋白排出率<20μg/min,為正常白蛋白尿期;若尿蛋白排出率20~200μg/min,為微量蛋白尿期,臨床診斷為早期糖尿病腎病,目前主張用晨尿標本,測定時至少應在6個月內連續查2~3次尿,取平均值達到20~200μg/min方可診斷;當尿蛋白排出率持續>200μg/min或常規尿蛋白定量>0.5g/24h,即可診斷DN.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大量蛋白尿,對DN也不具有特異性。因此,臨床診斷DN必須仔細排除其它引起蛋白尿的原因。

    2.高血壓腎病:研究表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定期進行尿mAlb測定,有助于及早發現高血壓腎病,尿mAlb測定可用于判斷高血壓腎病的病情和預后。最新資料表明,mAlb尿是特發性高血壓病人心血管危險的一個綜合指標。

    3.其它疾病:mAlb升高也見于其它情況如外傷、燒傷、急性胰腺炎和大手術后,其值與病情程度呈正比。另外,腎外惡性腫瘤患者也有mAlb升高。

    二、尿β2-微球蛋白 (β2-m)

    β2-m是由100個氨基酸組成的單鏈多肽,作為HLA的輕鏈存在于除紅細胞和胎盤滋養層細胞以外的所有有核細胞,尤其在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存在豐富。正常人體內β2-m非常恒定,能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99.9%由近端腎小管重吸收和降解。其臨床意義為:

    1.腎小管性蛋白尿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近端腎小管是處理β2-m的唯一場所,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當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時,尿中β2-m濃度明顯升高,稱腎小管性蛋白尿,以區別于以白蛋白為主的腎小球性蛋白尿。引起腎小管性蛋白尿的疾病有:腎盂腎炎、抗生素中毒性腎病、重金屬中毒引起的腎小管損傷、腎小管酸中毒、膠原病等。

    2.鑒別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時,尿液β2-m濃度明顯升高,而下尿路感染時則基本正常。

    3.判斷腎移植的排斥反應:腎移植無排斥者,尿液β2-m常無明顯增高,當出現急性排斥反應,在排斥期前數天即見尿β2-m明顯升高,在排斥高危期,連續測定有一定預示價值。

    4.在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腎損害時尿中β2-m明顯升高。

    三、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NAG是一種溶酶體酶,廣泛分布于人體各組織中,但以前列腺和腎近端小管中含量最高。NAG分子量約為130~140kD,在正常情況下,血清中NAG不能通過腎小球濾過從尿中排泄。尿中本文章共1980字,分2頁,當前第2頁,快速翻頁:12

    點擊這里可以修改此內容

    NAG活性升高,除前列腺和精液混入外,常是腎臟損害的標志。

    1.腎臟疾病:在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腎病綜合癥等均可見NAG活性升高。

    2.繼發性腎損害: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藥物及重金屬腎損害均可見NAG活性升高,且有早期診斷價值。

    3.上、下尿路感染的鑒別:上尿路感染如腎盂腎炎時常有NAG活性升高,而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時NAG活性常無明顯變化。

    4.腎移植排斥的診斷:腎移植出現排斥時,NAG出現明顯增高。

    四、尿肌酐(Cr)

    考慮到尿液標本的濃縮和稀釋可導致mAlb、β2-m和NAG濃度或活性出現很大的差異,引入尿肌酐值,用它們與尿肌酐的比值可使這種差異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便于臨床醫生對病情的跟蹤和觀察判斷。

    五、參考值

    1. 尿微量白蛋白(mAlb)

    晨尿或隨意尿 <30mg/L <2.5mg/mmolCr

    24h尿 <30mg/d

    2. 尿β2-微球蛋白(β2-m):0.1~0.3 mg/L

    3. 尿NAG:0.3~12U/L


    相關文章

    新研究分析肝臟損傷和修復過程中不同類型衰老細胞的特定作用

    細胞衰老與人體的胚胎發育、損傷再生、癌癥和衰老等生理病理過程緊密關聯。不過,同樣是“年邁”的細胞,卻有好有壞,有些在體內作亂,有些則默默守護健康。但如何精準識別衰老細胞中的“好細胞”與“壞細胞”卻是個......

    好消息!胃癌可早期無創檢測了

    中新社合肥8月4日電(記者吳蘭)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腫瘤醫院獲悉,該院王宏志、聶金福、洪波課題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山西省腫瘤醫院)生物樣本庫團隊近日在腫瘤早篩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發了......

    這項研究或有助于開辟治療癌癥新道路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醫學實驗室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于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如何識別DNA損傷并啟動其修復的基本機制。他們使用尖端的成像技術來可視化DNA修復蛋白是如何在單個D......

    乙肝患者機體損傷原因揭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臟血管系統中的病毒特異性T細胞(藍色)。圖片來源:珀西·A·諾爾/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慢性乙型肝炎(即乙肝)最常見的后果是肝損傷。通常造成肝損傷的是人體對......

    最新研究:皮膚炎癥與誘發機體衰老深度關聯

    科學家已經有力證明了阿爾茨海默癥和癡呆癥與皮膚損傷有關。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最早出現衰老跡象的器官之一。皮膚是人體的屏障,也與機體進行著深層互動與交流。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對人體健康的作用可......

    深耕肝臟損傷及修復研究,惠利健教授再度發表重磅學術論文

    4月16日,微知卓創始人兼核心技術發明人惠利健團隊與杭州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團隊合作,在高影響力的學術期刊NatureGenetics雜志上發表了兩篇題為“Aspatiotemporalatlaso......

    《細胞報告》:雄性的腎為什么更易受傷?

    急性腎損傷(AKI)是臨床上常見的危重癥之一,約占中國住院患者的1%[1]。多達半數的AKI患者不能完成腎臟修復,會發展為慢性腎病(CKD),患者死亡率顯著增加[2]。此前有研究顯示,相比于女性,男性......

    湘雅醫院成功實施跨血型活體腎移植

    記者9月26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一名27歲的尿毒癥患者經過周密的腎移植手術和圍手術期治療,腎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順利出院。據悉,這是湘雅醫院第一例接受跨血型腎移植手術的患者。1年前,在廣東打工的雷先......

    美國學著證實:喝咖啡或降低急性腎損傷風險

    美國科學家近日在《國際腎臟報告》上撰文指出,喝咖啡與急性腎損傷(AKI)風險降低有關:每天喝咖啡可將罹患AKI的風險降低15%;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罹患風險降低22%—23%。最新研究通訊作者、約翰霍......

    肌腱損傷還可以這樣修復,哈佛大學發表治療新方法

    肌腱損傷是一種常見病,損傷后肌腱功能無法完全恢復,并常伴有組織炎癥和退變等并發癥。雖然外科、康復、移植和藥物等療法已被用于治療肌腱損傷,但肌腱愈合失敗和持續疼痛等治療缺陷仍然存在。近日,哈佛大學研究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