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8-24 12:36 原文鏈接: 瘧原蟲形態學觀察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人體瘧原蟲有四種,即間日瘧原蟲(P.vivax),三日瘧原蟲(P. malariae),惡性瘧原蟲(P. falciparum)及卵形瘧原蟲(P. ovale)。間日瘧原蟲及惡性瘧原蟲較多見,三日瘧原蟲及卵形瘧原蟲較少見和罕見。瘧原蟲需要兩個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在人體內進行裂體增殖,包括紅細胞外期、紅細胞內期,在蚊體內進行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一、間日瘧原蟲薄血膜染色標本 (Thin Blood Smears of Plasmodium vivax )

    間日瘧患者血涂片,瑞一姬氏染色,鏡下觀察。 先在低倍鏡下確定血膜平面,血涂片薄而均勻或紅細胞呈單層均勻排列的部位(通常為血片近末端),加油后,轉油鏡觀察。在紅細胞內找瘧原蟲,經瑞一姬氏染色后,瘧原蟲的細胞質染成藍色,細胞核染成紅色、瘧色素(malarial pigment)為黃褐色。注意與血片中的其他細胞、染料渣等區別。

    1.環狀體(Ring form)  此期被寄生的紅細胞尚無改變。瘧原蟲的細胞質呈環狀,紅色的核為點狀,在環的一邊,很象一個寶石戒指。環狀體的大小約占紅細胞直徑的l/3~l/4左右。

    2.大滋養體(Large trophozoite)  環狀體進一步發育的形態,此時被寄生的紅細胞脹大,色較淡,紅細胞上常有許多紅色小點即薛氏小點(Schuffner’s dots)。原蟲的細胞質增多有偽足伸出。紅色的核也顯著增大,細胞質上有黃褐色的瘧色素顆粒。

    3.裂殖體(Schizont)  有未成熟與成熟兩種形態。此時細胞質較致密,偽足已消失,核先分裂,然后細胞質分裂,未成熟裂殖體(unmature schizont)的核尚未分裂到一定數目,細胞質尚未分開。成熟裂殖體(mature schizont)的核已分裂到一定數目即12~24個(平均16個),細胞質圍繞每一個細胞核形成裂殖子。此時黃褐色的瘧色素顆粒集中在蟲體中央或一側。

    4.配子體(gametocyte)  經過3~5代裂體增殖后,有一部分裂殖子侵入紅細胞后發育為配子體。此時被寄生的紅細胞脹大。雌雄配子體均呈圓形,瘧色素顆粒則均勻地分布在細胞質中。雌配子體(macrogametocyte)的核與細胞質均較致密,染色后細胞質為蘭色,核為紅色偏于一邊,即為核小、致密、在一邊。雄配子體(microgametocyte)核與細胞質較疏松,核較大,位近中央,即為核大、疏松、在中央。


    圖一、Fig. 1:正常紅細胞 Normal red cell; Figs. 2-6:小滋養體 Young trophozoites (ring stage parasites);Figs. 7-18: 大滋養體Trophozoites;Figs. 19-27: 裂殖體Schizonts;(19-22 unmature schizont;23-27 mature schizont) Figs.28 and 29:雌配子體 Macrogametocytes (female);Fig. 30: 雄配子體 Microgametocyte (male).

    二惡性瘧原蟲薄血膜染色標本(Thin Blood Smears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觀察方法與間日瘧原蟲標本相同。環狀體較間日瘧的小,占紅細胞的1/6左右。環小,常在一個環上有一個細胞核,有的環狀體貼于紅細胞邊緣,尤如飛鳥狀。一個紅細胞內常可見二個或更多的惡性瘧原蟲環狀體。惡性瘧原蟲的大滋養體與裂殖體在周圍血液中一般不易查見。配子體所寄生的紅細胞常被脹破而不見。雌配子體呈新月形,兩端較尖。雄配子體呈臘腸形,兩端較圓。細胞核都在蟲體中央,核的周圍有瘧色素顆粒。


    圖二、 1: 正常紅細胞Normal red cell;Figs. 2-18:滋養體Trophozoites (among these, Figs. 2-10 correspond to ring-stage trophozoites); Figs. 19-26: 裂殖體Schizonts (Fig. 26 is a ruptured schizont); Figs. 27, 28:雌配子體 macrogametocytes (female); Figs. 29, 30: 雄配子體 microgametocytes (male).

     


    相關文章

    全國絲狀真菌形態學(圖片)室間質量評價預研活動開始報名

    關于開展全國絲狀真菌形態學(圖片)室間質量評價預研活動的報名通知各有關單位實驗室:絲狀真菌的菌落特征、菌絲及孢子的形態特征是識別不同致病性絲狀真菌的基本依據。臨床上對常見感染絲狀真菌的快速識別,主要是......

    靶向殺滅瘧原蟲新機制實現,質譜和電鏡技術功不可沒

    8月24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四寶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Outermembranevesiclesfromamosquit......

    新發現!機體中第二大抗體IgA或有望幫助抵御人類瘧疾

    免疫球蛋白A(IgA)抗體在抵御粘膜病原體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然而,盡管在血液中僅次于IgG,但其在機體對非粘膜病原體(比如惡性瘧原蟲)的免疫力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還并未被研究人員清楚闡明。近日,一篇......

    CellReports:腸道微生物使蚊子更易攜帶瘧原蟲

    按蚊的糖飲食和其體內腸道微生物在促進蚊子感染瘧原蟲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研究人員發現證據表明,用葡萄糖喂養的蚊蟲攜帶的亞西亞羊蹄甲菌(Asaiabogorensis)增多,這種細菌通過提高腸道pH值......

    陳小平團隊發現瘧原蟲感染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小平團隊前期研究發現,瘧原蟲感染激活荷瘤小鼠的抗腫瘤免疫反應,拮抗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并通過外泌體中的微小RNA(miRNAs)和腫瘤組織中的一種全新的長非編碼RN......

    新加坡科學家發現瘧原蟲逃逸免疫系統的新機制

    生物谷BIOON/--根據《eLife》雜志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瘧原蟲可以識別一種由免疫細胞產生的分子,然后用它來保護自己免受免疫系統的破壞。這項由新加坡的科學家領導的研究揭示了瘧原蟲逃避免疫系統的一......

    Nature:揭示瘧原蟲通過PfHT1攝取葡萄糖機制

    糖分子是大多數有機體中的基本燃料來源。在惡性瘧原蟲中,葡萄糖的攝取對它的生命周期至關重要。像在其他細胞中一樣,糖通過轉運蛋白---專門為糖穿過細胞膜而設計的分子門戶---轉運到瘧原蟲中。如今,在一項新......

    NatCommun:瘧原蟲如何提前布局,侵染人體?

    瘧疾一直以來是一個可怕的存在。在被攜帶瘧原蟲病原體的蚊子叮咬后的幾秒鐘內,瘧原蟲會侵入宿主的皮膚和血管,侵入肝臟,并埋藏在其中。直到成千上萬的被感染細胞破裂進入血液,引發致命的血液感染。如今,來自西雅......

    抗瘧藥物耐藥性成隱憂

    在針對整個非洲大陸的首個瘧原蟲基因組研究中,來自贊比亞、加納、肯尼亞、美國、英國、埃塞俄比亞、馬達加斯加、坦桑尼亞、喀麥隆、德國、科特迪瓦、加蓬、尼日利亞和馬里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棲息在這個大陸不同地區的......

    繪測瘧原蟲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轉錄物組

    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利用單細胞RNA測序創建了第一個全面且具高分辨率的致瘧寄生蟲在其整個復雜生命周期中的轉錄圖譜:瘧疾細胞圖譜。該研究的結果揭示了該寄生蟲基因功能和調控的新線索,它同時也為研究涉及多種......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