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3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美國科學促進會、中關村生命科學園、TIE國際創新走廊主辦的“科學·亞洲會議——免疫系統的多組學研究方法”在線上召開,吸引了全球各地的10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和5萬多次直播觀看。
會議期間,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等地的學者分享了學界最新動態,圍繞自身免疫及調控網絡與癌癥、傳染病與新技術等話題展開討論。
科學研究需要國際協作
“大多數的科學進步,無論是雙人搭檔還是規模龐大的國際協作項目,都必須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之上。”在會議主旨演講環節,美國科學促進會董事會主席、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Steven Chu)分享了“關于科學合作的思考”的報告。
朱棣文在演講中說,許多人以為科學的發展是得益于一個個杰出科學家,得益于這些科學家單獨完成的工作成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想象更像是一段浪漫化的科學故事,即天賦異稟的人們在靈感迸發時如何“茅塞頓開”。
“實際上,這種靈光一現的創造方式往往只是例外。”朱棣文強調,絕大多數科學研究成果,都離不開前人的工作積累,更離不開科學家之間的相互協作。
他從優勢和誤區兩個方面分享了自己對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的看法。開展科學研究國際合作,有助于促進信息交流,減少不必要的彎路,提升科學研究效率;但在合作研究中,也要處理好成果分享、信息溝通等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董晨在主持會議時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要強化科學武器應對全人類共同災難,而推動全球科學家之間的合作交流,對于共同應對全球疫情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科學·亞洲峰會”是“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系列活動之一。據悉,“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是北京市科委組織策劃的系列學術交流活動,按照“聚焦學術研究、聚集全球頂尖科學家”、以及“深層次多角度研討”的原則,在石墨烯、腦科學、量子、生命科學等基礎前沿領域,為國際科技界的廣泛交流搭建平臺,助力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推進關鍵技術創新應用
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會員、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薩拉·泰克曼(Sarah Teichmann)在會上作了題為“細胞圖譜技術和揭示胸腺發育過程”的報告。她認為,得益于快速進步的人體組織圖譜繪制技術,人類細胞圖譜項目的發展正在突飛猛進。
胸腺是適應性免疫中心的特殊組織,通過下一代測序方法的單細胞分辨率檢查免疫反應,可深入了解細胞狀態,包括抗原受體多樣性、組織中的細胞交互以及細胞表型在發展過程中的變化形式。泰克曼展示了有關研究成果的最新見解,即胸腺作為器官的發育過程、幼稚 T 細胞的全部功能以及該免疫器官的種間保護。
薩拉·泰克曼主要研究領域為基因表達調控和蛋白復合物的全球原則,現領導英國劍橋惠康桑格研究所的細胞遺傳學項目。
會議期間,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李大力、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布魯諾·科雷亞、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達雷爾·歐文等也分享了“基因組編輯技術在疾病建模和基因療法方面的運用”“通過計算化設計拓展功能性蛋白的應用范圍”“癌癥和傳染性疾病新疫苗技術的時間和位置控制”等話題,呼吁加強新技術在傳染病治療等領域的應用。
加強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了深重影響,也使得各國加快發展醫藥健康產業。
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在會上介紹,北京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良好,2020年至今,北京新增創新藥3個,與此同時也取得了一批抗疫創新成果。
許強表示,下一步北京將繼續圍繞“創新轉化、醫藥協同、產業發展、營商環境”四個方面,推動醫藥健康類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在京布局,培育頂尖人才;組織研究型病房建設并推動布局研究型醫院,加強臨床治療源頭自主創新,促進藥物臨床試驗加速與質量提升;培育領域內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同時聚力培育AI與醫藥健康融合發展。
目前,北京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支撐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有力支撐了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12月28日,應澳門特別行政區、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邀請,上海交通大學赴澳聯合舉辦“時代精神耀濠江”系列活動。“時代精神耀濠江”系列活動舉行  ......
12月29日,預見未來·把握未來——“未來產業展望”活動在京舉行。來自戰略界、科技界、企業界的專家學者圍繞“未來產業——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議題,探討未來產業的未來可能。與會者認為,未來產業......
12月29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產業發展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成功召開。本次論壇由廣州高新區管委會指導,廣東省麥思科學儀器創新研究院主辦,暨南大學與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本......
你想象中的細胞生物學課堂是怎樣的?用解說詞掌握基因概念,用結構圖了解染色體,亦或是顯微鏡觀看細胞組成?在她的課堂上,不僅可以收獲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還可以探尋細胞中的“人性”光芒,在認識細胞的同時,形......
最近,南京醫科大學教授沙家豪、郭雪江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秦燕合作,發現精子發生中的新型核糖體(RibosomeST)能夠產生精子特異蛋白組,揭示了男性生殖細胞特異性核糖體缺失對生育的影響。相關研究......
前段時間看到饒毅老師發的“這是我們目前主流狀況:冒險第一不行,第二很多”,我感覺很有意思。這句話看上去是在“罵人”,其實充滿了贊揚,也包含著更高的期許。當然,在討論前,我要把主題特異到“生物醫學基礎研......
12月14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九屆年會開幕式上,2022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頒獎儀式以線上形式舉辦,并通過全媒體多平臺同步直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天津科技大學校長路......
前段時間看到饒毅老師發的“這是我們目前主流狀況:冒險第一不行,第二很多”,我感覺很有意思。這句話看上去是在“罵人”,其實充滿了贊揚,也包含著更高的期許。當然,在討論前,我要把主題特異到“生物醫學基礎研......
5月15日,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首個生物細胞實驗室在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落成。包括“腫瘤生物細胞免疫治療”“NK細胞保健治療”兩項新技術。實驗室的落成,標志著欽州開啟生物細胞免疫治療的新時代,給癌癥患者帶......
日前,一份名為《科研之信:公眾注視下的科研人員》顯示,中國受訪科研人員認為,科研關注度的提升能夠在“增進社會效益”(55%)、“影響政策制定”(48%)以及“提升科研質量”(47%)三個方面帶來積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