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時間11月18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入榜這份備受期待的名單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其被引頻次位于同學科前1%,彰顯了他們在同行之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
中科院位列機構榜第二,清華進前十
中國內地上榜人數繼續激增,本年度共有770人次(占比12.1%)上榜,而2019年為636人次(占比10.2%)。中國科學院入選科學家數量排名全球機構第2位,清華大學從去年排名第19位上升到今年的第9位,一舉躋身前十。美國依然排第一,共有2650人次入選,占名單總數41.5%。盡管高被引科學家數量仍遙遙領先,但美國在名單中的相對份額繼續下降(2019年為44%)。
2014年以來,在21 個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學科領域中,中國內地學者的上榜人數增加了近4倍。
6167人入圍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人入選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美國共有2650人次入選,占名單總數41.5%,但是相對2019年44%的占比有所下降。
其中,哈佛大學共有188人次上榜,是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人數最多的機構,相對于去年的203人次同樣有所下降。鄰近的布羅德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分別有61人次和53人次入選,三家機構攜手躋身全球領先研究機構名單。
中國科學院入選科學家數量排名全球機構第2位。清華大學入選科學家從排名第19位上升到今年的第9位,一舉躋身前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在2020年排名也進入榜單前列。從中國內地高校入選數統計來看,清華大學位居首位,達55人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有30人次入選,緊隨其后;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共有24人次入選,并列第三位,表現不俗。
此外,歐洲表現可圈可點。德國和荷蘭上榜科學家人數扭轉去年的下降趨勢,在今年有所上升。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在機構排名中仍位列第五,荷蘭的烏得勒支大學和瓦格寧根大學與研究中心分別以27人次和24人次雙雙躋身名單前列。瑞士生物信息學研究所高被引科學家今年增加12人次,排名上升20位。
高被引科學家,跨領域也能稱霸
今年的上榜名單中共有26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包括今年剛剛獲獎的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加爾興馬克思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的Reinhard Genzel。
今年的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還包含66位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得主,他們是科睿唯安基于引文分析遴選出的“諾獎級”的研究人員,也是未來很有潛力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
美國和中國是最重要貢獻者
科睿唯安科學信息研究所高級分析師David Pendlebury表示:“知識競賽最終取決于在人才上的投入。通過衡量研究成果被他人引用的程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甄別和表彰了那些對科研界產生巨大影響的杰出科學家。”
科睿唯安科學事業部高級戰略副總裁Joel Haspel表示:“我們的分析表明,美國和中國是全球論文發表和科學進步的最重要貢獻者。今年的名單展現了兩國在研究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功。美國仍然是世界頭號科研強國。過去20年里,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積極投入已見成效,發表了很多高被引、高影響力的論文,加強了國際合作,研究成果也已轉化為寶貴的知識產權和科技創新。
中國內地高校入選人次統計和中國內地機構的完整名單如下:
旦大學 全球卒中研究領跑者、著名臨床神經科學家、世界卒中組織副主席克雷格·安德森(CraigAnderson)日前全職加入復旦大學,成為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類腦研究院)......
2024前沿科學創新大會近日在深圳舉行,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與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緊密合作,發起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和青年科學家科學第一講活動。科普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活動期間,活躍在科研一線的青年科學......
本報北京7月18日電記者鄧暉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物理系尤力教授團隊與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首次在強相互作用的室溫里德堡氣體中,觀測到了持續穩定的“時間晶體”信號。相關研究成果日前......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家最近自主研發成功世界上迄今最輕、最小的太陽光驅動微型飛行器——靜電飛行器(CoulombFly),其由一種新型微型靜電電機作為發動機核心,可實現在純自然太......
“書中每一篇文章都講述了一位老科學家跌宕起伏而又自強不息的人生故事,我被這些文字所打動。”7月9日,在北京舉辦的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暨《風范:他們用一生寫就的科學家精神》(以下簡稱《風范》)新書出版研討......
“中國行動計劃”結束已有兩年,但寒蟬效應仍在持續。根據《自然》雜志報道,近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代表在一場學術界參與的論壇上,公開承認“中國行動計劃”對在美亞裔科學家造成了歧視,并承諾進行修復......
2024年6月19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近日宣布Agilent6495D三重四極桿液質液質聯用(LC/MS)系統榮膺科學家選擇獎之“2023年度最佳新分析技術產品”獎。通過一系列......
文|《中國科學報》互聯網、人工智能(AI)、太空之旅、科技創新……在2024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中,科技詞匯頻頻出現,全國6套考題中有一半關注了科技。于是,我們找了與科技“關系密切”的5位企業家、科學家......
5月30日,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在京舉行首展儀式。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集“采集、館藏、研究、展示、教育、宣傳”功能為一體,致力于展示中國科學家形象、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首......
在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中國科學家博物館5月30日正式開館,并舉辦首展活動。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向接受采集的科學家代表頒發捐贈入藏證書并講話。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