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12-21 10:07 原文鏈接: 腦洞大開!Science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每年Science雜志都會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突破。2020年12月18日,Science雜志公布了評選出的2020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于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艾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科學》雜志在文章中表示,盡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科學家們仍竭盡所能開展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正是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光,將指引著他們未來做出更大貢獻。

      一、 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冠軍:

      今年截至12月中旬,同行評議的期刊上,已經發表了超過20萬篇有關COVID-19的研究,此外未經同行評議的預印本網站上還有更多數量的研究論文。科學家們正在竭盡全力了解和遏制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以創紀錄的速度研制和測試萬眾期盼的新冠疫苗,成為2020年最重要的突破。

      二、 2020年年度科學突破的亞軍(9項)

      1. CRISPR首次成功治愈兩種遺傳性血液病

    圖片說明:CRISPR技術打敗了鐮狀血細胞

      2012年,顛覆性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橫空出世,它賦予研究人員編輯農作物和動物的強大力量,為科學研究和生物醫學領域帶來新一輪革命,成為《科學》雜志2015年十大科學突破之一,并摘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桂冠。

      今年,這一“基因魔剪”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魔力”:首次成功治愈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型細胞貧血癥這兩種遺傳性血液病。

      為治療三名鐮狀細胞病患者,研究人員從每名病人身上采集了不成熟的血細胞——血干細胞,然后用CRISPR靶向沉默一個“關閉”開關——這個開關在成人體內會停止胎兒形態血紅蛋白的產生,而這種血紅蛋白可對抗鐮狀突變的影響。在病人接受化療清除病血干細胞后,經過CRISPR處理過的細胞被重新注入患者體內。

      開展試驗的兩家公司12月報告稱,這些患者17個月前接受治療,現在正產生大量胎兒血紅蛋白。此外,這些公司為7名正常輸血治療β地中海貧血的患者提供這種治療后,這些病患就不需要輸血了。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新療法可與向干細胞中添加血紅蛋白DNA治療這兩種疾病的基因療法相媲美。

      2. 科學家反對種族偏見 支持多樣性

      今年5、6月份,反對種族偏見的抗議在美國愈演愈烈,不僅普通民眾,就連科研人員也參與其中。今年6月10日,全球有5000多名科學家罷工,聲援在美國發生的Black Lives Matter(BLM)抗議活動。兩家著名學術期刊《科學》和《自然》與他們一起停止營運。

      3. 全球變暖趨勢日益明晰

    圖片說明:全球變暖途徑日益清晰

      40多年前,全球頂尖氣候科學家齊聚美國馬薩諸塞州,試圖厘清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人類繼續排放溫室氣體,地球會變得多熱?最基本的氣候模型顯示,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工業化前翻一番,地球最終將變暖1.5到4.5攝氏度。

      今年,來自世界氣候研究計劃署的25名科學家將氣候敏感區間縮小到2.6到3.9攝氏度之間。這項研究排除了一些最壞的情況,但它幾乎確認氣候變暖會淹沒沿海城市、加劇極端熱浪、使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研究人員期待這些清晰的前景激發我們的行動!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達到百萬分之420,離560 ppm的翻番點已過半。因此,除非我們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采取更積極行動,否則人類可能在2060年達到這一閾值。

      4. 發現快速射電暴來源

    圖片說明:磁星是中子星,其磁場強度是地球磁鐵的1億倍

      快速射電暴(FRB)是來自遙遠星系的短而強的無線電波閃爍,其究竟“鄉關何處”?13年來這一問題吸引了無數天文學家“競折腰”。

      今年11月,中外科學家刊文稱,他們結合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獲得數據認為,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SGR 1935+2154是今年觀測到的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這是人類首次確定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也是首次在銀河系內觀測到快速射電暴。

      盡管研究快速射電暴的天文學家相信他們終于找到了一名“肇事者”,但他們仍然不清楚磁星是如何產生快速射電暴。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可能來自磁星表面附近,因為磁場線斷裂并重新連接。或者它們可能來自更遠的地方,因為沖擊波撞擊進入帶電粒子云內,產生了類似激光的無線脈沖。具體是哪種情況?我們目前只能拭目以待。

      5. 世界上最古老的狩獵場景面世

    圖片說明:世界上最古老的狩獵場景面世

      去年12月,澳大利亞科學家報告了一幅在印度尼西亞發現的洞穴藝術畫作,這幅作品描繪了一些類人形象狩獵豬和水牛的畫面。研究人員使用鈾系法,為這幅4.5米寬的巖石藝術作品進行了測年,結果發現其至少可追溯至4.4萬年以前,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狩獵場景。

      研究人員認為,畫中出現半獸人可能表明,印度尼西亞的洞穴藝術早在人類首次在歐洲進行藝術創作之前,就表現了關于人與動物聯系的宗教式思考。

      6. AI首次精準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

    圖片說明:人工智能首次精準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

      5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解決生物學領域最大的挑戰之一:預測一系列氨基酸在“變身”為工作蛋白質時會折疊成何種精確三維形狀。今年,他們實現了這個目標。

      12月1日,谷歌旗下的“深度思維”公司宣布,其新一代AlphaFold人工智能系統在國際蛋白質結構預測競賽(CASP)上擊敗了其余參會選手,精確預測了蛋白質的三維結構,準確性可與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X 射線晶體學等實驗技術相媲美。

      研究人員指出,鑒于蛋白質的精確形狀決定了它的生化功能,這一新進展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發現疾病的發病原理,開發新藥,甚至創造出耐旱植物和更便宜的生物燃料。

      7. “精英控制員”控制艾滋病病毒

    圖片說明:HIV將自己寄生在宿主的DNA內

      與所有逆轉錄病毒一樣,艾滋病病毒(HIV)會將其遺傳物質整合到人類染色體內,在那里創造出“儲存庫”,免疫系統無法檢測到,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也無能為力。

      盡管如此,HIV藏身于何處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今年,一項針對64名HIV精英控制者進行的研究表明,在沒有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情況下,他們體內的病毒載量仍然非常低,這揭示了病毒在整合到基因組中位置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稱,雖然對這些“精英控制者”的新認知不會直接導致治愈艾滋病,但它開啟了一種新策略,可以讓其他感染者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活幾十年。

      8. 首個室溫超導體面世

    圖片說明:科學家在一種氫、硫和碳混合物上觀察到室溫超導性

      自1911年超導首次發現以來,尋找能在室溫條件下達到的超導體一直是眾多科學家競相追求的目標。

      此前研究表明,富氫材料在高壓下可以將超導溫度提高至零下2攝氏度左右。此次,美國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將可以實現零電阻的溫度提高到了15攝氏度,但這是在2670億帕斯卡壓力下的一個光化學合成三元含碳硫化氫系統中實現的。這一發現促進了室溫超導體的研究工作——這類材料可以帶來重大技術變革并節約大量能源。

      9. 鳥類的聰明程度超出人們的想象

    圖片說明:鳥類的聰明程度超出人們的想象

      今年發表的兩項研究表明,鳥類的聰明程度超出我們的想象。其中一項研究表明,鳥類大腦的一部分類似于人類的大腦皮層——人類智力的來源。另一項研究表明,小嘴烏鴉的意識比研究人員想象得還要高,而且其或許能有意識地進行思考。

      這種“感覺意識”是人類所自我意識的一種基本形式,它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中的存在向研究人員表明,某種形式的意識可以追溯到3.2億年前,可以追溯到我們最后的共同祖先。

      今年全球各國人民一起經歷了一場大疫情,正如加繆在其名著《鼠疫》中寫到的:“沒有真知灼見就不會有真正的善和高尚的愛”,而科學正是獲得真知灼見的鑰匙,也是人類打敗疫情的希望。


    相關文章

    鈣鈦礦+石墨烯中國團隊新成果登上《科學》

    北京時間3月7日,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清潔能源材料與器件團隊侯宇教授、楊雙教授等在《Science》(《科學》)發表石墨烯-聚合物機械增強鈣鈦礦材料的新方法。這一方法用來解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差......

    《Science》公布2024年十大科學突破!

    作為全球科研權威期刊的《Science》每年都會在全球科學家們的最新科學進展中評選出“年度突破”榜單,用以褒獎引領科學界發展的卓越成就。近日,《Science》公布了2024年的十大突破,囊括了從艾滋......

    《Science》公布2024年十大科學突破!

    作為全球科研權威期刊的《Science》每年都會在全球科學家們的最新科學進展中評選出“年度突破”榜單,用以褒獎引領科學界發展的卓越成就。近日,《Science》公布了2024年的十大突破,囊括了從艾滋......

    國科大團隊成果入選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近日,Science公布2024年度十大科學突破評選結果其中,中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古老的多細胞真核生物化石入選榜單生命的演化,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從單細胞真核生物到多細胞真核生物,逐步從簡單生命演化......

    《科學》雜志:2024年度十大科學突破榜單揭曉

    “中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早多細胞真核生物化石”榮登榜單北京時間12月13日,美國《科學》雜志網站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學突破評選結果。其中,中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古老的多細胞真核生物化石榮登榜單。這十大......

    科學家身份被冒用進行虛假同行評審

    今年5月,瑞典農業科學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和生態毒理學家MichaelBertram收到了一則令人不安的消息——他的身份被人冒用,進行了數十次虛假的同行評審,涉及提交給《整體環境科學》期刊的多篇論文。該......

    科學家設置數學測試新基準,難倒AI

    下棋、寫詩、繪畫……人工智能(AI)似乎越來越“多才多藝”,就連數學似乎都難不倒它。大語言模型(LLM),如OpenAI的ChatGPT,幾乎在每一次數學測試中都表現良好。不過,此前AI幾乎沒有觸及數......

    打破校史!該省會學院首次以第一單位發表Science

    11月22日,長沙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楊波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題為《Smallwetlands:Criticaltofloodmanagement》的Letters......

    中科院308人次榮登榜首2024“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出爐

    近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遴選全球高校、研究機構和商業組織中對所在研究領域具有重大且廣泛影響的頂尖科研人才。來自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1200多家機構的6636名科學家入......

    王乃彥:以“中國式”科學家的標準要求自己

    北京西南郊區,有一個名叫“新鎮”的地方。中國核工業的“搖籃”——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坐落于此。在中國核工業領域,這是個富有歷史感的地方——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有7位曾在這里創......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