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性T細胞(Tregs)在維持機體免疫穩態和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應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已經得到國際廣泛認可。然而長期以來,由于T細胞在人體內作用機理并不清晰,影響了這一基礎性研究向臨床轉化的進程。在世界各國臨床醫學科學家的持續攻關下,目前這一謎團正逐步解開。
記者從昨天在滬閉幕的“第三屆Treg/輔助性T細胞亞群研究進展及其臨床應用國際會議”上獲悉,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劉中民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最近研究發現,經他們人工培養、誘導形成的調節性T細胞產生TGF-beta和IL-10等細胞因子,在減輕器官移植后人體排斥反應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換言之,人為增加體外誘導產生的調節性T細胞,就等于為打贏移植排斥反應這場戰役投入更多的“子彈”。
據介紹,普通人對人體自然產生的調節性T細胞抱有天然“好感”,但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自體T細胞的功能會逐漸減低或者喪失。而對于體外培植、誘導出來的調節性T細胞,人體是否會“信任”,這些細胞是否會被排斥?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經體外培養、誘導產生的T細胞不但沒有副作用,還可通過與體內樹突狀細胞(DC)相互作用,實現誘導型T細胞的自我克隆擴增。通過注入并調控誘導型T細胞,科學家們不僅可以獲得足夠的抑制移植排斥反應的“彈藥”,還可逐漸掌控T細胞與其他細胞之間的平衡,在治療的同時預防疾病,可謂一舉兩得。
科研團隊還發現,誘導產生的T細胞還有抑制體內肥大細胞的功能,從而減輕皮膚的高反應性。這一意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皮膚科臨床醫生的濃厚興趣。他們認為,如果這一研究成果應用臨床,可治愈多種頑固性皮膚過敏反應。
北京時間2024年8月27日,上海大學醫學院卞月珉教授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JonathanAbraham教授團隊合作,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細胞》)上發表題為《ViralDN......
根據省教育廳印發《省教育廳關于組織2024年貴州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選獎勵活動的通知》,我廳組織開展了2024年貴州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的評審工作。經專家評審、意識形態和科學性審核、推薦材料檢......
2016年,秉承“為國造儀”的使命與初心,國儀量子團隊將先進的量子精密測量技術應用于高端科學儀器開發,致力于幫助客戶更高效地推動技術的發展,探索并創造人類的未來。七年多來,國儀量子陸續研制并發布了電子......
北京時間6月14日,武漢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的《液態金屬用于高熵合金納米顆粒的合成》,武漢大學教授何光存為通訊作者的《三蛋白互作自我調節寄主植物抗蟲性》,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李國田團隊博士研究生沙干、孫鵬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601.shtm今天(6月26日),第二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在湖南長沙開幕,本次年會以“創......
哈爾濱工業大學17日發布消息,由該校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中國科學院航空航天信息研究所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加拿大瑞爾森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學術......
2月4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李大鵬研究團隊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生態所合作在《科學》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論文首次揭示了植物如何巧妙組裝其特異性代謝產物應對農業重大害蟲小葉蟬的非寄主抗性......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機體衰老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該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
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那些打破人們傳統認知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1】SciAdv:打破傳統認知!適度的壓力或會讓你更加長壽!doi......
1.Science:靶向白細胞中的IRE1α–XBP1信號通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改善疼痛治療doi:10.1126/science.aau6499;doi:10.1126/science.aay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