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創新藥,在確定候選藥物過程中,無論是預試驗、還是正式試驗,都需要藥理毒理數據的及時支撐,以供判斷如何進行下一階段的開發工作,亦或終止開發……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藥開發的廣泛鋪開,I期臨床申請所需要做的藥理毒理等安全性評價工作不再神秘,已形成了系統的SOP。但畢竟隔行如隔山,合成/質量/制劑等部門的小伙伴往往很難獲得藥理毒理數據的反饋,繼而很難系統的了解項目的整體進展。基于此,筆者特總結創新藥I期臨床試驗申請所需要的主要藥理毒理信息,以供大家共同學習。
01
I期臨床試驗申請的技術要求
1
研究者手冊
研究者手冊,是有關試驗藥物在進行人體研究時已有的藥學、非臨床與臨床研究(如有)資料總結,旨在為臨床研究者提供所研究藥物的信息,以保證受試者安全。
PS:還是得強調下,新藥開發的藥學資料非常重要,這是項目開發的根基,如果藥學出現問題,產品質量問題就很難說清,繼而接下來所做的GLP相關工作就很難進一步得到佐證。
2
非臨床研究結果
藥理,應包括已完成的用于提示藥效的非臨床試驗結果。
毒理,須分項列出安全藥理學試驗、單次給藥毒性試驗、重復給藥毒性試驗、遺傳毒性試驗、生殖毒性試驗、致癌試驗以及其他毒性試驗;如果有些研究還沒有進行或不需要進行,需要說明理由和依據。
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須介紹藥物的ADME;如果有些研究還沒有進行或不需要進行,需要說明理由和依據。
PS:藥效為主要藥效學研究。毒理,須注意試驗動物對候選藥物的敏感性,合理的應用嚙齒類和非嚙齒類動物,如出現計劃之外的動物死亡,須詳細記錄整理死亡原因,以合理判斷是否繼續項目的開發;同時,根據當前的審評要求,Ames試驗可以提前預試。而ADME,不論預試驗還是正式試驗,除特殊品種外,大家關注度最高的為代謝。
3
已有臨床研究或使用資料(如有)
該部分內容,應包括國內或國外現有的所有臨床試驗信息及文獻資料。如“人體藥物代謝動力學”、“有效性”、“安全性”、“上市情況”;若尚未有新藥使用信息,應基于對已有的非臨床和臨床研究結果的總結,提供申請人認為相關的信息:可能包括特殊人群、安全性信息、警告及注意事項、風險控制計劃、藥物相互作用、藥物過量等。
PS:當前國內開發的新藥,大部分都是me-too,國內外現有臨床信息及文獻相對較多,故須對已有上市藥物的臨床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在佐證自身產品的同時,也可以進一步體現自身品種的優勢。
02
臨床試驗方案
應涵蓋“研究背景(如適應癥、有效/安全資料)”、“試驗目的”、“預計參加的受試者數量”、“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描述”、“給藥計劃描述(時間、劑量等內容)”、“檢測指標(如受試者生命體征和必要的血液生化監測)”、“中止研究的毒性判定原則和試驗暫停標準”。
PS:該部分內容需要和臨床試驗部門的同事溝通討論...在藥品開發過程中,立項之初所針對的適應癥,隨著項目的進行,以及對同類品種的臨床統計,適應癥是很可能被調整的!與臨床的伙伴共同討論,更利于產品今后的走向。單次給藥、連續給藥、單次藥動學為試驗方案設計的主要三部分內容。而劑量組的設置,爬坡爬到多高,會是大家討論的重點內容之一。
03
藥理毒理信息
藥理毒理信息應包括非臨床研究綜述、藥理作用總結報告、毒理研究總結報告、藥代動力學總結報告以及各項研究報告。申請人應該提交所有已完成的非臨床試驗,包括對藥物的探索性非臨床藥理與毒理研究,以使審評部門可以做出此階段整體評價。
1
非臨床研究綜述
非臨床研究綜述應提供已完成的非臨床研究的概要信息,各項試驗可依次列出。
1. 概述非臨床試驗研究的試驗策略,試驗實施日期。
2. 非臨床研究設計的依從性信息及偏離設計的情況。
3. 受試物與藥學研究和臨床試驗樣品的質量可比性分析結果。
4. 列表說明非臨床試驗的總體研究項目與編號、研究機構、研究地點,非臨床研究綜述應有簽字和日期。
5. 系統呈現動物毒理研究及毒代動力學結果,應特別關注可能危害人體安全的信息。
6. 非臨床研究結果對臨床試驗具有支持性的依據。
7. 遵循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LP)的聲明。對于未完全遵循上述法規的情況,應說明原因,并提供可能對試驗結果造成影響的解釋。
2
藥理學研究的總結
概述體內外藥理作用及其作用機制,以及次要藥效學信息。新藥的藥效學研究應采用公認的體內外試驗系統和指標來開展,盡量采用更新的體內模型來開展作用機理相關的有效性研究,并提供藥效與暴露關系的研究信息。藥效學研究應提示新藥與臨床疾病治療的相關性和有效性潛能。有效性信息通常不會成為延遲進行臨床試驗的主要原因。但應在I期臨床試驗申請時提交。
PS:最主要研究內容即為主要藥效學信息!主要藥效學研究的任務是評價新藥用于臨床預防、診斷、治療作用相關的主要藥理作用。其研究過程涉及方法、指標、給藥方法、對照等總的指導原則及要求,但在具體新藥評價中反映出的主要藥效學研究問題不少,包括動物、模型、指標、劑量、設計、統計和其他問題。
3
毒理學研究的總結
需要闡述毒性反應的程度、嚴重性和持續時間、劑量相關性、可逆性、種屬及性別差異。特別關注重復給藥毒性反應信息、動物死亡、病理學檢查、局部耐受性、其他需特別說明問題。毒理研究結果評價應關注毒性反應相關性的邏輯評價,并說明外推人體的風險預測。評價因素包括動物種屬、動物數量、給藥劑量、給藥周期、暴露量及其與人體最大暴露量的相關性,毒性試驗結果應明確說明NOAEL、MTD 和/或 STD10、HNSTD劑量及其暴露量信息。
PS:NOAEL、MTD、LD50等數值,通常在確定候選化合物階段,即通過預實驗來初步了解,以確認待開發候選藥物的安全性問題。新藥毒理學試驗(包括急毒、長毒、局部毒等)需在符合GLP規范的實驗室內進行,同時遵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根據藥物特性和人體研究分期,可能需要特殊研究信息,如大分子藥物需增加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的深入研究。
4
藥代動力學的總結
應闡述分析方法的可行性、藥代動力學/毒代動力學參數、吸收與組織分布、代謝、排泄,以及藥效和毒性問題引起的生理變化,如疾病狀態的影響、抗體生成、交叉反應性等。如已有人體研究還應比較非臨床研究中動物和人體的代謝和暴露量,闡述非臨床研究結果對人體潛在不良反應的預測作用。
PS: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當前使用頻率較多的為“色譜-質譜聯用”及“高效毛細管電泳”;藥動學涉及的參數主要有F、BRPP、t1/2、Vd、AUC、CL、Cmax、Tmax等。
5
各項研究報告
應提供已經獲得的藥理作用、毒理研究和藥代動力學的各項研究報告。
6
其他總結報告
對全部試驗結果的全面總結性報告,應準確并與試驗結果保持一致,應完整反映試驗情況和數據結果,并能基于此做出全面的技術評價。如果I期臨床試驗申請遞交時未獲得各研究的最終毒理學報告,那么可遞交稽核過的報告草案以及基于報告草案形成的總結報告。應在首次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后120天內提交各毒理研究最終報告。最終報告中應包括所有更改的說明以及必要的分析,說明是否會影響原有的安全性評價。
04
小結
1. 創新藥I期臨床申請所需的藥理毒理學內容,最為關鍵的是安全性!在安全性的前提下,來體現真正的有效性!而安全、有效的大前提,又是供試品的質量可控!
2. 正式進入品種開發之前,需要提前走一些預試驗,以了解初步的藥理毒理背景;而預試驗的選擇、以及重要參數的獲得,是基于開發者對產品背景信息的理解深度!
3. 品種在開發的全過程,需要各學科部門的充分配合,在進入到每個節點之前要充分的召開會議,從各個學科的角度來獲得接下來開發的建議,以防止因溝通不及時而導致的各種矛盾,甚至是項目的死亡!
醫藥領域年內首只新股來了。根據安排,賽分科技(688758)將于1月10日正式上市,上市板塊為科創板,此次發行價格為4.32元/股,對應發行后市值約為17.99億元。本次發行市盈率為39.09倍。公司......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據美國趣味工程網站近日報道,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成功研制出一種超薄且超銳利的微針。這款微針能夠將基于基因療法的治療藥物精準遞送到耳蝸內無法觸及的區域,......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于發布《藥物臨床試驗樣本量估計指導原則(試行)》的通告(2024年第54號)為指導申辦者在藥物臨床研發過程中進行科學合理的樣本量估計,藥審中心組織制定了《藥物臨床試驗樣本量估計指導......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張繼穩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臨港實驗室、西藏大學、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等的科研人員,在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上發表了題為《控制多單......
2024年11月9日-11日,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四川大學承辦,四川省分析測試學會協辦的“首屆分析科學與儀器大會(NCASI2024)”在成都舉辦。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分析科學,創造未來”,聚焦產業......
11月1日,國家藥監局網站發布適用《M12:藥物相互作用研究》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指導原則及問答,全文如下國家藥監局關于適用《M12:藥物相互作用研究》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指導原則及問答文......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關于公開征求《抗體偶聯藥物臨床藥理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為了鼓勵和引導工業界有效開展抗體偶聯藥物的臨床藥理學研究,獲得其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等特......
今日上午8點,隨著恒瑞醫藥(600276.SH)、海思科(002653.SZ)、信立泰(002294.SZ)等企業代表被點名開始進入會場,2024國談第二日正式開始。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昨日鏖戰8個小......
關于公開征求《罕見病藥物臨床藥理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為科學指導和規范罕見病藥物的臨床藥理學研究與評價,促進罕見病藥物的研發,我中心組織起草了《罕見病藥物臨床藥理學研究技術指導原......
《柳葉刀》最新發布的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研究顯示,2025年至2050年間,抗微生物藥物耐藥預計直接導致超過3900萬人死亡。抗微生物藥物耐藥已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由此導致的死亡人數將在未來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