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然而,由于人為活動,地球正遭受污染和氣候變暖等諸多環境問題的威脅。以下是法國著名航空攝影師、自然保護主義者阿瑟斯-波特蘭德(Arthus-Bertrand)從空中拍攝的一組地球照片。
1.美國黃石公園大熱泉
美國黃石公園大熱泉
普里斯瑪蒂克大熱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直徑為370英尺(約合113米),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面積最大的熱池(Hot pool),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熱池,因其五顏六色的色彩聞名于世。這種壯觀景象是由籃菌(Cyanobacteria)造成的。籃菌在熱池的生長速度超過在溫度偏低的外圍的生長速度。作為世界上歷史最久遠的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坐落于一個熔巖高原,這個熔巖高原集中著世界上最多的地熱地點——間歇泉、噴氣孔和溫泉的數量超過1萬個。
2.非洲百萬大紅鸛
非洲百萬大紅鸛
大紅鸛(Greater flamingo)聚集在非洲肯尼亞納庫魯湖。盡管大紅鸛在納庫魯湖及其鄰近國家公園的數量估計達到140萬,但森林砍伐、污水、化肥殘余對這里的野生動植物構成了嚴重威脅。紅鸛喜歡在納庫魯湖的咸水區活動,因為這里也是甲殼類動物完美的棲息地。
3.印尼棕櫚油種植園
印尼棕櫚油種植園
這是位于印度尼西亞婆羅洲龐杜(pundu)附近的棕櫚油種植園,像這樣的種植園創造了無數的就業機會,給當地政府帶來不少外匯,但同時也破壞了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尤其是瀕危物種猩猩正面臨滅頂之災。阿瑟斯-波特蘭德說:“我與當地一家工廠的工人聊起了猩猩、森林砍伐和全球變暖等問題。沒想到,這個家伙卻嘲笑起我來。他說,‘我以前沒有工作,可現在我開起了小轎車。’你無法跟這些人溝通。砍伐樹木會給他們子孫后代留下痛苦。”
4.在棉花包上休息的工人
在棉花包上休息的工人
西非一名工人躺在棉花包上休息。西非長期以來依賴于棉花出口,但近年來隨著棉花種植成本上升,棉花市場價格偏低,當地政府開始實施一系列措施試圖扭轉這種不利局面。這些措施包括減少病蟲害,建立公平交易的供應鏈,以確保棉花賣個好價錢,工作環境得到改善。
5.摩洛哥地毯拼綴圖
摩洛哥地毯拼綴圖
摩洛哥馬拉喀什五顏六色的地毯拼綴圖,這種美麗的背后掩藏著一個丑陋的事實:14歲以下的兒童被強迫去做童工,經常是制作地毯,得不到受教育的機會。如果沒有童工,一些產品根本制作不出來,比如向消費者證明產品合格的標簽。
6.南太平洋紅樹林沼澤地
南太平洋紅樹林沼澤地
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亞沃伊島紅樹林沼澤地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來自大自然的信息——阿瑟斯- 波特蘭德說,那就是“我愛上了我的地球。我們必須去保護,去分享。如果我們同大自然不能和諧共處,世界根本無法做到可持續發展。”像這樣的沼澤地對保護海岸線至關重要,它幾乎覆蓋了四分之一的熱帶海岸。然而,由于商業開發和污染,沼澤地的面積正在日漸減少。
7.加拿大的奇特地形
加拿大的奇特地形
加拿大馬克慕瑞堡周圍的大片土地好像被“雕刻”為一件藝術品。加拿大政府為了利用該地能源,需要用水加熱油砂礦床以分離石油,環境保護主義者認為這樣做會破壞動植物棲息地。
8.南極冰山
南極冰山
這些冰山是從南極洲分離出來的,許多科學家擔心這一自然進程因人類活動(比如人為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而加快速度。南極洲是美國本土面積的1.5倍,冰層厚度平均為2.4公里。另外,南極洲還蘊藏著地球70%的淡水儲備。
9.揮手的人群
揮手的人群
當阿瑟斯-波特蘭德乘飛機從科特迪瓦(曾譯象牙海岸)阿本古魯上空經過時,這群年輕人中幾乎所有人都微笑著向他揮手。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蔓延和肆虐將會給該地區的人口分布造成嚴重沖擊:據估計2007年該地區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90萬,僅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就達到2200萬。
10.肯尼亞的生命之樹
肯尼亞的生命之樹
肯尼亞察沃國家公園的這顆阿拉伯橡膠樹(acacia)被譽為“生命之樹”,在這片荒蕪廣大的草原地區,植被極少,這棵大樹為野生動物提供了一個陰涼的棲息和覓食之地。察沃國家公園的偷獵活動幾乎令園內大象和犀牛銷聲匿跡,不過,國際社會禁止象角貿易使得大象和犀牛的數量開始有所恢復。
地球區別于太陽系其他巖石行星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表面的海陸二分。海陸格局控制著地表的物質循環,是形成動態、多樣的地表環境的關鍵因素,對支撐復雜生命系統至關重要。地球之所以有海陸二分是因為其地表高程變化足夠......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團隊開展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約4.66億年前,當地球與一顆小行星擦肩而過時,地球的引力撕碎了小行星,產生的碎片可能在地球赤道之上形成了一個類似土星環的光環。這個環或許存在了數千萬年,并......
北京時間2024年9月5日0時39分,一顆直徑約1.2米的小行星以20千米/秒左右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在菲律賓東北側約25公里高度處解體爆炸。我國監測網首次對預警小行星開展接力追蹤觀測,標志我國小行......
作為太陽系中最豐富的元素之一,氮是生命起源、生物圈形成和演化所必需的元素。研究表明,地幔是地球上氮的主要儲庫,氮在地球表面和地幔之間的循環影響著大氣演化、氣候變遷以及地球的宜居性。那么我們不禁要問,深......
科技日報成都8月12日電(劉俠記者滕繼濮)12日,記者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沉積地質研究院馬超教授帶領大數據沉積團隊結合地質記錄和天文計算,首次從地質記錄中重建出過去7億年至2億年前地球自轉減慢的過......
月球和地球上的時間一樣嗎?如果不同,需要統一嗎?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6月28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計算表明,月球表面時間比地球表面時間每個地球日快57.5微秒。在人類月球探索中,......
當太陽壽終正寢時,地球能否逃脫被太陽吞噬的命運?近期,一支國際團隊的研究有望給這個問題的答案帶來新的解釋。他們精確計算了一顆擁有近距離行星的紅團簇巨星的年齡,這一年齡結果直接挑戰了以往研究中利用雙星模......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琚宜文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系統與全球變化”重點專項項目“中國東部新生代板塊俯沖帶圈層相互作用與油氣資源及環境效應”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京召開。專家組與項目組骨干成......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牽頭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第四紀典型暖期北極氣候變化及其對東亞環境的影響”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青島召開。該項目由該所牽頭實施,聯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5月5日至8日,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創新杯”地球物理知識競賽在中南大學舉行。本屆競賽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球物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中南大學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學生工作委員會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