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3-21 00:00 原文鏈接: 浙江大學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

    浙江大學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

    一、背景

    能源問題是關系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可控熱核聚變能源由于具有資源豐富,不排放溫室氣體,無放射性,不污染環境等優點,是理想的未來能源。并且地球上核聚變原料可供人類使用數百億年,可謂取之不盡,因此核聚變能是解決未來能源的根本出路。目前,磁約束聚變能源研究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已經決定落戶法國,我國作為七方之一參加了這一國際合作計劃。慣性約束核聚變能源研究也已作為重大專項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要迎接國內外聚變能源研究的挑戰,實現我國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相關目標,等離子體物理人才的培養將是關鍵因素之一。 為此,2006年10月23日,浙江大學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 (英文:Institute for Fusion Theory and Simul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縮寫:IFTS)在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國家863計劃804主題及浙江大學共同資助下成立了。

    二、宗旨

    浙江大學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以國家磁約束核聚變、慣性約束聚變深空探測計劃(如風暴計劃、新夸父計劃和嫦娥計劃)等三大國家大科學計劃項目為牽引,力爭做出有國際影響的科研成果,包括開發與聚變相關的大型模擬程序包;建立起一支有國際聲譽的研究隊伍;建設一個完整的、先進的等離子體物理學研究生培養體系;建成世界一流的以聚變理論和模擬研究為主的等離子體物理研究及人才培養中心;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及重要國際合作項目;在國際頂級刊物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并爭取在獲得國家大獎方面有所突破。 中心擬定了寬泛的研究領域:以磁約束核聚變科學研究為主、兼顧慣性約束聚變和空間科學研究,還圍繞磁鏡不穩定性、阿爾芬模、磁重聯、雙撕裂不穩定性和粒子加速等課題開展了研究工作。 中心宗旨是:(1)促進和提高中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尤其是聚變能源研究,在理論和模擬方面的努力; (2)加強對下一代的中國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學家的教育和培養; (3)建設成為一個一流的聚變等離子體物理中心。

    三、中心成員

    在賀賢土院士的領導和直接規劃下,在陳騮教授等國外學者的推動下,浙江大學已初步形成一支等離子體物理研究和人才培養隊伍,目前有全職、非全職教授10名,包括千人計劃全職引進陳騮教授、千人計劃全職引進傅國勇教授、盛正卯教授、馬志為教授、青年千人計劃全職引進肖湧教授、青年千人計劃全職引進武慧春教授、校百人計劃全職引進肖維文教授、仇志勇副教授,還有兼任教授、郁明陽教授、Fulvio Zonca教授等。現有博士后3名,博士生23名,碩士生12名,并已在本科生中開設《電動力學》、《物理與人類文明》、《大學物理》等課程和在研究生中開設《高等等離子體物理》、《基礎等離子體物理》等專業課程。


    地址:中國·杭州 郵編:310027

    電話:86-571-87953967

    傳真: 86-571-87953967



    位置:

    相關文章

    施普林格·自然將提供人工智能語言潤色工具

    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15日向媒體發布信息稱,繼使用人工智能(AI)生成圖書等應用之后,其投資并通過投資公司旗下“美國期刊專家”(AmericanJournalExperts,AJE)開發......

    達到10篇!南京大學,同日2篇Nature

    9月14日夜,南京大學兩項重大科研突破同時刊登于《Nature》!南京大學繆峰教授合作團隊在量子模擬前沿領域實現新突破,南京大學張勇教授、肖敏教授、祝世寧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在下一代光電芯片制造領域取得......

    擺脫“棄風棄電”,北大最新Nature帶來新型電池

    在河北豐寧的壩上草原上,有一片漫山遍野的白色風車。你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有部分風車并沒有在轉動,只有小部分在轉動發電。“這是風車在有序停工,也就是我們說的‘棄風棄電’。”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

    5位科研人Nature發文談“換賽道”

    讀博,是與時間賽跑以獲得學位的過程。這一階段,科研人員同樣面臨資金鏈斷裂、科研成果被搶發、疫情封控無法實驗、同門壓力等問題,甚至不得不面對徹底推翻課題重來的風險。離目標畢業時間越近,換方向的沉沒成本也......

    施普林格·自然新轉換協議無需個人承擔OA費用

    9月1日,施普林格·自然就旗艦刊《自然》及《自然》系列研究期刊與芬蘭FinELIB聯盟達成為期三年的開放獲取(OA)協議。該協議為期三年,止于2024年12月。在此期間,符合條件的30多家芬蘭機構的研......

    應急管理部:7月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692萬人次受災

    應急管理部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通報7月份全國自然災害形勢。申展利指出,7月份,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風雹為主,干旱、臺風、地震、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也不同程度......

    從投稿《自然》到發表用了兩年多!一作感觸頗深

    2020年6月24日,一篇關于水中電子阿秒電離問題的稿子投遞到Nature編輯部。論文作者們原本以為很快會被接收,然而,卻陷入了漫長的等待。論文經歷了三輪審稿,該科研團隊對審稿意見的回復竟累計長達99......

    從投稿《自然》到發表用了兩年多!一作感觸頗深

    2020年6月24日,一篇關于水中電子阿秒電離問題的稿子投遞到Nature編輯部。論文作者們原本以為很快會被接收,然而,卻陷入了漫長的等待。論文經歷了三輪審稿,該科研團隊對審稿意見的回復竟累計長達99......

    Nature研究發現:和有錢人做朋友,真能提高收入!

    我們從小就學習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勸學》也告訴我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些都提示我們,成長的環境對人的巨大影響。實際上,一個人的社交網絡和社群的強度(社會資本)除了會影響個......

    科學家發現線粒體中的RNA修飾可促進癌細胞轉移

    腫瘤細胞在轉移過程中會消耗遠超正常細胞需要的能量,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與能量代謝相關的新型癌細胞轉移的促進因素,相關成果在《Nature》發表,論文的標題為:MitochondrialRN......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