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程序死亡概念:
細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也常常被稱為細胞凋亡,是生物體發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是一個由基因決定的細胞主主動的有序的死亡方式。具體指細胞遇到內、外環境因子刺激時,受基因調控啟動的自-殺保護措施,包括一些分子機制的誘導激活和基因編程,通過這種方式去除體內非必需細胞或即將發生特化的細胞。
而細胞發生程序性死亡時,就像樹葉或花的自然凋落一樣,凋亡的細胞散在于正常組織細胞中,無炎癥反應,不遺留瘢痕。死亡的細胞碎片很快被巨噬細胞或鄰近細胞清除,不影響其他細胞的正常功能。
細胞凋亡的主要特征:
①染色質聚集、分塊、位于核膜上,胞質凝縮,后核斷裂,細胞通過出芽的方式形成許多凋亡小體;
②凋亡小體內有結構完整的細胞器,還有凝縮的染色體,可被鄰近細胞吞噬消化,因始終有膜封閉,沒有內溶物釋放,故不會引起炎癥;
③凋亡細胞中仍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質,但是在壞死細胞中ATP和蛋白質合成受阻或終止;
④核酸內切酶活化,導致染色質DNA在核小體連接部位斷裂,形成約200bp整數倍的核酸片段,凝膠電泳圖譜呈梯狀;
⑤凋亡通常是生理性變化,而細胞壞死是病理性變化。
理論意義:
程序性細胞死亡在生物發育和維持正常生理活動過程中非常重要.在發育過程中,細胞不但要恰當地誕生,而且也要恰當地死亡。
例如,人在胚胎階段是有尾巴的,正因為組成尾巴的細胞恰當地死亡,才使我們在出生后沒有尾巴.如果這些細胞沒有恰當地死亡,就會出現長尾巴的新生兒.從胚胎、新生兒、嬰兒、兒童到青少年,在這一系列人體發育成熟之前的階段,總體來說細胞誕生得多,死亡得少,所以身體才能發育.發育成熟后,人體內細胞的誕生和死亡處于一個動態平衡階段,一個成年人體內每天都有上萬億細胞誕生,同時又有上萬億細胞“程序性死亡”.兩者處于一種動態平衡中,使人體器官維持合適的細胞數量得以正常運作的,正是“程序性細胞死亡”機制。
實踐意義:
如果調節細胞“自-殺”的基因出了問題,該死亡的細胞沒有死亡,反而繼續分裂繁殖,便會導致有問題或惡性細胞不受控制地增長,比如癌癥;如果基因錯向不該死的細胞發出“自-殺令”,不讓之分裂繁殖,使不該死亡的淋巴細胞大批死亡,便破壞了人體的組織或免疫系統,比如艾滋病。
控制“程序性細胞死亡”的基因有兩類:
一類是抑制細胞死亡的;另一類是啟動或促進細胞死亡的。兩類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細胞正常死亡。如果能發現所有的調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研究出能發揮或抑制這些基因功能的藥物,那么人類就能夠敲響癌癥和艾滋病的喪鐘。當然,這個過程需經過一番艱苦努力,因為線蟲只有959個細胞,而人體則有大約1000萬億個細胞。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領導的團隊創建了一個基于AI的工具RENAISSANCE,其可結合各種類型的細胞數據,準確描述細胞代謝狀態,從而幫助人們更精準地理解細胞功能。RENAISSANCE是計算生物學的一......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領導的團隊創建了一個基于AI的工具RENAISSANCE,其可結合各種類型的細胞數據,準確描述細胞代謝狀態,從而幫助人們更精準地理解細胞功能。RENAISSANCE是計算生物學的一......
科技日報北京9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領導的團隊創建了一個基于AI的工具RENAISSANCE,其可結合各種類型的細胞數據,準確描述細胞代謝狀態,從而幫助人們更精準地理解......
祖細胞耗竭CD8+T細胞(Tpex細胞)由于其自我更新和快速增殖的獨特能力,如今已經成為了腫瘤免疫療法中的關鍵組分,而且這些細胞在擴張和分化成為功能性耗竭CD8+T細胞已經展現出了巨大希望,也能顯著增......
人體是怎么控制血糖平衡的?包括德國德累斯頓理工大學德累斯頓再生治療中心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向破解該謎團又邁出了一步。他們在胰腺中找到了一組特殊的“第一反應”細胞,這些細胞對于觸發血糖反應至關重要。相關論......
餐擼串侃出篇《細胞》 松弛感是一個網絡熱詞,那么科研人的松弛感是怎樣的?一群由不同單位年輕PI(課題組長)等組成的科研有緣人找到了答案。他們分別是西湖大學研究員解明岐、浙江大學研究員邵佳偉、......
記者8月2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醫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皮膚病醫院的陸前進、吳海競和龍海教授科研團隊在JournalofDermatologicalScience、EuropeanJ......
來自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及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科學家,成功繪制出人類腎臟最詳盡的單細胞圖譜,以前所未有的水平捕捉了健康和患病腎臟的復雜性,并在病程早期預測了慢性腎病(CKD)的進展。最新研究有望......
應用光遺傳技術,研究人員觀察到斑馬魚胰腺中的胰島β細胞。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人體是怎么控制血糖平衡的?包括德國德累斯頓理工大學德累斯頓再生治療中心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向破解該......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在癌癥治療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其治療過程可激起以T細胞為核心代表的抗腫瘤反應,這一過程還伴隨著腫瘤微環境(TME)的重塑和全身系統免疫的改變。然而,在結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