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在光學顯微鏡下也無法看見,它被稱為小的細菌。但它沒有細胞壁,形態多樣。它可粘附在細胞表面,汲取細胞培養液和細胞內的各種營養,嚴重影響細胞代謝和基因表達。
科研中細胞實驗是chang用的科研手段。由于支原體普遍為人體所攜帶,而且容易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因此在細胞培養時,常規應至少一周檢測一次支原體。
支原體檢測有多種方法,如PCR法(含實時熒光PCR技術)、恒溫擴增法、DNA染色法、培養法、支原體酶檢測法、ELISA法,以及細胞感應變色法等。
這些方法各有長短,有的結果直觀,有的省時,有的精que,有的靈敏度高。因此,這些方法應取長補短。
其中,設計較好的PCR方法能達到10CFU/ml的檢測限,靈敏度優于其他方法,故為藥廠所青睞。PCR方法還有內控對照,可反映檢測過程是否正常。同時,PCR方法能覆蓋上百種支原體物種,不容易有假陽性和假陰性,操作也較為省事,不用再去培養細胞,因而應用較為多見。
有些PCR方法檢測限能達到20個基因組拷貝數/PCR反應,也相當靈敏。
Robustness(穩定性或耐用性)也是方法評價的指標之一,可反映方法的可靠性和得出結果的穩定性。PCR方法也具有較好的穩定性,不受操作過程的因素波動。
PCR檢測細胞上清中的支原體時,只需2ul就可檢測。如果是用于藥廠的放行檢測,則樣本需加10ul。
美國圣母大學發明的突破性設備采用了一種創新的方法來“監聽”細胞的對話。未來,這項技術將幫助改善癌癥和其他疾病的診斷。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納米》雜志上。科學家早就知道,RNA在細胞內扮演信使的角色,翻......
博士后研究員希馬尼·夏爾馬在實驗室手持設備原型。圖片來源:美國圣母大學官網美國圣母大學發明的突破性設備采用了一種創新的方法來“監聽”細胞的對話。未來,這項技術將幫助改善癌癥和其他疾病的診斷。相關論文發......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和德國柏林夏里特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觀察到肝臟如何在疾病的情況下保持它的細菌過濾功能。據此,他們發現了肝病中一種以前未知的代償機制:如果肝臟中的一種特殊免疫細胞......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溪團隊在《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HumancytomegalovirusUL36inhibitsIRF3-depen......
10月7日,國家藥監局網站發布《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2469號(醫療衛生類215號)提案答復的函》(以下簡稱《答復》)。針對丁列明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強精準醫學時代個體化定制藥物研發......
惡性腫瘤是當前全球面臨的重大健康問題。作為引發癌癥患者死亡首要因素的腫瘤轉移成為一大研究重點。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張長青、高俊杰課題組聯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浙江大......
研究人員發現,成年男性體內平均有大約36萬億個細胞,而成年女性體內平均有28萬億個細胞。出乎意料的是,人體內小細胞(如血細胞)的質量與大細胞(如肌肉細胞)的質量大致相同,這一發現令研究人員感到困惑。9......
胚胎外卵黃囊(yolksac,YS)可為發育中的胚胎提供營養支持和氧氣,并生成第一批血液和免疫細胞,但其他功能仍然未知。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等合作繪制卵黃囊細胞圖譜,揭示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卵黃囊的功能。......
2023年8月29日,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在上海召開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細胞命運調控與眼健康”現場考察會。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學敏院士出席會議并講話,項目依托單位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院......
在16日發表于《自然》雜志的一項開創性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多家機構的聯合團隊解決了再生醫學中長期存在的一個難題。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重新編程人類細胞以更好模仿胚胎干細胞的新方法,或對生物醫學和疾病治療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