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癲癇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癲癇(ICD–10:G40)。
(二)診斷依據。
根據《尼爾森兒科學》(Richard E. Behrman主編,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年,第七版)、《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1.病史:臨床至少發作1次以上。
2.存在發作易感性:包括遺傳、外傷、發熱等因素。
3.伴隨神經心理損害。
4.實驗室檢查:腦電圖和(或)影像學改變。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尼爾森兒科學》(Richard E. Behrman主編,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年,第七版)、《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1.藥物治療。
2.藥物控制不佳或其他特殊癲癇綜合征者可請神經外科會診進行相應治療。
(四)標準住院日為7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G40癲癇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
(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氨、血乳酸、感染性疾病篩查;
(3)腦電圖;
(4)頭顱MRI或CT。
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檢查項目:心電圖、智力測定,有條件者可行相關血藥濃度測定。
(七)治療方案與藥物選擇。
1.開始治療的指征:一般在第二次無誘因發作之后才開始抗癲癇藥物治療。特殊情況可以在首次發作后考慮開始治療:例如癲癇持續狀態。
2.口服抗癲癇藥物治療的基本原則:應當依據發作類型選藥。根據療效和安全性,結合既往用藥情況調整。
3.藥物選擇時還需要考慮肝腎功能、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藥物來源和費用等。
(八)出院標準。
1.診斷明確,藥物治療方案確定,可門診隨訪。
2.有手術指征者轉入神經外科接受手術治療。
(九)變異及原因分析。
1.癲癇發作可能為非癲癇性發作,經住院檢查和觀察確認后,中止抗癲癇藥物治療并讓患者出院。
2.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癲癇持續狀態,轉入癲癇持續狀態臨床路徑。
二、癲癇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癲癇(ICD-10:G40)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4–7天
腦皮質局灶性畸形是由腦部區域異常發育引起的,是兒童中常見的耐藥性癲癇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它通常發生在額葉,這對規劃和決策至關重要。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癲癇與......
10月1日,Cell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CDKL5deficiencyinadultglutamatergicneuronsalterssynapticactivityandcausesspo......
電壓門控鈉通道是細胞膜興奮性的重要控制因素,對各種生理和神經過程起著基礎性作用。這些通道是一些重要藥物的主要作用靶點,包括局部麻醉劑、抗癲癇藥、抗心律失常藥和止痛藥。最近,普林斯頓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
提及“大麻”二字,不少人最先想到的莫過于“成癮植物”“傳統毒品”。但事實上,大麻是一種古老的農作物,最初被用來制作繩子和衣服,甚至可算作“五谷”之一。《周禮·天官·疾醫》中提到,“以五味、五谷、五藥養......
說起癲癇,估計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它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羊癲瘋”。這種病是大腦神經元突發異常放電導致的,患者常出現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等癥狀(大約影響了1%的人)[1,2]。70%的癲......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特征是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病的發病機制復雜,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與癲癇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近期,愛荷華大學和阿拉巴馬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氧......
癲癇是一種常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具有高致殘率,易造成意外傷亡,解析其精準發病機制并研發新靶點治療藥物尤為迫切。經典癲癇發作理論主要聚焦于神經元的“興奮-抑制”失衡上,近年來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神經......
近日,抗癲癇藥市場捷報頻傳,東北制藥(5.53+2.22%,診股)的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濃溶液獲批,廣州一品紅(34.95+0.46%,診股)制藥的奧卡西平口服混懸液報產獲CDE受理。米內網數據顯示,20......
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等多方努力下,9月22日,作為臨床急需藥品臨時進口的原研藥,也一度被稱為“救命藥”的氯巴占在北京協和醫院開出全國第一張處方。氯巴占是一種用于罕見難治性癲癇患兒治療的藥物,在輔助......
癲癇,俗稱羊癲瘋,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的神經系統疾病,且50%以上患者起病于兒童階段,有效治療癲癇可避免腦功能發育不良等遠期嚴重影響。傳統觀點認為,癲癇起源于局部病灶的異常放電,但是隨著腦科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