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12-09 10:34 原文鏈接: 青藏高原北部地殼熔融流動與高原生長的巖石學證據

      近幾十年來,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的一個重要進展就是發現高原中-下地殼15–50 km深處存在異常薄弱(低速高導)層。該地殼薄弱層通常被認為是地殼熔融的結果。然而,這種解釋卻存在激烈的爭論,特別是在地殼起源的巖漿巖非常稀少的青藏高原北部地區,該爭論更為激烈。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王強研究員的小組最近詳細研究了靠近青藏高原北部——昆侖山南部布喀大坂-馬蘭山冰川出露區的含電氣石二云母和黑云母流紋巖,其地理位置接近2001年可可西里地震的震中心和破裂面,這些巖石形成于中新世-第四紀(9.0 – 1.5 Ma),地球化學上類似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馬拉雅淡色花崗巖(純的地殼熔體),如強過鋁質成分、高硅和明顯負的Eu、Ba和 Sr異常等。這些巖石與全球海洋沉積物和藏北元古代-三疊紀沉積巖有類似的Nd-Sr-Pb-Hf同位素組成。溫壓計算或估計表明,這些流紋巖由變質沉積巖在0.5–1.2 GPa(相當于地殼16.5–40 km深處)和740–863 oC條件下經白云母+黑云母脫水熔融形成。

      該研究不僅揭示在青藏高原北部中下地殼中存在部分熔融層,而且限制地殼熔融從中新世持續到第四紀,從而從巖石學上證實了青藏高原北部中-下地殼深處的地殼薄弱層是地殼熔融的結果。該研究也在青藏高原北部厘定出一條沿昆侖山南部斷裂帶分布的東西向中新世-第四紀的地殼熔融巖漿巖帶,其巖石類型、特點類似于青藏高原南部高喜馬拉雅中新世淡色花崗巖。該巖漿巖帶的存在表明,深部地殼流動在高原生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圖):熔體弱化的中下地殼向北流動受到北部冷的柴達木地塊的阻擋,導致了地殼深部韌性膨脹、表面隆升作用和高原的北向生長;同時,熔體弱化的中下地殼向北流動也受到了西北部冷的塔里木地塊的阻擋,誘發地殼的向東流動,導致昆侖山南部斷裂帶的左旋走滑運動、地震的頻繁發生和高原的向東擴展。

      該研究成果已在Journal of Petrology上發表:Crustal melting and flow beneath northern Tibet: Evidence from Mid-Miocene to Quaternary strongly peraluminous rhyolites in southern Kunlun Range. Journal of Petrology, 53(12), 2523-2566, doi: 10.1093/petrology/egs058.

      

      圖 青藏高原北部邊緣的地殼流動及地殼巖漿作用、地殼增厚、地震和表面隆升模式圖

    相關文章

    同位素示蹤青藏高原東南緣深部物質循環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生徐東晶在副研究員齊玥與研究員王強的指導下,選取青藏高原東南緣云南馬關地區新生代含有大量地幔包體的堿性玄武巖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全巖地球化學和Sr-Nd-Mo同位素研究......

    國際首次!我國科研團隊完成超導太赫茲通信實驗

    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牽頭的聯合實驗團隊在青藏高原成功實現了基于超導接收的高清視頻信號公里級太赫茲無線通信傳輸,這是目前國際上首次將高靈敏度太赫茲超導接收機技術成功應用于遠距離無線通信系統。這次......

    近400米!第二次青藏科考隊發現青藏高原最厚冰川

    第二次青藏科考標志性科考活動守護水塔“一原兩湖三江”科考從今年8月18日開始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展開,有6個科考分隊15個科考小組400多名科考隊員參與。到9月30日,主體任務已基本完成,科考取得多項......

    深入腹地青藏高原二次科考創造多個“第一”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聯合蘭州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科研單位,在青藏高原腹地進行的綜合地質地理科學考察活動圓滿結束,進入了后期的總結研究階段。本次科考作為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組成部分......

    刷新紀錄!我國青藏高原環境科學鉆探深度達750米

    近日,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取得新進展。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統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重點項目“青藏高原中部倫坡拉-尼瑪盆地印度季風演化與高原北移隆升”以及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

    屹立高原30年!科學家在這里為地球“把脈”

    大氣的無常運行,氣候的寒來暑往,形成了萬千自然現象,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屹立高原30年它為地球“把脈”、給大氣測溫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瓦里關山山頂的中國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也被稱為瓦里關全球大......

    青藏高原冰川研究:冰川消融對汞循環的影響不容忽視

    近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冰凍圈科學與凍土工程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對青藏高原東南部冰川徑流汞排放的研究發現:季風期冰川徑流中總汞濃度高于非季風期,冰川消融對區域水生生態......

    拓荒歲月:中國自然資源科考從這里出發

    1979年,郭長福、孫鴻烈、漆冰丁(左起)等人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區開展土地資源考察。1975年,研究人員在珠穆朗瑪峰登山科考。1990年,在可可西里無人區考察時車陷在路上,考察隊隊員們一起推、拉......

    我國科學家發現青藏高原持續生長核心動力源來自“地幔風”

    近期,來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的科學家團隊用定量地球動力學模型揭示出,青藏高原持續生長核心動力源來自從南向北的“地幔風”。該“地幔風”北向推動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的南緣持續碰撞,從而導致青藏高原幾......

    中國科學院:以科研成果護高原生態

    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寒來暑往,中國科學院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員扎根雪域高原不懈探索,開展若爾蓋濕地生態修復、推動沙化土地治理、監測高寒草原生態狀況,在揭示環境變化機理、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