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12-10 11:38 原文鏈接: 多哈氣候大會:收獲有遺憾的成果難題留給未來

      經過緊張激烈的“加時賽”談判,多哈氣候大會8日深夜通過決議后落下帷幕。在發展中國家的力爭之下,談判取得一些成果。但如同以往歷次氣候大會一樣,大會仍給未來留下不少問題,可謂“喜憂參半”。

      成果帶有遺憾

      大會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最終就2013年起執行《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達成了一致;第二承諾期時限的5年和8年之爭,最終以8年期限達成一致。

      在發展中國家持續呼吁和敦促之下,一些發達國家除了有條件地接受《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也承諾向“綠色氣候基金”注資,德國、英國、瑞典、丹麥等6個歐洲國家已經為此編列預算。

      正如中國代表團在會后所評價的那樣,大會堅持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維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議定書》的基本制度框架,把聯合國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繼續向前推進,向國際社會發出了積極信號。

      然而,本次大會也留下不少遺憾,所達成的每項成果都留有“尾巴”,為將來的氣候談判增加了難度:

      在減排問題上,盡管《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定為8年,降低了對發達國家減排力度的要求,但日本、加拿大、新西蘭等發達國家仍未接受第二承諾期,大會也沒有就發達國家減排指標做出具體規定,使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難以實現。

      在資金問題上,發達國家從整體上看還遠沒有兌現承諾,根據哥本哈根大會和坎昆大會的決議所設立的“綠色氣候基金”仍是空殼,目前發達國家承諾的資金總量僅為數十億美元,至2020年能否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的目標還是懸疑。

      在第一、第二承諾期的銜接上,一些發達國家堅持將第一承諾期剩余的減排額度“結轉”到第二承諾期,相當于再次降低第二承諾期的減排目標,而大多數國家反對,這個問題只能暫時擱置,這為以后的談判增加了懸念。

      分析人士認為,本屆會議所達成的共識是與會各方共同妥協的產物,最終形成的結果“各方都不滿意而各方都能接受”。

      中國樹立形象

      大會能取得上述成果,離不開發展中國家群體的據理力爭。特別是中國本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最大限度維護了發展中國家的權益,用實際行動樹立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在多哈氣候大會上,中國堅持《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必須如期啟動,發達國家承諾的資金應當盡快到位,發達國家應加大減排力度。

      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還表示支持發展中國家減排行動,不僅“不與發展中國家爭一分錢”,還盡自己的能力對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援助。

      為支持和幫助非洲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國家等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政府在大會期間宣布已安排加強南南氣候合作的專項資金。2012年,中國還與格林納達、埃塞俄比亞、馬爾代夫等10個國家簽署了應對氣候變化物資贈送諒解備忘錄,向相關國家贈送節能燈、節能空調等產品。

      與中國的作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發達國家的消極。

      美國依然堅持其傲慢、頑固、自私的立場,游離于《議定書》之外,拒絕承擔國際責任,令國際社會心寒;加拿大、日本、新西蘭等拒絕加入《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使全球減排成效大減;將第一承諾期的剩余減排額度帶入第二承諾期,更使整體減排的公平性受到質疑。

      難題留給未來

      雖然多哈氣候大會避免了無果而終的結局值得慶幸,但遺留問題并不少。分析人士估計,明年華沙氣候大會的談判難度可能比本屆大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加入方是否發生變化、發達國家減排力度是否維持現狀、資金承諾能否進一步兌現等,都將成為華沙大會談判的焦點。

      與此同時,氣候變化的步伐并未因人類的行動遲緩而改變。聯合國減災署在多哈氣候大會期間發布的統計顯示,2000年至2011年,全球氣候災害累計受災人口達27億,經濟損失達1.38萬億美元。

      其中,2010年氣候災害致死人數最多,超過30萬人,2011年造成的經濟損失最為嚴重,高達3630億美元。而今年,從颶風“桑迪”到臺風“寶霞”,各種氣候災害帶來的損失很有可能刷新紀錄。

      越來越頻發的氣候災害警示著全世界,必須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盡快達成共識并采取行動。特別是對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的發達國家,切實采取行動才能對全人類、也是對自身的命運負責。

    相關文章

    始新世漸新世氣候轉折期植被變化研究獲進展

    始新世-漸新世氣候轉折期是一次全球快速變冷事件。這次事件是現代冰室氣候的開端,受到構造活動、海陸位置與古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而陸地生態系統對這一事件的響應具有空間異質性。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機器學習提升天氣與氣候預測準確度

    谷歌研究公司的StephanHoyer與合作者開發了一個機器學習模型,能進行準確的天氣預測和氣候模擬。該模型名為NeuralGCM,能超越部分現有天氣和氣候預測模型,有望比傳統模型節省大量算力。相關研......

    《柳葉刀》:氣候變化加劇肺癌風險,并延誤診療

    ·氣候變化本身并不直接導致肺癌,但會加劇空氣污染,而長期暴露在空氣質量差的環境中是患肺癌的已知危險因素。極端天氣可能導致肺癌治療延誤,對藥物藥代動力學造成挑戰,導致放射中斷,沖擊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導......

    第十次金磚國家環境部長會議召開

    6月28日,第十次金磚國家環境部長會議在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舉行。會議以“金磚十國新格局下擴大務實合作的前景”為主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致開幕辭并作主題發言。會議由俄羅斯自然資源和生態部部長......

    全球多地持續高溫我國今年夏天也會超熱嗎

    近日,全球多國持續遭遇高溫天氣。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區出現了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南部信德省此前更是出現52攝氏度的高溫,逼近歷史極值。在印度東部、北部以及西部的大片地區,高溫天氣帶來不利影響。據國外......

    關于印發《氣候投融資試點成效評估方案》的通知

    名稱關于印發《氣候投融資試點成效評估方案》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4-00164分類應對氣候變化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

    研究重建中全新世中美洲地區水文和颶風活動歷史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極端氣候事件及影響”團隊(EXCEIS)譚亮成課題組和國內外合作者利用波多黎各莫納島石筍IM-94的多指標記錄重建了該地區中全新世水文和颶風活動歷史。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M......

    氣候變化可能使致命海洋“寒流”更頻繁

    提到氣候變化,人們通常會想到變暖以及極端高溫。變暖的海水,導致大量海洋生物面臨死亡威脅。而近日一項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卻發現,氣候變化可能與水下寒流有關。這聽起來似乎與海洋熱浪席卷全球的現狀......

    厄爾尼諾對氣候影響結束?專家:預計今夏氣候仍異常

    2023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在2023年12月達到峰值,國家氣候中心最新預測,今年1月以來,厄爾尼諾不斷衰減,預計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于4月到5月結束。這是否意味著厄爾尼諾帶來的氣候影響也隨之結束?......

    天朗氣清加快全球變暖步伐

    2023年被證明是歷史上最熱的一年,這印證了一些著名氣候科學家的警告,即全球變暖的速度正在加快,并已進入一個危險的新階段。4月3日發表于《通訊-地球與環境》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這種加速的一個原因——地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