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新世-漸新世氣候轉折期是一次全球快速變冷事件。這次事件是現代冰室氣候的開端,受到構造活動、海陸位置與古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而陸地生態系統對這一事件的響應具有空間異質性。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和德國森肯貝格自然研究會德累斯頓自然歷史收藏館合作,對上巴頓階和普利亞本階(37.71~33.9 Ma)至呂珀爾階(33.9~27.82 Ma)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歐洲中緯度地區7個化石產地的9個植物群開展了研究。科研人員比較了晚始新世和早漸新世時期這兩個地區的植被多樣性、常綠成分多樣性和葉結構特征變化。結果發現,兩個研究區域的植被組成均響應了氣候變化,表現為常綠闊葉成分比例下降和植被類型的改變;兩個研究區域的植被類型均經歷了從晚始新世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向早漸新世溫帶落葉闊葉林或混交中生林的轉變。對葉結構特征的研究顯示,歐洲中緯度地區的葉緣特征和二級脈類型發生變化,青藏高原東南緣的葉面積減小。這表明,全球和區域因素對于研究地區植被的演化發揮著關鍵作用。
相關研究成果以Vegetation changes across the Eocene-Oligocene transition: Global signals vs. regional development為題,發表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德博士后獎學金項目的支持。
“在這個從氣候變化到公共衛生危機等方面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戰的時代,科學在尋找可持續解決方案方面的作用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12月5日,2024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北京開幕,聯合國教育、科......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成杰團隊通過研究確定微生物生物量特定潛在生長率在地理氣候梯度上的變化,確定這種變化的潛在驅動因素,并研究對土壤C循環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使用18O標......
中新網西安9月27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27日從西北大學獲悉,該校城市與環境學院徐國保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發表了長文“JetstreamcontrolsonEuro......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王克林科研團隊,研究明確了不同地質背景下植被生長的降水敏感性閾值,相關成果9月4日在線發表于JournalofHydrology上。中國......
始新世-漸新世氣候轉折期是一次全球快速變冷事件。這次事件是現代冰室氣候的開端,受到構造活動、海陸位置與古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而陸地生態系統對這一事件的響應具有空間異質性。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始新世-漸新世氣候轉折期是一次全球快速變冷事件。這次事件是現代冰室氣候的開端,受到構造活動、海陸位置與古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而陸地生態系統對這一事件的響應具有空間異質性。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谷歌研究公司的StephanHoyer與合作者開發了一個機器學習模型,能進行準確的天氣預測和氣候模擬。該模型名為NeuralGCM,能超越部分現有天氣和氣候預測模型,有望比傳統模型節省大量算力。相關研......
·氣候變化本身并不直接導致肺癌,但會加劇空氣污染,而長期暴露在空氣質量差的環境中是患肺癌的已知危險因素。極端天氣可能導致肺癌治療延誤,對藥物藥代動力學造成挑戰,導致放射中斷,沖擊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導......
6月28日,第十次金磚國家環境部長會議在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舉行。會議以“金磚十國新格局下擴大務實合作的前景”為主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致開幕辭并作主題發言。會議由俄羅斯自然資源和生態部部長......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西南喀斯特區石漠化治理與生態服務功能提升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