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3-07 11:38 原文鏈接: 最全全球大學/科研機構學術排名,中科院No.1

    最近,Nature指數公布了2020年12月1日到2021年11月30日大學/機構排名。通過整理。我們發現:

    在全球大學/機構綜合排名中,中國科學院位居榜首,其次是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另外有25個大學/機構順利挺進全球前100名。蘭州大學排名82名,史上排名最優同濟大學再次進步,排名79名

    在全球生命科學領域排名中美國占有了絕大部分優勢,前10名獨占了7名;

    對于中國大學排名而言,前10名主要是老牌名校,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另外,西湖大學首次進入中國大學排名前100名;

    對于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排名,中國科學院位居第一,之后就是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浙江大學在生命科學領域不斷發力,力壓清華大學,在中國高校排名第二;西湖大學首次進入前50名,排名40名,史上最優排名;華大基因排名45,進步顯著。由于調整了雜志的組成,農業類的大學排名有很大程度的上升,如中國農業大學;

    總體而言,中國經過近20年的發展,科研實力不斷的上升,在后續會表現的更好。

    1全球大學/機構綜合排名


    對于全球大學排名,我們發現,中國科學院已經連續多年盤踞著榜首的位置,哈佛大學及馬克思普朗克協會緊隨著其后。在全球大學前100名中,中國有25名大學/研究所進入,打破了記錄,這25所大學/機構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第1名),中國科學院大學(第8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9名),北京大學(第10名),清華大學(第11名),南京大學(第12名),浙江大學(第16名),復旦大學(第19名),上海交通大學(第21名),中山大學(第26名),南開大學(第32名),四川大學(第38名),武漢大學(第42名),南方科技大學(第45名),蘇州大學(第46名),廈門大學(第56名),山東大學(第58名),華中科技大學(第61名),天津大學(第63名),湖南大學(第65名),吉林大學(第68名),同濟大學(第79名),蘭州大學(第82名),華東師范大學(第95名)。有8所大學/研究所進入前20強,已經非常的不錯,這也在側面說明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快速的進步。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學術領域蟬聯高校第一,蘭州大學再次進步,史上排名最優。


    圖1 全球大學/機構綜合排名

    2全球大學/機構生命科學領域排名

    對于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在前10名中,除了馬克思普朗克學會(第3名),中國科學院(第5名),牛津大學(第7名),其他機構都是美國的,這也說明美國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實力非常的強健。另外,在前100名當中,中國共有9個機構/大學進入,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 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系統。

    圖2 全球大學/機構生命科學領域排名

    3中國機構分析

    對于中國而言,經過細分可以知道,中國在化學及物理學領域比較出色,但是生命科學及地球/環境領域比較薄弱,后期還需要進一步發展。

    在中國,排名前10名機構/大學分別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總體而言,中國經過近20年的發展,科研實力不斷的上升,在后續會表現的更好,蘭州大學順利進入中國學術領域30強,西湖大學首次沖進前100名,表現亮眼。

    圖3 中國大學排名

    4中國大學/機構生命科學領域排名

    在生命科學領域,我們知道中國科學院位居第一,而后是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中山大學順利進入了前10強,四川大學進入了中國生命科學領域20強。由于在2018年6月份增加了Plant Cell 雜志,這對于農學院校有一定的優勢,故在生命科學領域,可以看到中國農業大學排名明顯上升;另外,西湖大學排名40,史上排名最優。

    相關文章

    第六屆糖復合物研究前沿網絡學術大會順利舉行——探索生命奧秘新途徑

    為促進我國糖復合物領域的合作交流,加快國內糖科學的發展,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糖復合物專業分會主辦、復旦大學/糖復合物衛健委重點實驗室承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的第六屆糖復合物研究前沿網絡學術大會......

    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色譜與分離科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成功召開

    2024年12月8日,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色譜與分離科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此次會議匯聚了眾多高校、企業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行業精英,共同見證專委會成立,......

    《中國國際學術會議發展藍皮書2024》發布

    12月7日,在廣州舉行的第六屆國際科技創新學術交流大會(IAECST2024)上,《中國國際學術會議發展藍皮書2024》(以下簡稱《藍皮書》)正式發布。《藍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國際學術會議數量占......

    學術譜系如何跳出“近親繁殖”怪圈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孫悟空拜菩提祖師為師,成為“齊天大圣”。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師從鬼谷子,在戰國亂世縱橫捭闔名揚天下。獲得自然科學桂冠的諾貝爾獎得主之間,“學術譜系”傳承之力也不可小覷。今......

    多所高校提出使用AI的多個“禁止”,學術論文使用AI邊界在哪兒?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一路突進,現在人們對于AI工具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元,尤其是在文稿撰寫方面。不少人在網上用AI寫文案、寫評價,也有高校學生把AI用在了學術論文的撰寫過程中。的確,相比線下翻書籍或者線上找資......

    學術界算力不足,限制人工智能創新

    一項針對全球數十家機構學者的調查顯示,許多大學的科研人員對可供他們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算力資源有限感到沮喪。據《自然》報道,科研人員接觸不到最先進的計算系統,可能會阻礙他們開發大型語言模型和進行其他人工......

    普通人讀博:一場對學術的大型祛魅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實習生蘇曉“勉強畢業拿到博士學位”“發表過兩到三篇一般水平的論文”“畢業年齡超過32歲”“沒有勇氣再出國做博后”“很不容易找到一份編制內工作”“不咸不淡過完一生”……出身普......

    基金委試點開展“委校協同”匯聚資助學術論文數據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試點開展“委-校協同”匯聚資助學術論文數據的通知國科金發傳〔2024〕172號各依托單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建設的科學基金開放獲取倉儲平臺(......

    研究發現,團隊壯大會影響成員的學術職業前景

    處于職業生涯早期的學者,在尋找終身職位和資金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一項研究指出,研究團隊不斷發展壯大,1970年平均每篇論文1.8位作者,2004年達到3.6位,翻了一番。根據近日發表于《自然-生物技術......

    “幫手”還是“幫兇”?生成式AI學術使用須關注

    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快速普及,在學術寫作領域呈現爆炸式應用勢頭。使用基于大語言模型(LLM)的生成式AI工具能節省時間,減少語言障礙,讓論文更加明白通暢。但這些工具的應用也讓剽竊問題變得更復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