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寧卡作《政府工作報告》
珠海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昨日開幕
昨日上午,珠海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寧卡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據介紹,2012年珠海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04.1億元,首次突破1500億元,今年計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
何寧卡表示,珠海要堅持穩中求進,促進加快發展,在推動發展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強化創新驅動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努力實現更好質量、更高效益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對珠海營商環境的提升進行了部署。據介紹,珠海將推進第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事項減少40%、行政審批總時限壓縮50%以上。此外,珠海還將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財政體系。
“調結構促增長”壓力增大
2012年,珠海致力于多措并舉穩增長,促進了經濟平穩運行,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04.1億元,比上年增長7%;人均生產總值約合1.5萬美元,增長6.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2.6億元,增長1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0元,增長14.8%。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13400元,增長13%。
何寧卡坦言,珠海目前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不少問題。其中,在外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持續不減和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的雙重影響之下,珠海的經濟增長仍然沒有擺脫過度依賴外貿出口和房地產投資的局面。而新產業、新項目大多處在建設期,民營經濟不發達、規模小,兩者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不顯著,使得珠海經濟調結構、促增長統籌平衡的壓力增大。
在自主創新體系建設方面,珠海也面臨資源分散、人才缺乏等問題,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制約了經濟發展的提速。
對于市民關心的宜居環境建設、公共服務、政務環境等問題,何寧卡表示,當前珠海一些市政基礎設施尚需完善,交通出行便利化程度尚需加強,“公共服務供給和需求也還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存在,政府的管理服務也亟待創新”。
“綜合判斷今年的發展環境,總體上珠海發展具備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擴大內需、加快投資和調整結構、轉型升級都大有可為,要以時不我待的危機感、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心無旁騖、勵精圖治,朝著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的正確方向加速前行。”何寧卡說。
培育5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
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仍是珠海的第一要務。何寧卡表示,要保持投資合理較快增長,“今年政府投資計劃安排108.9億元,其中67億元用于建設交通、生態等項目”。
針對珠海過度依賴外貿出口和房地產投資的局面,今年將加快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三高一特”產業專項規劃和配套政策,繼續培育5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推進航空、軟件與集成電路設計、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新能源客車4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
高端服務業將成為珠海今后經濟發展的亮點。“珠海將推動金融創新,設立珠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壯大現代金融產業。編制實施會展產業發展規劃,籌建行業主管機構和國有會展集團,發揮中國航展的品牌效應,培育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專業展會。”何寧卡說。
民營經濟有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鼓勵擴大民間投資,落實面向民間投資的8個重點項目,從今年起,市級財政預算新增1億元用于發展民營經濟,為珠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橫琴將新建直升機起降點和游艇碼頭
作為珠海未來發展的“三大引擎”之一,橫琴的開發開放被《政府工作報告》列入2013年的十項重點工作,包括落實創新政策、完善基礎配套、發展高端產業三個內容。
橫琴被譽為“特區中的特區”,國家給予了不少優惠政策,但部分仍需加快落實。珠海將推動出臺橫琴產業發展優惠目錄、海關監管、稅收征管等政策,制定實施創建全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具體方案。
在過去三年,橫琴的基礎設施得到較大的改善,實現了三年大變化。今年橫琴將開工建設廣珠城軌經橫琴至珠海機場段,建設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等基礎設施,此外,新建直升飛機起降點、游艇碼頭和臨時客運碼頭,開辟海上客運線,打造橫琴的立體交通網絡。
在產業發展上,橫琴今后將成為珠海金融創新的最重要載體。何寧卡說,今年爭取在橫琴籌建各類新型金融機構和交易市場,吸引國內各類金融機構發展跨境人民幣業務,開展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先行試驗。
■今年十項重點工作
一、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三、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
四、加快橫琴新區開發開放
五、提高城鄉宜居水平
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七、大力建設生態文明
八、推動文化強市建設
九、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政府工作報告》亮點
探索港澳居民和醫生到珠海就醫、執業等醫療衛生合作新模式,逐步擴大開放珠海醫療服務市場。廣泛開展珠中江澳群眾性文體旅游活動。
完善城市規劃體系,推進“五規融合”。打造“九洲動感活力軸”,推進市民文化廣場、九洲商貿中心等城市更新項目,新開工建設2至3個城市綜合體。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制定智能交通規劃,上半年完成交通信息綜合服務平臺項目建設。
加大綠色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投放力度,完成500輛綠色公交車轉換工作。優化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運營管理,新建200個租賃點、投放5000輛自行車。繼續抓好綠道網建設和運營,新建省立綠道60公里。
完善農村集體土地使用管理機制,出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及利益分配的指導性政策,繼續探索推廣村(農村股份合作公司)集體留用地開發配套園區試點工作。加大農村學校教師培訓力度,新建10所鎮中心幼兒園。
推進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及移交工作,合理提高公辦幼兒園比例,規范化比例達70%以上。
建立健全以公租房為主的新型住房保障體系。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000套,竣工3264套。加強準入、后續和退出管理,促進保障性住房分配公開、公平、公正。
大幅提高新農保和城居保政府補貼標準,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165元提高至330元,新農保老年津貼由原每人每月165元提高至200元。
建立行政事務村(居)準入機制,加快村(居)民自治和城鄉社區建設,50%行政村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30%行政村達到省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示范創建標準。
建立第二批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目錄,加強與港澳社會服務機構的合作,擴大服務覆蓋面。
如果地球突然連續降溫十年,生態系統如何應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日前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態系統格局與過程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劇烈的火山噴發帶來冷卻效應,強烈影響高寒地區森林生......
10月13日,浙江生態環境集團總部項目簽約儀式舉行,集團總部項目正式落戶余杭區。這也標志著浙江省級生態環境集團正式亮相。企查查顯示,浙江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2023年9月26日剛剛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
10月4日,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發布訃告,我國著名動物學和鳥類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光美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0月3日14時2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訃告顯示,鄭光美,祖籍北京,19......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生態環境部在廣西桂林舉辦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科普工作交流會。會上,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地化所)科普基地獲頒第八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牌匾。據了解,此......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必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體現的是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深刻轉變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道世......
7月11日至12日,由北京市交通委主辦、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承辦的第七屆世界大城市交通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記者從論壇上獲悉,北京交通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已經完成編制,將于近期公布。根據方案,北京交通行業有......
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試行)》(以下簡稱《評分細則》)。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就《評分細則》出臺的背景和主要內容等,......
名稱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索引號000014672/2023-00128分類其他生態環境管理業務信息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3-05-16文號部令第30號主題詞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生態環境行政......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印發《國家陸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發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將加快生態站建設,完善站點布局,提升研究水平,強化數據應用,優化管理服務,增強支撐能......
5月6日—7日,由國際地理聯合會農業地理與土地工程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陜西理工大學、漢中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生態產業化與全面鄉村振興國際論壇在陜西省漢中市舉行。來自亞洲、歐洲、大洋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