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0-31 16:57 原文鏈接: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紀實

    天宮,亦名紫薇宮,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殿。九重天之上,仙島林立、氣象萬千。

    如今,神話成為現實:在浩瀚星空與藍色地球之間,“天宮”緩緩飛行,中華兒女漫步太空,自信的身影映照著人類科技的光輝。

    2022年10月31日,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托舉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升空。很快,夢天實驗艙將在軌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組合體完成組裝建造,形成T字形基本構型,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從“曙光”到“西昌航天”再到“中國空間站”,中國“天宮”千年圓夢的背后,有這樣一段追夢奮斗的精彩故事……

    筑夢,曙光照亮前行之路

    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國首個載人航天工程——“曙光一號”飛船計劃正式立項。經過反復勘測,西昌松林地區被最終被選定為衛星、飛船試驗場,黨中央決定在這里建造飛船發射工位,即西昌發射場一號工位。

    然而,由于當時我國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且工業制造及相關的工藝水平較低,“曙光一號”工程最終下馬,一號工位建設沒有啟動。

    雖然最終沒有實施,但是“曙光一號”工程促成了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誕生,也為后來執行空間站建造的文昌航天發射場埋下了伏筆。

    2007年8月,為推進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求,黨中央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在海南文昌建設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場。

    一聲令下,西昌航天人踏上了二次創業的新征程。2014年,一座現代化的航天發射場拔地而起。

    追夢,跨越艱險不斷向前

    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長征五號B是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的指定“專車”。其首飛成功,驗證了火箭總體方案、各分系統方案的正確性、協調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離技術、大直徑艙箭連接分離技術、大推力直接入軌偏差精確控制技術等一批新技術。

    這次任務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蔓延之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叫響了“向疫戰、向天行”的口號,把疫情防控工作與航天發射任務一體籌劃、一體組織、一體實施,克服并行作業資源有限、在崗人員減少等困難,為火箭騰飛打下堅實基礎。

    長征五號B騰飛的背后,離不開文昌航天人一次次超越創新。發射場建成以來,科技人員先后攻克低溫推進劑大流量加注、煤油液氮降溫、網絡信息系統國產自主可控等關鍵技術,解決了中大型液體火箭并行測試發射、單工位適應多型火箭發射、設施設備適應、“高溫高濕高鹽霧”和“強降雨強雷暴強臺風”環境等難題,實現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高密度發射能力。

    圓夢,放飛“天宮”遨游太空

    建設空間站對于提升一個國家的整體科學技術水平有著重要意義,是任何一個航天大國技術發展的必經之路。

    2021年4月29日,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此次勝利,標志著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為后續任務展開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2年7月24日,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精準送入預定軌道。作為中國空間站首個科學實驗艙,也是國家太空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問天實驗艙將為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提供更大空間,也為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提供更大平臺。

    而今,伴隨著夢天實驗艙一飛沖天,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即將組裝完成。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開拓性貢獻。

    相關文章

    中國空間站首批艙外暴露實驗材料樣品成功取回

    北京時間3月14日21點許,在地面科技人員的密切協同下,中國空間站材料艙外暴露實驗裝置及樣品組合體由空間站機械臂成功轉移至空間站氣閘艙內。15日,航天員將把取回的組合體從氣閘艙轉移至實驗艙,并將裝置內......

    中國空間站入選“2023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近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評選的“2023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京發布,中國空間站入選。我國空間站工程使用的空間站各艙段、載人飛船、貨運飛船、中繼衛星及發射這些航天器所使用的長征系......

    中國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交接,“博士乘組”將于10月31日返回地球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9日,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截至目前,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將于10月31日乘坐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

    中國空間站已開展上萬次在軌實驗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獲悉,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設施近日基本完成在軌測試,在軌運行穩定可靠,具備了大規模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的能力。截至8月18日,空間站已開展了60余項實驗項目、上萬次在軌......

    中國空間站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交付實驗科學家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4日上午,中國空間站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在東風著陸場交付由中科院牽頭負責的空間應用系統。4日14時左右,部分實驗樣品運抵北京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

    中國空間站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交付實驗科學家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4日上午,中國空間站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在東風著陸場交付由中科院牽頭負責的空間應用系統。4日14時左右,部分實驗樣品運抵北京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

    載荷專家桂海潮:迎接這次任務的挑戰我非常期待

    在這次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當中還有一個新面孔——航天員桂海潮,桂海潮是中國空間站的首位載荷專家,擔負著在空間站開展大量科學實驗的重要使命。總臺記者在對他的采訪中感受到,專業、細致、自信,是他的最大特質。......

    聚焦中國航天日,“大國重器”亮相

    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今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主場活動將在安徽合肥舉辦。近年來,中國“太空之家”遨游蒼穹、“祝融”“羲和”探火逐日……一次次飛躍與突破,刷新著......

    從中國空間站返回的巴基斯坦植物種子交還巴方

    2月8日,巴基斯坦植物種子從中國空間站成功返回慶祝儀式在伊斯蘭堡舉行。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官員在儀式現場將從中國空間站返回的植物種子交還巴科學家。據了解,在中巴太空育種合作項目框架下,巴方科學家選取了......

    天文攝影師劉博洋:跟拍記錄中國空間站“成長”

    劉博洋是一位90后天體物理博士,同時也是一位天文攝影師。劉博洋仰望星空,懷揣夢想,成功用自主開發的光學跟蹤技術拍攝到了中國空間站,并用幾個月時間完整記錄了中國空間站建設時期的12種構型,留下了異常寶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