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紀實
天宮,亦名紫薇宮,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殿。九重天之上,仙島林立、氣象萬千。 如今,神話成為現實:在浩瀚星空與藍色地球之間,“天宮”緩緩飛行,中華兒女漫步太空,自信的身影映照著人類科技的光輝。 2022年10月31日,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托舉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升空。很快,夢天實驗艙將在軌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組合體完成組裝建造,形成T字形基本構型,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從“曙光”到“西昌航天”再到“中國空間站”,中國“天宮”千年圓夢的背后,有這樣一段追夢奮斗的精彩故事……筑夢,曙光照亮前行之路 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國首個載人航天工程——“曙光一號”飛船計劃正式立項。經過反復勘測,西昌松林地區被最終被選定為衛星、飛船試驗場,黨中央決定在這里建造飛船發射工位,即西昌發射場一號工位。 然而,由于當時我國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且工業制造及相關的工藝水平較低,“曙光一號”工程最終下馬,一號工位建設沒有啟動。 ......閱讀全文
“海洋空間站”將落戶中國
亞太交流和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肖武男和“海洋空間站”計劃發起人、法國建筑設計師雅克·魯熱里1日在巴黎簽署“海洋空間站-中國計劃”合作備忘錄。這意味著代表世界海洋技術發展先進成果的“海洋空間站”新型海洋科學考察船計劃將首先落戶中國。 據介紹,“海洋空間站”計劃旨在創造一種對海洋探索、觀察、分
中國空間站:“太空,我們來了!”
10年前,有人在網上發帖問:“國際空間站何時輪到中國人上去?”下面一條回復霸氣十足:“中國人要上就上自己的空間站!” 如今,這個夢想實現了。2021年4月29日,隨著“天和”核心艙發射,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組建階段。按照計劃,2021年至2022年,我國會通過11次航天發射完成空間站建設,包括4次
揭秘中國空間站“轉位神器”
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伴隨中國龐大的航天器“積木”變換位置,中國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和“夢天”“問天”兩個實驗艙正式形成“T”字基本構型。 當天,夢天實驗艙“悄悄”挪動“身板”,轉換個姿態從側面“吻”上天和核心艙,實現這一轉位功能的產品正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制的轉位機構。 以150公斤的
中國空間站“太空變形”如何實現?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3日9時32分,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這標志著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那么,中國空間站的“太空變形”是如何實現的? 夢天實驗艙此次轉位過程分成幾個階段,包括轉位準備、兩艙分離、艙體轉位、側向捕
中國空間站:“太空之家”遨游蒼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207.shtm
中國宣布將在2022年建成空間站
首次在中國舉行的第27屆太空探索者協會(ASE)年會9月10日成為一個“航天員的海洋”,近百名來自全球各國的航天員齊聚北京,其中不僅包括以中國登陸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為首的中國航天員,還包括美俄等國的功勛航天員,比如人類首位出艙太空行走的俄羅斯英雄航天員列昂諾夫。在此次大會上,中國宣布將在2022
國際伙伴到訪中國空間站,未來可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53.shtm 2月24日,“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北京開幕。2022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三十年,就在這一年,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太空之家”遨游蒼穹。建設完
中國空間站“無容器”實驗進展順利
中國空間站已經開展了多項太空實驗。無容器材料實驗柜隨核心艙發射之后,目前在軌已完成十余種科學樣品的實驗,進展順利,其中三種已經返回地面。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太空實驗樣品進行了地面初步分析測試,有了新的發現。總臺記者 竇筠韻:在我手上所拿的這個實驗管里面的金屬鋯就是在經過神舟12號飛船實驗以后
中國空間站氧氣資源實現100%再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29.shtm
據說中國空間站要搞事情?看看空間站適合開展哪些實驗
作者:邸鳳萍 張偉(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全國兩會上,委員為我們帶來了不少關于載人航天空間應用的新消息: 中國將于2020年前后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后發射實驗艙,中國空間站將正式組建并運行。中國的空間站既是為中國科學家、也是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的優秀科學探索平臺,空間站里將涌現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