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大麻”二字,不少人最先想到的莫過于“成癮植物”“傳統毒品”。但事實上,大麻是一種古老的農作物,最初被用來制作繩子和衣服,甚至可算作“五谷”之一。《周禮·天官·疾醫》中提到,“以五味、五谷、五藥養其病” ,其中的“五谷”便包括了麻、黍、稷、麥、豆。
至于其精神活性作用,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公元前5世紀撰寫的《歷史》中有一段描寫“歐亞大草原上的塞西亞人燃燒大麻籽”的文字,通常認為是人類吸食大麻的最早書面證據。而中國現存最早的中藥著作《神農本草經》之中,也有“麻賁多食,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的記載。
不可置否,大麻是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存在——除了成癮外,大麻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
大麻具有成癮性和危害性的主要原因在大麻素(Cannabinoid),而其組成成分有二:具有精神活性的四氫大麻酚(THC)和非精神活性物質的大麻二酚(CBD)。而后者CBD,便是大麻藥用價值的重要來源。
隨著醫學界的不斷深入調查,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了CBD的療效,包括治療壓力、焦慮、失眠、慢性疼痛、炎癥等疾病。同時大量臨床試驗顯示,CBD是治療某些形式的癲癇和疼痛的有效藥物;早在2018年,FDA便已批準CBD用于治療兩種嚴重而罕見的癲癇。
已有大量研究證實,CBD與各種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膜蛋白。但究竟哪個靶點以及通路才是CBD治療癲癇或疼痛的最重要目標呢?
依照先前的研究得知,CBD的作用之一是抑制電壓門控鈉(Nav)通道。與許多抑制Nav通道的藥物類似,CBD與Nav通道的相互作用是狀態依賴性的——與通道的關閉失活狀態相比,CBD與Nav通道的關閉靜息狀態相結合的親和力更高。
然而,在生理膜電位下,Nav通道處于靜息和失活之間的高度電壓依賴平衡狀態。因此,即使藥物與關閉狀態的通道相結合,在耦合平衡機制的作用下,CBD與失活通道的緊密結合也會導致激活的靜息狀態通道減少。
為了得到更為具體的機制,來自普林斯頓大學/清華大學的顏寧及哈佛醫學院Bruce P. Bean共同通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題為Cannabidiol inhibits Nav channels through two distinct binding site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CBD在亞微摩爾濃度下以狀態依賴的方式與Nav1.7通道相互作用。
電生理實驗表明,相比于靜息狀態,CBD與失活狀態的結合更緊密;具體來說,CBD能與失活狀態的Nav1.7通道結合,解離常數約為50nM。
進一步,研究者獲得了CBD與人類Nav1.7通道結合的冷凍電鏡結構,發現了兩個不同的結合位點。
一個結合位點靠近重復序列III和IV之間的短連接體上Ile/Phe/Met (IFM) 模體的失活“楔形”位置,該位點被稱為CDB-1的I-位點,能介導穩定的快速失活狀態。通過增加與IFM模體的結合,導致靜止和失活通道之間的電壓依賴平衡轉移,以及膜被重新極化時從失活狀態恢復回來的速度減慢。
而另一個結合位點,CDB-2的F-位點,則位于上孔附近的IV-I孔隙(fenestration)里;而CBD以保守的姿態與之結合。
研究者總結道,這項研究結果出乎意料!CBD與Nav1.7通道上兩個不同位點結合,但這兩個位點不同于與以往在哺乳動物Nav1通道的結構數據中確定的其他小分子狀態依賴性Nav抑制劑的結合位點。
顏寧團隊開展的此項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精確地找準了CBD與Nav1.7通道的結合位點之后,可基于該結構研發針對Nav通道的特異性藥物,有助于規避CBD在治療癲癇過程中的部分副作用,從而造福更多的患者。
腦皮質局灶性畸形是由腦部區域異常發育引起的,是兒童中常見的耐藥性癲癇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它通常發生在額葉,這對規劃和決策至關重要。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癲癇與......
10月1日,Cell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CDKL5deficiencyinadultglutamatergicneuronsalterssynapticactivityandcausesspo......
電壓門控鈉通道是細胞膜興奮性的重要控制因素,對各種生理和神經過程起著基礎性作用。這些通道是一些重要藥物的主要作用靶點,包括局部麻醉劑、抗癲癇藥、抗心律失常藥和止痛藥。最近,普林斯頓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
提及“大麻”二字,不少人最先想到的莫過于“成癮植物”“傳統毒品”。但事實上,大麻是一種古老的農作物,最初被用來制作繩子和衣服,甚至可算作“五谷”之一。《周禮·天官·疾醫》中提到,“以五味、五谷、五藥養......
提及“大麻”二字,不少人最先想到的莫過于“成癮植物”“傳統毒品”。但事實上,大麻是一種古老的農作物,最初被用來制作繩子和衣服,甚至可算作“五谷”之一。《周禮·天官·疾醫》中提到,“以五味、五谷、五藥養......
提及“大麻”二字,不少人最先想到的莫過于“成癮植物”“傳統毒品”。但事實上,大麻是一種古老的農作物,最初被用來制作繩子和衣服,甚至可算作“五谷”之一。《周禮·天官·疾醫》中提到,“以五味、五谷、五藥養......
說起癲癇,估計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它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羊癲瘋”。這種病是大腦神經元突發異常放電導致的,患者常出現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等癥狀(大約影響了1%的人)[1,2]。70%的癲......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特征是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病的發病機制復雜,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與癲癇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近期,愛荷華大學和阿拉巴馬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氧......
癲癇是一種常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具有高致殘率,易造成意外傷亡,解析其精準發病機制并研發新靶點治療藥物尤為迫切。經典癲癇發作理論主要聚焦于神經元的“興奮-抑制”失衡上,近年來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神經......
近日,抗癲癇藥市場捷報頻傳,東北制藥(5.53+2.22%,診股)的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濃溶液獲批,廣州一品紅(34.95+0.46%,診股)制藥的奧卡西平口服混懸液報產獲CDE受理。米內網數據顯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