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2012年南海區海洋環境狀況公報昨天發布。根據公告,我國南海海區近岸海域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較2011年略有增加。
公告表示,2012年南海區共完成約2300個監測站位的現場監測工作,獲得各類海洋環境監測數據90余萬個。南海區海水環境和沉積物環境狀況總體良好。海洋傾倒活動基本未對周邊海域環境敏感目標及其他海上活動造成影響。
但公告同時表示,我國南海近岸海域水體污染、生態受損、災害多發等環境問題依然突出。2012年,河流攜帶氮、磷污染物入海量較2011年有所增加,入海排污口監測達標次數仍然較低,重點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狀況較2011年未見明顯改善。60%實施監測的南海區近岸典型生態系統處于亞健康狀態。
中新網海口10月1日電題: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院長宋建忠:加強環南海區域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合作中新網記者關向東符宇群隨著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以下簡稱“考古院”)的成立和深藍寶藏——......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經志友團隊在南海亞中尺度動力不穩定的高頻變化特征、物理機制及其垂向熱輸運定量貢獻等觀測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譚燁輝研究團隊聯合上海海洋大學的科研人員,在海南島東南海區深水800至1000米采集到一個與幽靈蛸相近的標本,通過形態學和基因的比較分析等,明確......
近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深部地球物理團隊系統分析了大量在南海獲取的深反射/折射聯合采集數據和歷史數據,在南海地殼結構、深海盆莫霍面特征及分布、同擴張過程相關構造、裂后巖漿活動、綜合地球物理數據的處理解......
國家文物局今天(13日)在海南瓊海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新成果。國家文物局介紹,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
近日,國際地學期刊QuaternaryScienceReviews《第四紀科學評論》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學院等單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基于南海西北部陸架沉積記錄,重建了過去......
5月14日,第二屆中國科學院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揭曉,19個青年個人和集體獲得表彰。來自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南海珊瑚礁生態安全與生物適應研究集體被授予“中國科學院青年五四獎章......
新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將于明年1月1日施行。生態環境部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法規與標準司相關負責人就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相關內容進行了介紹。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新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閻貧團隊通過多道地震剖面觀察發現南海東北部裂谷盆地內部出現陸殼裂洞。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系統》。陳昌亮為該論文第一作者,閻貧、......
對話與合作是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化解矛盾和分歧、增進各方互信的最佳途徑。在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進程中,東盟國家應增強自主性,排除來自美國的影響和干擾當前,東盟國家和中國正積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