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測量兒童波紋腦電波可預測自閉癥。
一項新研究表明,在蹣跚學步的孩子聆聽詞語的時候對其進行測量所得到的一種獨特的波紋腦電波,能夠可靠地預測幼兒6歲以下的這段時期——這是迄今能夠實現的最遠期預測——在一系列認知領域中的發展情況。除了引導更有效的療法之外,這一發現還可能有助于揭示早期社會能力是如何促進語言發展的。
許多患有自閉癥譜系障礙(ASD)的孩子在他們還蹣跚學步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表現出了社會性障礙和語言障礙的跡象;例如,他們不能和其他人玩耍,或不能說出像“喝牛奶”這樣的短句子。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家Patricia Kuhl指出,雖然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大腦系統獨立地管理著這兩個類型的障礙,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們實際上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
當讓學齡前兒童傾聽“親情兒語”的錄音和計算機生成的音調時,Kuhl發現,患有自閉癥的學齡前兒童“其實更喜歡計算機模擬的聲音”。Kuhl指出,這種對人類語言缺乏興趣的表現,不僅與一個孩子所患自閉癥的嚴重程度有關,同時也與在響應音節的細微變化時缺乏大腦作出的典型反應有關。“這不是一件好事”,她說,因為“能否區分這些微小的變化意味著是否能夠學會一門語言”。
之前有研究表明,當一個典型的、正在發育中的20個月大的孩子聽到一個新詞時,其左側大腦半球的腦電波會出現一種獨特的上升,這種現象可以通過腦電圖(EEG)探測到——EEG是一種非侵入式探測大腦電波活動的方法。Kuhl將24名患有ASD的2歲大幼兒請進了她的實驗室。通過給孩子們帶上連接了傳感器的尼龍帽,研究人員監控了每個孩子的大腦活動,她和她的團隊要求每個孩子的父母說出他們孩子所熟悉的單詞,并將一些陌生單詞如“品脫”或“指南”等夾雜著列入到測試他們的單詞表中。
Kuhl說,平均而言,在應對陌生單詞的時候,這些孩子的大腦沒有表現出上升的信號。但是,當她根據這些孩子在一個標準的社會認知測試中得到的成績把他們分成兩個小組的時候,她發現了一個驚人的模式。在社會認知測試中得分最低的孩子對未知的單詞表現出了一種非正常的反應——例如,他們的大腦要么沒有反應,要么就是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區域有反應,而那些獲得較高分數的孩子在大腦的左半球表現出了一個更典型的大腦活動模式,作者近日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的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發現。
Kuhl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大腦的度量,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強的關聯性是“非常激動人心的”。紐約史泰頓島學院的神經學家Kristen Gillespie-Lynch說:“這表明可能存在著一些大腦特征,這些特征可以預測誰將會健康地成長。”馬里蘭大學行為神經學家Elizabeth Redcay補充說,在理想條件下,“與現有的根據行為而定的可能的治療干預相比,這些信息可以用來在兒童很小的時候調整針對他們的治療干預”。英國班戈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Debbie Mills說,這項研究結果與社交如何影響語言技能的其他研究非常一致。
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王詩堯)初次見到唐立梅時,她與大眾印象里的“科學家”形象不太相符。酒店的靠窗沙發上擺滿了化妝品,唐立梅正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配合著化妝師上妝。乍一看這個場景似乎是哪位“女明星”......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動物界最大基因組的擁有者——肺魚進行了基因組測序。肺魚基因組約為人類基因組大小的3......
耳機原型(左)和用戶佩戴效果(右)。圖片來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記者張夢然)對于需要駕駛或操作重型機械的人來說,無法抗拒的困倦可能會帶來巨大危險甚至致命。為了他們免受睡意困擾......
旦大學 全球卒中研究領跑者、著名臨床神經科學家、世界卒中組織副主席克雷格·安德森(CraigAnderson)日前全職加入復旦大學,成為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類腦研究院)......
2024前沿科學創新大會近日在深圳舉行,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與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緊密合作,發起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和青年科學家科學第一講活動。科普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活動期間,活躍在科研一線的青年科學......
本報北京7月18日電記者鄧暉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物理系尤力教授團隊與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首次在強相互作用的室溫里德堡氣體中,觀測到了持續穩定的“時間晶體”信號。相關研究成果日前......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家最近自主研發成功世界上迄今最輕、最小的太陽光驅動微型飛行器——靜電飛行器(CoulombFly),其由一種新型微型靜電電機作為發動機核心,可實現在純自然太......
7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的工具診斷自閉癥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癥”),有助及早評估兒童患上自閉癥的風險。港中大醫學院早前進行大規模的自閉癥與腸道微生態的研究,共招募1......
中新社香港7月11日電(記者韓星童)香港中文大學(港中大)1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的工具診斷自閉癥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癥”),有助及早評估兒童患上自閉癥的風險。港中大......
“書中每一篇文章都講述了一位老科學家跌宕起伏而又自強不息的人生故事,我被這些文字所打動。”7月9日,在北京舉辦的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暨《風范:他們用一生寫就的科學家精神》(以下簡稱《風范》)新書出版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