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在2013世界海洋日紀念大會上,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建設海洋強國,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維護海洋生態健康,守護藍色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崇高使命。”劉賜貴表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宗旨,包含物質生產、社會制度、思想觀念三個層面。維護自然再生產能力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修復我國近岸受損生態系統是當務之急,須標本兼治。必須建立系統完備、科學有效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增強全民海洋生態保護意識。
201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的主題是“建設海洋強國”。紀念大會上,“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主駕駛付文韜、中國海軍亞丁灣護航編隊官兵等個人、團體獲得“2012年度海洋人物”稱號。這些獲評的海洋人物里,有在國家海洋科考和高科技試驗一線長期承擔特殊任務的技術人員和科考工作者,有守護祖國孤島的普通民兵,有英勇捍衛國家權益的海監隊員和海軍官兵,每一位都有著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日前,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赴嘉興市海鹽縣、平湖市、秀洲區,深入重大工程、高新企業、科研平臺、美麗鄉村等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
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兩年以來,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取得積極成效,但在資金保障方面仍存在歷史欠賬較多、融資渠道不足、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生態興則文明興,要以“兩山”理念為引領,推進......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小平團隊,在河口咸淡水混合過程中氮的遷移轉化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以Thedistinctphasesoffresh-......
2023年12月11日,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在北京召開“海洋移動信息網絡理論與關鍵技術”專項項目評審會。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陸建華出席會議并致辭。信息科學部常務副主任劉克主持開幕式。陸建......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保育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全球散養的家貓會捕食2000多個其他動物物種,包括鳥類、哺乳動物、昆蟲和爬行動物,其中近350個物種存在保育危機。這項......
大量魚類,如沙丁魚,擱淺在北海道函館市海岸[NHK]新聞報道,12月7日早上,在北海道函館市的海岸發現了大量沙丁魚等魚類擱淺,函館市等正商討如何處理大量死魚...12月7日早上,在北海道函館市的海岸發......
2023年11月18日,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在武漢盛大開幕,吸引了逾萬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環境科學的創新之路,深度交流合作發展的共同......
10月26日,《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嶗山實驗室于際民研究員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該研究結合深海酸度數據和冰芯二氧化碳記錄,揭示兩極海域之間的交互作用通過多種模式來調節大洋深海通風狀況。這些模式可以解......
如果地球突然連續降溫十年,生態系統如何應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日前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態系統格局與過程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劇烈的火山噴發帶來冷卻效應,強烈影響高寒地區森林生......
10月23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實驗室)與廣州大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建“廣州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據了解,本次合作雙方秉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整合各自優勢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