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口轉基因大豆的沖擊下,我國大豆業“奄奄一息”。15年來,轉基因大豆在安全性爭議聲中,進口數量不斷攀升。日前,農業部批準發放三個可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大豆安全證書,又掀起了一場無解的爭論。
轉基因大豆進口爭議中前行 協會稱與腫瘤高相關
央視網(記者李文學 報道)轉基因大豆從進口的那天起就與爭議相伴,這緣于人們對其“有毒”的擔憂。在至今尚無科學實驗的前提下,黑龍江省大豆協會一份與腫瘤高度相關的分析報告,讓人觸目驚心。
“之前我們對轉基因大豆的安全性持審慎態度,但看到《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后,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說,我國一半以上的食用油為大豆油,而大豆油市場90%以上的份額被轉基因大豆油所占領,“涉及面太大了,必須正視”。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50萬,因癌癥死亡約250萬。全國每天有8550人成為癌癥患者,平均每1分鐘就有6人被確診為癌癥,每7到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癥,癌癥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據中國抗癌協會專家推測,腫瘤發病誘因,與環境氣候、當地飲食風俗等有一定關系。”王小語說,“我依據自身在糧食行業20年的工作經歷,卻發現致癌原因可能與轉基因大豆油消費有極大相關性。”
轉基因與腫瘤的相關性,國外早有披露。2010年,由俄羅斯全國基因安全協會和生態與環境問題研究所Alexei Surov博士等科學家聯合實驗,選擇農業中廣泛應用的含有不同比例轉基因成分的普通大豆,喂養具有快速繁殖率的坎貝爾倉鼠2年,結果證明,轉基因生物對哺乳動物有害。研究人員發現,食用轉基因食品的動物將失去繁殖能力。
2012年9月,法國凱恩大學的Seralini等科學家,在《食品化學毒物學》雜志公布的研究結果稱,通過為期兩年對200只實驗鼠進行的分類試驗,他們發現,用轉基因玉米NK603和被“Roundup”(商品名“農達”)污染的飼料喂養的實驗鼠,容易患腫瘤及內臟損傷。
王小語介紹,河南、河北、甘肅、青海、上海、江蘇、廣東、福建等地,基本都是我國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集中區域,這些區域同時也是我國腫瘤發病集中區。黑龍江、遼寧、浙江、山東、湖南、湖北、貴州等地基本都不以消費轉基因大豆油為主,不是腫瘤發病集中區域。
“山東、江蘇兩省相鄰,是國內加工轉基因大豆最多的,但江蘇胃癌高發,山東不是。值得注意的是,山東居民以食用花生油為主。”王小語說,“同樣,湖南、湖北、浙江、貴州這些地方,人們主要吃菜籽油,腫瘤也不高發。”
大豆油不是簡單的脂肪,其對人體的發育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里面的成分維生素E,又稱生育酚,對人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生殖,如此重要的人體必需營養物質,若來自于轉基因產品,很肯恩有極大的健康威脅。”王小語說。
“我們協會的結論就是,食用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者更容易患腫瘤、不孕不育病。所以,轉基因大豆油不宜在沒有獲得安全定論前用于商業消費。”王小語說。今年4月,他將這個報告交至黑龍江省農委,希望引起重視,但至今沒收到回復。
在固若金湯的實體瘤面前,免疫細胞始終是弱小的一方。去年8月份,美國范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殺傷性T細胞竟然在接觸腫瘤后的6-12小時內就能發生耗竭[1]。去年年底,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
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確定了一種以前未知的腫瘤免疫逃避調節因子ATXN3基因。研究顯示,抑制ATXN3增強了小鼠的抗腫瘤免疫能力,并提高了PD-1抗體療法的療效。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臨床研究雜志》。抗腫......
導讀:三陰性乳腺癌在分子驅動因素和免疫性狀方面表現出異質性。我們之前將三陰性乳腺癌分為四種亞型:管腔雄激素受體(LAR)、免疫調節型、基礎樣免疫抑制(BLIS)和間充質樣(MES)。本研究,我們旨在評......
“人體細胞也有生命周期。細胞衰老凋亡后,細胞內的物質會滲透出來。其中,DNA會隨之‘崩裂降解’,進入血液,成為游離DNA。”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腫瘤細胞的游離......
2023年12月29日,中核集團230MeV超導質子回旋加速器及治療端通過驗收技術測試。這意味著中核集團布局治癌回旋加速器及治療端技術取得又一重要突破。質子治療是精準放射治療的抗癌利器,是世界先進的腫......
12月29日,鄭州大學與河南卓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臻生物)科研合作啟動儀式在鄭州舉行,雙方將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共同研究和開發共性腫瘤新抗原疫苗。腫瘤是一種常見且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慢性疾......
本草是中藥的統稱,泛指以植物為主的天然藥物,它們組成了成千上萬種中成藥和經典名方等。近年來,中藥在治療各類疾病中展現出的特殊療效引起了業界關注。日前,在一場主題為“本草物質科學與臨床醫學”的香山科學會......
記者12月21日從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獲悉,該院結直腸腫瘤外科副主任黃睿教授及其團隊,在深入探討腸道菌群變化的同時,還對腫瘤微環境和內質網應激機理進行了揭示,挖掘出多個具有潛在臨床應用前景的分子......
腦膠質瘤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不到15個月。目前,臨床采用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治療、放化療和靶向治療等。其中,靶向治療面臨著因血腦屏障的阻隔使得大部分藥物分子不能夠進入腦組織的難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吳正巖團隊,聯合山東濱州醫學院教授張桂龍和魏鵬飛,設計出一種核殼結構銅基納米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具有腫瘤微環境響應的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殺死腫瘤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