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8-21 10:59 原文鏈接: 科技日報:我國氣候真的“北澇南旱”了嗎


    8月20日,沈陽軍區16集團軍某旅官兵在大慶市肇源縣蓮花鄉緊急轉移被洪水圍困的群眾。

      雖然,強臺風“尤特”剛走,強熱帶風暴“潭美”即將登陸,但這對南方大部地區的干熱天氣影響有限,最需要雨水降溫的江淮地區并沒有受惠。而另一方面,近日來,東北地區的汛情幾乎天天更新,預計黑河至同江段將發生超10年一遇洪水。嫩江縣一些地區發生30年一遇洪水。黑瞎子島水位將超過2009年最高水位1.25米,全島幾乎將被淹沒……

      這個夏天“北澇南旱”似乎已成定局。

      是什么讓高溫自7月來在南方一路“囂張”,而東北卻暴雨不斷?我國7、8月“北澇南旱”是否會成為常態?全球氣候變化又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

      多臺風緩解旱情乏力

      今年7月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地區出現異常高溫天氣,并呈現高溫強度大、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等特點。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介紹,今年7月以來,貴州至江南大部地區降水較常年明顯偏少,部分地區甚至偏少一倍;少雨的同時,高溫持續,7月1日以來,江南多地高溫日數超過20天,多地創下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氣溫和高溫日數最長紀錄。

      “往年7、8月我國主雨帶會移到華北、東北一帶,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高溫時段。”馬學款說,“而今年雨帶提前北抬,長江中下游地區長時間受暖高壓控制,加上今年低緯度地區的臺風勢力不強,路徑偏西偏南,沒法影響到高溫區域,這都為范圍廣、勢力強、時間長的高溫天氣提供了條件。”

      中國氣象局臺風與海洋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高拴柱解釋說,雖然截至目前,今年登陸我國的臺風數量比往年偏多,但由于多是南海臺風,對于旱區“鞭長莫及”。一般來說,南海臺風通常只能夠影響到華南,也就是廣東、廣西、海南一帶,對于旱情嚴重的華東以及江南地區往往“愛莫能助”。而與此不同,西北太平洋臺風影響區域比南海臺風更加廣泛,行進的“足跡”能夠遍及華南、江南、江淮、黃淮甚至東北地區。

      “西北太平洋今年如此‘低產’,主要原因是赤道輻合帶位置較常年偏西,其最東端最遠只到達菲律賓一帶,不利于西北太平洋生育臺風。”高拴柱解釋說,赤道輻合帶是西南季風與副熱帶高壓南側東風交匯的區域,可以說是臺風生成的天然“溫床”。影響我國的臺風中,超過80%都來自于此。

      冷空氣與副高“相逢”造成東北強降水

      6月1日—8月11日,黑龍江省先后發生11次明顯降雨過程,平均降雨311毫米,比歷年同期(267.3毫米)偏多16%。其中7月全省平均降雨173.9毫米,比歷年同期(135.6毫米)偏多28%。大江、大河,特別是黑龍江、嫩江、松花江水位持續偏高,32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嫩江上游發生20年一遇洪水,黑龍江上游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的最大洪水。

      黑龍江省氣象臺預報室主任趙廣娜認為,冷空氣與副熱帶高壓“相逢”,是造成東北降水天氣的主要原因。趙廣娜進一步解釋道,之所以出現多次較強降水,一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西偏北,東北地區處在副熱帶高壓外圍的西北部,處于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另外副高外圍的西南急流強盛,水汽非常充沛;二是貝加爾湖地區冷空氣活躍,始終有冷渦存在,冷渦底部不斷有冷空氣向南向西滲透,伴隨冷空氣與副熱帶高壓外圍水汽相結合,造成了東北地區強降水天氣的出現。

      北澇南旱很可能會成為未來趨勢

      “今年我國總體平均降水量并不少,較常年還偏多,但分布嚴重不均,呈現南少北多的格局。”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李維京表示,北澇南旱的直接原因就是今年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偏強,位置偏北偏西。

      他說,一方面今年西太平洋海溫偏高,為副高強度“造勢”;另一方面,由于青藏高原熱力作用顯著,去年秋季以來北極海冰面積達到近10年來最低點,海洋吸取熱量多,到了夏季兩者成為強大熱源,也利于增強副高勢力。此外,全球變暖也是助推副高變強的重要因素。

      “全球變暖影響下,整個北半球副高位置都逐漸向北擴張,副高北抬,雨帶也隨之變化。所以今年歐洲、北美一些國家出現高溫,而本該很熱的印度、巴基斯坦在遭受洪澇。”李維京說,“我國則出現了北澇南旱的情況。”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胡永云也認為,我國北澇南旱的天氣格局比較符合近年來全球變暖形勢。“不是說今年氣溫熱,就意味著全球變暖了,它考察的是多年的變化趨勢。但是,今年情況與全球變暖氣候模式是比較相近的。”

      隨著全球變暖,這樣的情況還將持續發生。李維京稱,我國北澇南旱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我國雨帶變化有明顯的年代特征,20世紀50到70年代,主要雨帶在北方,就和我們現在差不多;到20世紀80到90年代,在長江流域及以南;而 2003年開始雨帶逐漸北移,近幾年這種移動趨勢更明顯。因此北澇南旱很可能會成為未來趨勢。”

      北澇南旱還有待時間驗證

      我國的氣候真的正在從“北旱南澇”向“北澇南旱”轉變?很多學者對此也做了大量研究。

      北京大學教授錢維宏研究發現,1910—1940年,我國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1940—1980年,我國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1980年到現在,又是南方多,北方少。“也就是說從1910年的夏季降水南方多,到1980 年又回到夏季降水南方多的狀況,這個周期是70年左右。”

      氣候預測專家趙振國在2004年提出了30年氣溫周期理論。根據這一理論,未來5—10 年,在海溫、副熱帶高壓、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等氣候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我國氣候將發生周期性轉折。從一個30年的“暖周期”進入另一個30年的“冷周期”,這主要表現在冬季溫度的逐漸下降,而我國持續“暖冬”現象也可能得到轉變。此外,氣候周期的轉折也會帶來降水帶的北移,北方雨水少、南方雨水多的現象會變為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減少,目前我國“北旱南澇”的局面會被“北澇南旱”所替代。

      這些研究是否就能得出肯定的結論?長期從事災害史研究、主編《中國自然災害通史》的赫治清認為,這種情況目前還不是很明顯,還需長時間觀察,準確驗證至少需要10年。

    相關文章

    先鋒報告顯示我國港口與航運迎來綠色低碳轉型期

    12月28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在“2022中國藍天先鋒論壇”上發布了《藍港先鋒2022:中國典型港口空氣與氣候協同力評價》(以下簡稱《藍港先鋒2022》)和《航運先鋒2022:航運減污降碳進展研究》(......

    第二屆碳中和與能源創新發展論壇舉行

    12月24日,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主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碳中和綠色轉型與氣候變化”教席(籌)共同承辦,碳中和與能源創新發展研究院協辦的第二屆碳中和與能源創新發展論......

    零下40℃!“極寒炸彈”席卷北美

    圣誕節周末,美國卻迎來冬季風暴,一場來自北極的冬季風暴襲擊北美大部分地區,導致美國、加拿大和西伯利亞等地氣溫驟降,其中部分地區的溫度已下降至零下40攝氏度。當地時間12月23日,美國密歇根州,街燈和大......

    大果咖啡或可“東山再起”保障未來咖啡供應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植物》最新發表一篇關于咖啡作物品種的學術評論稱,曾被評為貿易量第二大的咖啡作物品種、但后來被認為在商業上失敗的利比里亞種(C......

    這里垃圾堆積成山,廢棄衣物200年才能降解

    據央視財經報道,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素有世界“干極”之稱,以其獨特的氣候條件聞名世界。不過,阿塔卡馬沙漠在智利境內的部分區域卻飽受垃圾的困擾,當地生態環境變得更加脆弱。CFF20LXzkOy......

    1.5℃氣溫目標需各國加強氣候行動

    英國《自然·氣候變化》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在2030年前提出更有雄心的國家氣候行動承諾對于將本世紀的氣溫變化控制在1.5℃以下至關重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

    國家氣候中心:11月江南華南西南等地降水持續偏少

    中國氣象局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紹10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11月氣候趨勢預測和氣象服務提示。首先是10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及主要氣候事件。肖潺介紹,10月我國氣候總體呈暖干特......

    氣候變化可能引發剛果泥炭地釋放數十億噸碳

    新研究發現泥炭地脆弱易受干旱影響隨著泥炭地干燥,泥炭分解并釋放二氧化碳,加速全球變暖研究表明,這一過程在泥炭地歷史上已經發生過一次——并且可能再次發生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由于數千年前......

    聯合國敲響“氣候災難”警鐘

    聯合國警告說,地球正走向“氣候災難”。27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2022年排放差距報告》。報告稱,最新數據表明,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2.4至2.6℃。報告顯示,自2021年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二〇二二年度報告》發布

    在10月27日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生態環境部表明了中方關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公約》和COP27)的基本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