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尚未“塵埃落定”,PM0.5又被指危害人體健康。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市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研究證實,大氣中粒徑在0.25~0.5微米范圍內的顆粒物(即PM0.5)的濃度與居民健康危害的關系最為顯著,且粒徑越小,健康危害更大。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多地霧霾天氣,PM2.5(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大氣顆粒物)逐漸被人們所熟知。但粒徑多少的顆粒物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學界尚無定論。
上述實驗室相關課題組在我國某城市測量了0.25~10微米(即PM0.25―PM10)范圍內的23組不同粒徑的顆粒物數量濃度,分析和比較了它們與居民健康風險的關系。結果顯示,粒徑小于0.5微米的大氣顆粒物(PM0.5)與居民健康危害關系最為顯著。而PM2.5中粒徑大于0.5微米的顆粒物數濃度與居民健康風險則沒有顯著關聯。
課題組成員、復旦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楊新認為,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因為顆粒物的粒徑越小,其對應的數量濃度和總表面積越大,越有可能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質;二是與不同粒徑的顆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沉降方式有關。”
實驗室課題組負責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闞海東說,不同粒徑的顆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沉積就像是做“折返跑”,粒徑較大的顆粒物“跑起來”相對困難,所以一般都在上呼吸道通過撞擊沉積下來。而PM0.5就像是呼吸管道里靈活的“老鼠”,可以沿著氣流一直擴散到肺泡。
“PM0.5進入肺泡之后,有可能越過人體的血氣屏障,進入心血管系統引起疾病,甚至還可能干擾人體神經系統的平衡。”闞海東說,PM0.5在PM2.5中的質量占比不高,但數量濃度比卻接近90%。“人們吸煙時直接吸入人體的主流煙氣,絕大多數都是PM0.5。”
據近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網絡公開版》上的論文,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研究人員針對素食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影響進行元數據分析發現,素食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bA1c(葡萄糖水平)和體重的顯著改善有關。......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EuropeanHeartJournal上題為“Diet,cardiovasculardiseaseandmortalityin80countri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麥克馬......
“WestlakeProteomicsSeries”(WeOmics)系列研討會 由TheProteomicNavigatoroftheHumanBody(π-HuB)Project,CN-......
美國得克薩斯心臟研究所的科學家27日宣布了迄今最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細胞治療試驗結果。該療法針對因射血分數低導致的慢性心衰,通過提高心臟泵血能力和降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風險而使患者受益。對于接受治療的患者......
一項全球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大體相同。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柳葉刀》。該研究數據來自“前瞻性城鄉流行病學”研究,涉及高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的參與者,而心血管疾病在后者中更為普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6143.shtm中新社上海9月13日電(孫國根陳靜)中外學者通過一項隨訪時間超過13年,招募512,......
在8月26日~29日于西班牙舉行的2022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2022)上,一項研究指出,每周步行1小時可讓85歲及以上人群更長壽。無論年齡大小,生命在于運動。有研究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
一項大型前瞻性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癥女性可能比沒有慢性炎癥的女性患中風的風險更高,根據今天發表在《中風》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風》是美國中風協會(美國心臟協會的一個分支)的同行評審旗艦雜志。據研究......
楚中低收入國家的風險是否也會增加。2022年6月1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李偉與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ScottLear共同通訊在JAMACardiology(IF=15)在線發......
14日獲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脈耕研究員課題組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課題組合作,在一項歷時9年,覆蓋全中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涵蓋約10萬成年人的全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