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在線排名系統中,馬克思成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學者。
理論物理學家、弦理論之父Ed Witten在其領域內的影響力要超過生物學家Solomon Snyder在生命科學家中的影響力嗎?他們的學術影響力能否比得上那些已經離去的偉大人物,諸如卡爾·馬克思在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中的影響力,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心理學家中的影響力?
基于價值的績效指標(諸如引用率)在學界帶有嚴重的傾向性,因此大多數評估專家回避跨學科比較。一般說來,生物化學家的得分總高于數學家,因為生物化學被引用的次數更多。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找到糾正這種學科偏見的最好方法。他們在網站上發布了其計分方式,首次開展各個學科間的學者排名比較。
他們針對3.5萬名研究人員的暫定排名(處于不斷更新狀態)是基于谷歌學術搜索所作的調查,意在使通用的標準(被稱為h指數)二元化,因此該評估將考慮研究的數量和普及程度。研究發現,截止到今年11月5日,最具影響力的學者是馬克思,緊隨其后的是心理學領域的弗洛伊德,排名第三的是Witten——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一名物理學家。他們的排名顯示在由Filippo Menczer(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的信息專家)及其同事開發的Scholarometer網站上。
通用指標
“我們認為,我們的發明是有需求的。我們的同事一直在使用谷歌學術搜索,但其只顯示h指數。”Menczer說,“我們一直在疑問‘應如何評價一個我們不了解的領域’。”
10月,Menczer的團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消除學科偏見的最好統計學方法是用學者的h指數除以其領域的平均水平。
通過使用這種方法,馬克思的得分高出歷史上h指數處于平均值的其他學者22倍(高出平均水平的經濟學家11倍)。Witten的得分高出物理學家的平均水平13倍,等等。該方法保證在學科中處于最頂尖位置的5%的學者在跨學科評分體系中也位列前5%。
該理念并不新奇。評估專家已經發明了大量方法來消除偏差,通常使用基于年齡、期刊和學術領域的平均值。諸如湯森路透這樣的商業信息公司也已經采用了一些規范化措施。
首次嘗試
最為重要的是,Scholarometer 網站上規范化的分數可以免費獲取——這和絕大多數同類網站不同。湯森路透的分析是基于專有的數據庫,不能向公眾開放。另外一個網站——“不發表就發臭”,的確會向谷歌學術搜索提供一系列來自公共調查的學術規范化指標——但是一次只針對一名用戶。問題在于,谷歌學術搜索阻斷了和多重查詢有關的自動化電腦程序,以至于無法核對分數。
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團隊的解決方案是,創建一個不需要查詢谷歌學術搜索的自動化項目,相當于通過Scholarometer的瀏覽器擴展程序,清除個人查詢谷歌學術搜索的記錄。這些年來,他們已經建立起一個動態的公共數據庫,當新的谷歌學術搜索查詢被引入時,h指數會被不斷修正。Menczer說,基于年齡的h指數使得比較學者在職業生涯不同階段的研究成為可能。
規范化問題也比人們預想的要棘手。例如,一個干細胞研究人員可能認為,用生物學家的平均水平糾正他們的研究水平指數是不公平的。Scholarometer團隊利用谷歌學術查詢的結果,將研究人員分類。例如,馬克思的身份是一名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哲學家,他在歷史上得分最高。
Scholarometer的成功依賴于谷歌學術搜索的準確性,雖然后者還談不上綜合廣泛或連貫一致。“就公平比較和學術規范化而言,類似Scholarometer這種基于用戶的工具很難提供一致的結果。”研究學術指標的德國斯圖加特市馬克斯普朗克固態研究所的Werner Marx說。修正后的h指數僅僅是一個評估標準。專家建議使用多樣化指標,與同行評議意見一起比較研究人員的水平。
“我傾向于不要把這些冰冷的數字看得太重,我從未聽說過h指數。” 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圣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生物化學家James Ihle說。Ihle曾在Scholarometer某個階段的總體排名中位列第四。“如果你是一名評估者,僅僅依靠修正后的h指數來比較學者。”Ihle說,“那么你將是個啞巴,你并不真正了解你所做的工作。”
睡眠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但連接心血管病理和睡眠的回路尚不清楚。10月30日,一項發表于《自然》的新研究發現,心臟病發作后,免疫細胞會迅速涌向大腦并促進深度睡眠,這種深度睡眠通過緩解心臟炎癥促進康復。......
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關于征集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的通知(2024年第三批)。原通知如下:各相關單位:2024年我委將繼續組織開展《中國藥典》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為增強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的代表性,確保......
2023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保持穩定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取得新進展,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情況2023年,全國共......
文|卜金婷2021年的一整年,劉俁都在經歷失敗。這是劉俁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做博士后的第一年,他轉換了研究方向。彼時,憑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干勁,劉俁一入門就接手了一個大難題:利用分......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南方特色作物遺傳育種團隊聯合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等單位,發現了酸橙辛弗林生物合成分子關鍵基因。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同行期刊》(PeerJourn......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顯示,自1970年以來,南美洲部分地區每年同時發生極端炎熱、干旱和高火災風險的天數增長......
中新網西安9月27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27日從西北大學獲悉,該校城市與環境學院徐國保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發表了長文“JetstreamcontrolsonEuro......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實習生蘇曉“勉強畢業拿到博士學位”“發表過兩到三篇一般水平的論文”“畢業年齡超過32歲”“沒有勇氣再出國做博后”“很不容易找到一份編制內工作”“不咸不淡過完一生”……出身普......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病醫院/芙蓉實驗室研究團隊基于近十年的自然人群及皮膚病專病隊列的系列研究成果,并結合國際相關領域最新進展,提出中老年女性皮膚疾病分年齡段實現精準防治的新觀點。9月25日,相關成果以......
9月23日至28日,第19屆世界近視眼大會(簡稱IMC)在長沙、三亞兩地舉行,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專家學者,交流和分享近視眼領域的新理念與新成果。第19屆世界近視大會舉行。主辦方供圖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