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1-21 11:04 原文鏈接: 2013年全球碳排放量將創紀錄

      全球碳計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3年再次上升,將達到創紀錄的360億噸。來自東英吉利大學(UEA)丁鐸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和其全球網絡合作成員、由復旦大學和UEA聯合建立的復旦-丁鐸爾中心的研究人員參與領導了該計劃。

      報告顯示,2013年的碳排放預計將上漲2.1%,這意味著全球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排放比《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排放基準年即1990年的水平高出61%。

      東英吉利大學丁鐸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樂凱芮(Corinne Le Quéré)教授領銜撰寫了《全球碳預算》報告。她說:“本周在華沙的各國政府會議需要商定如何扭轉這一趨勢。如果我們要將全球氣候變化幅度限制在2℃以下,排放量必須迅速大幅回落。每年增加的額外排放量會導致進一步的變暖和氣候變化。”

      隨報告推出的還有《碳圖集》――這是一個全新的、迄今為止能夠清楚地展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源的在線平臺。

      “我們正在傳播新的科學。” 樂凱芮教授說,“每個國家都可以探求自己的碳排放量,并將它們同鄰國比較,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

      《全球碳預算》顯示,2012年化石燃料排放量的最大排放源包括中國(27%)、美國(14%)、歐盟(10%)及印度(6%)。2013年的碳排放量預計將繼2012年的2.2%升幅之后繼續出現類似上漲。

      同過去10年平均2.7%的增幅相比,2012年及2013年的化石燃料排放增幅相對較慢。2012年主要排放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長率依次為:中國(5.9%)和印度(7.7%)。與此同時,美國的排放量下降了3.7%,歐洲下降了1.8%。

      同過去兩年一樣,中國科學家繼續通過復旦-丁鐸爾中心的研究平臺,參與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人均排放相當于歐盟的7公噸。美國仍是數一數二的排放大國,人均排放16公噸。相比較而言,印度人均碳足跡僅為1.8公噸。

      復旦-丁鐸爾中心中方主任陳建民教授表示, “研究顯示,如果主要的排放國不采取積極的減排措施,那么我們將面臨巨大的風險。在中國,我們很清楚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也可帶來空氣污染減排的協調效益,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嚴格的單位GDP碳減排目標,同時也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等領域的發展投資巨大。但這一報告再次顯示,如果要避免未來極端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無論工業化國家還是非工業化國家都需要共同做出更多努力。”

      報告顯示,大部分排放來自煤炭(43%),然后是石油(33%)、天然氣(18%)、水泥(5.3%)等。2012年54%的化石燃料排放增長來自煤炭的增長。

      毀林和其他土地使用變化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化石燃料燃燒排放貢獻了額外的8%。自1870年以來的累積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2013年達到20150億公噸――其中70%來自化石燃料燃燒,另外30%來自毀林和其他土地使用變化。

      埃克塞特大學的皮埃爾?佛雷德林斯頓(Pierre Friedlingstein)教授說:“我們已經用盡了約70%的特定累積排放量,而該特定排放量能讓全球的氣候變化幅度最有可能保持在2℃以下。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我們遵照的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9月發布的最高氣候變化情景。”

    相關文章

    Nature重大成果|碳的同素異形體新成員出現

    碳的同素異形體有:金剛石、石墨、石墨烯、富勒烯、直鏈乙炔碳、無定形碳、碳納米管、纖維碳、碳納米泡沫。碳同素異形體指的是元素碳的同素異形體,即純碳元素所能構成的各種不同的分子結構。同素異形體是指由同樣的......

    中國碳收支有了自己的評估系統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碳循環”科考分隊宣布,他們成功研發了完全自主的“貢嘎”(GONGGA)大氣碳反演系統(以下簡稱“貢嘎”系統)。這是“全球碳計劃”2022年全球碳收支報......

    2022年化石燃料碳排放將創新高

    據《自然》報道,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上,科學家宣布,預計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再創新高,增加1%,達到375億噸。......

    長期秸稈還田土壤碳效應

    7月5日從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生態循環農業團隊在長期秸稈還田土壤碳效應的研究中取得最新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稻麥輪作是長江流域主要種植方式,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中發揮......

    碳家族單晶新材料,特殊結構創造新價值

    碳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碳原子具有極輕的原子質量和極強的共價鍵。碳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多樣化的元素之一,它可以與自身或者幾乎所有的元素以多種雜化方式成鍵,獲得結構豐富的碳網絡,很多碳分子具有獨......

    用碳納米管制成只有一面的圓環

     莫比烏斯帶狀的碳納米帶模擬圖像  一小段碳納米管從零開始形成了一個微小的莫比烏斯帶——由扭曲的帶產生的一個單面表面。這一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合成》。人們可以想象,把一......

    納米結構莫比烏斯環首次合成

    構建結構均勻的納米碳對于納米技術、電子學、光學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功能材料的發展至關重要。據近日發表在《自然·合成》雜志上的論文,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已合成了一種帶狀分子納米碳,具有扭曲的莫比烏斯帶拓......

    兩會計量關鍵詞:碳計量、質檢報告、國產儀器

    兩會進行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聚焦碳計量技術的研發應用,帶來《關于高度重視先進碳計量技術研發應用和國際標準制定的提案》;全國政協委員花亞偉建議加大虛假質檢報告打擊力度,讓每一份質......

    大數據分析表明昆蟲多樣性與碳排放密切關聯

    目前人為的全球變暖與毀林事件導致森林昆蟲多樣性不斷下降,歷史上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呢?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通過建立全球甲蟲化石形態數據庫,深入研究了二疊紀末大滅絕前后森林變化與甲蟲演......

    飽和碳偶聯反應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1732006、51821006、51961135104、21927814)資助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傅堯、陸熹研究團隊在飽和碳偶聯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鈷催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