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長三乙遙二十三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姜杰介紹,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具有六大創新:
多窗口發射技術。通過窗口優化設計、軟件在線切換技術研制、火箭三級增壓輸送系統適應性等技術改進和試驗,由嫦娥二號的零窗口發射,增加至每個發射月有連續3~4天具備發射條件,每天有2個發射窗口,實現了多窗口發射。
雙激光慣組冗余/衛星導航復合制導技術。主要采用雙激光慣組加衛星導航修正的復合制導技術,使火箭按照設計好的軌道飛行的同時,精確計算最佳途徑,并隨時修正,以實現嫦娥三號精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新型有效載荷支架及器箭鎖緊裝置技術。根據嫦娥三號的結構與尺寸,火箭重新設計了有效載荷支架,以及星箭接口的鎖緊裝置,使火箭與探測器更完美地連接在一起,增強了探測器奔月途中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可靠性增長技術。完成了一子級發動機、二子級發動機、三子級發動機、控制系統等9項可靠性增長項目,飛行可靠性大大提升。
增加運載能力技術。主要是增加運載能力的方案設計,使運載能力增加了30kg,即奔月軌道運載能力由3750kg增長到3780kg。
遙測圖像傳輸技術。首次運用遙測圖像實時傳輸技術,對火箭在發射和飛行過程中的助推分離、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等關鍵動作,都能實現清晰監視。
據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介紹,嫦娥三號具有十大特點:
在認識月面環境基礎上制定了總體設計。總體設計的內容包括:制定試驗方案和流程、探測器(包括著陸器和巡視器)的研制和規劃、確定探測器的任務和采樣范圍等。
著陸的減速。月球上沒有大氣,探測器在著陸時必須逐步將速度降低為零。軟著陸對推進系統提出了高要求并涉及變推力發動機的研制。
著陸段的自動導航與控制。軟著陸階段,探測器需要依靠自身的系統完成自主的導航與控制。
探測器必須適應月面的特殊環境,這包括月晝的高溫和月夜的低溫。探測器需要在月晝實現充分散熱,在月夜實現保溫。探測器電能儲備和使用也是科學家攻克的難題之一。
著陸緩沖。探測器在月面的著陸姿態很重要。探測器的傾斜和翻轉會導致任務的失敗。
月面移動。除了月面的高低溫,探測器還需要消除月塵帶來的影響。同時,月球復雜的地形地貌對探測器越障能力提出了要求。
巡視器的自主導航與遙操作。巡視器在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會自動停止。探測器在進行月球巡視觀測期間將以遙操作為主,加上自主避障。
由于尺寸和重量的限制,探測器需要實現高度集成。
除了軟著陸和巡查勘察,探測器還會開展相關科學探測。這其中包括在國際上首次利用極紫外相機來對地球等離子體層進行觀測;采用月基光學望遠鏡,利用月球上有利空間位置進行天文觀測;利用測月雷達對巡視路線上的月殼淺層結構厚度等進行剖面式觀測等。科學家希望通過這些探測獲得一手的資料,為以后的科學應用提供必要數據和信息。
地面模擬驗證難度大。探測器需要應對月面低溫、月面復雜地形和重力環境等難題。發射嫦娥三號之前,科學家在地面開展了對月球的低溫環境、地形地貌和重力的研究,對探測器進行了“考核”。
編者按:2023年5月起,“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中國科學報社聯合發起“科學家回信”活動,邀請廣大讀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提問、留言。活動啟動后,“學習強國”“科學網App”收到了讀者......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兩彈一星”功臣表彰大會。在300多名胸前佩戴紅花的參會代表中,一位老者不甚高大但身板筆直,清瘦的臉龐棱角分明,渾身散發著軍人的氣質......
近日,泛半導體缺陷檢測創新型企業創銳光譜宣布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由光速光合領投。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技術研發和產能擴容。創銳光譜成立于2016年,是全球領先的瞬態光譜技術產業化企業,立足瞬態光譜......
制造火箭的SpaceX也正以火箭般的速度火速發展。據知情人士周一對媒體透露,SpaceX正在討論以3500億美元的估值出售內部股份。而在兩周前,Spac......
昨天傍晚,中國科學家利用嫦娥六號采回的月球背面樣品做出的首批兩項獨立研究成果同時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和《科學》。這兩項研究首次揭示,大約28億年前,月球背面仍存在年輕的巖漿活動——這填補了月球......
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張軍等人聯合南京大學陸海、張榮團隊通過設計制備單光子雪崩光電二極管,發展主動淬滅主動恢復讀出電路技術,研制出具有實用價值的紫外半導體單光子探測器。研究團隊利用該......
近日,北京市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創新中心在亦莊正式完成實體化注冊,標志著創新中心工作正式步入正軌。“沉下心做火箭工程研制、撲下身抓共性技術服務、扎下根創良好產業生態,力爭到2026年完成共性技術平臺一期......
家”去月球還有多遠 ■本報見習記者劉琦繼今年6月嫦娥六號帶回人類首份月背樣品后,國家航天局日前宣布,中國探月工程還將通過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兩次發射任務,為國際月球科研站打基礎。瞄準“2035......
今年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約1935.3克來自月球背面的樣品安全返回。這是人類目前為止采集到的唯一一批來自月球背面的樣品,即將開放申請。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如果說,我們過去只認識......
今年6月,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順利完成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采樣的壯舉,帶回了1935.3克珍貴樣品,這是迄今為止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獲得研究樣品。嫦娥六號月球樣品返回的時候,月壤是封裝在特制的、密封的......